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关键词)(1)

【生态文明关键词】之文化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关键词)(2)

文化创意产业,英文名为Cultural Creative lndustry,是一种新型产业,产生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力是创造力,它是个人或团队通过科学技术搭配自已的创意来销售自己知识产权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动漫、文学、多媒体、视觉传达、表演艺术、工艺和设计、雕刻、广告设计、服装设计、软件、硬件的开发等,创造者会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文化创意产业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是一种售卖知识产权的新形式,得到了世界各个阶层的关注,发展到现在,它在发达京的国民最济中有着不可代营的地位。文化创意产业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其CDP意甚至超过了传统的制造行业。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来介绍文化创意产业,分别是文化创产业的起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方式、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作用。“文化产业”这个词最早于1947年由法兰克福学派提出。该学派的马克斯·霍克海默有奥多·阿多诺于其《启蒙辩证法》一书第二章详细闸述了他们对于文化产业的看法和认知中对于文化产业的描述是这样的:“在这里,普遍性和特殊性已经假惶惶地统一起案了。在垄断下,所有的大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通过人为的方式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包开始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们把文化产业定义成了以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基础进行规模化的批量生产出来的具有商品性质、工业性质的一个体系。虽然这个学派对于文化产业一直都是持批判的态度,但文化产业的概念也就这样产生了。再后来,文化产业这个名词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了新的定义,现在的文化产业被定义为:“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创意产业”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1999年时,英首相布莱尔决定创立创意产业的工作组,并予创意产业定义:源于个体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活动,而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取用,可以发挥创造财富和就业的潜力的行业,广告、建筑、艺术、古董市场、手工艺、设计、时尚设计、电影、互动休闲软件、音乐、电视和广播、表演艺术、出版和软件等行业都可划人创意产业部门。

“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新的概念,本质上是以文化产业为基础,以创意或者智力成果作为锦上派花的辅助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产业;而且还可以是以创意产业为基础,整体围绕着文化这个中心进行服务。文化创意的新产业应当是文化以及创意这两个产业相交的结果,可以看作是二者更高层次的一种模式。

文化创意产业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人数和加快文化建设四种作用。优化产业结构。按照产业的传统分类方式,文化产业是第三产业的一种,也就是文化产业被划分到服务业里。所以,文化创意这个产业当前的发展态势大大提升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对传统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比如1996年整个北京市的GDP是1395亿元人民币,三个产业在其中所占的比值是6:44:50。2011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收入超过9000亿元人民币,增加值1938.6亿元人民币,占全北京市GDP的12.2%,这个产业的地位已经达到了仅次金融的第二大支柱的地位。同时,文化创意这个产业的发展还一定程度上对传统行业在转型方面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该产业以其知识性服务性等特点将传统产业和新兴的产业相互融合,这种产业间相互融合的新形势发展迅猛,融合后在内部的结构上也越来越科学。所以,第一产业在向着农业现代化和创意化迈进,而第二产业也向着中国创造一步一步迈进。

促进经济增长。根据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人民在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说明了文化创意产业必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对于文化的需求带来的就是产业的发展。努力让这种产业的发展变成现实经济效益,成为下一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关键点。比如2006年的上海,文化产业创造的实际收益达到了2349.5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2.9%;占全市GDP的5.61%,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上海市的经济增长贡献了6%的力量。在长沙,文化创意产业所创造的总产值达到了360亿元人民币,增加值达到了170亿元人民币,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为10%,文化创意这个产业已经5年连续保持增长速度在20%以上,已经成长为长沙的一个支柱产业。增加就业人数。作为智力密集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是很大的。产业的迅猛发展自然会带来就业的增长,所以该产业的发展还对个人的生存发展以及贫富差距的缩小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2011年,英国从事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人数已经达到了200万,占总就业的8%。在美国,从事版权产业的人数已经达到了1060万,占总就业的6%。而在我国,文化产业总就业人数是1258万人,占总就业1.85%,在城镇就业人数中占到了4.5%;其中,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就业者达到了120万人,规模是全国范围内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已经基本接近一流创意城市的水平。

加快文化建设。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让国民对于物质上的追求逐渐转移到文化和精神需求上了,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才能实现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文化和经济建设二者和谐发展是整个产业未来发展的大目标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人民的精神文化发展却没能和经济发展同步,文化建设已经远落后于经济建设,无论在速度还是质量上都无法和经济建设相比。文化创意产业在和传统产业的融合过程中,逐步改善了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拜金低俗和媚俗主义,在这个渗透的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以及价值观也被融人进来。文化产业是以产品和服务作为依托的,但这个产业也对其精神价值具有很大的影响,在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精神解放以及人类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这个产业的推动下,社会将形成平等和谐包容的精神面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为社会向前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近几年的发展不仅在经济规模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产业结构方面的改革也十分深入,基本上形成了从高新技术产业入手全面带动传统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调整这样的新形势。同时,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内的文化建设方面创新和发展兼顾,文化体制的改革也获得了初期的成就。国有的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工作也进行得有条不紊,成果颇丰。在文化产业涉及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等行业的改制工作也已经完成。2016年,“十三五”规划正式实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使得国内上市文化企业越来越多。通过相关数据可知,2016年9月前夕,国内200多家文化企业已成功上市,其中15家为2016年新上市企业,占比达7%;上市文化企业并购规模达3928.46亿元,股权投资规模达1697.25亿元,占比约为90%;上市文化企业创下6212.55亿元的投资规模,其中37.88%来自2016年,约为2353.34亿元。不难看出,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前景不容小觑。

整体来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当前这一产业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其规模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拿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来说,日本和美国分别是15%和18%~25%,而中国这一占比仅为2.75%,可谓相距甚远(王伟伟,2012)。并且产业布局有失合理,地区失衡问题严重,重点表现在“东高西低”上;同时城乡分布失衡问题尤为突出,由于城乡经济发展失衡,导致众多相关领域严重失衡,包括社会保障、公共设施、科教文卫等等。另外,由于中国大部分产品还存在着品牌竞争力不足、在创新上严重依赖他国、难以在国际市场立足等问题鉴于以上实情,中国文化创意产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对下述几个方面给予高度重视。第一,始终率行经济先行原则。文化创意产业与所在地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经济的迅猛发展势必能带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必须以经济的迅猛发展为基础。因此,必须着力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缩短城乡差距,这对消除区城发展失衡问题也大有祥益。第二,认清并定位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职能作用、地位并不相同,必须对这一点有明确认知,才能有效防范政府权责不清的问题: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市场始终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则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在坚持正确价值引导的同时,切忌违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第三,人才、资金与环境三者应当和谐统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必须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培养并吸引更多创意人才,展现人才的集聚效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除去政府财政扶持以及税惠政策之外,吸引民间资本、构建投融资平台也十分必要,这样才能为该产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应着力打造一个足够开放的社会环境,允许不同文化并存和发展,积极促进多元文化的融合,让中国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

信息来源:中国林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生态文明关键词》(主编:黎祖交 本条作者:赵建军 编辑 吕子乔)


文化创意产业绿色环保(生态文明关键词)(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