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将兽骨或石头做成圆环套在手指上的传统,在不同地区和族群中,指环有着不同的意义。
如今,戒指象征着爱情,是新人之间温馨的定情信物,然而在古埃及,戒指却是冰冷而严厉的权威象征。
就像中国皇帝和官员用玉玺和关防来代表权力一样,埃及法老和贵族也用印章来彰显地位和威严。由于印章是极其重要的物件,为了防止丢失或被他人冒用,他们在印章上钻孔,然后穿上绳子或链条挂在脖子上,并将其作为一种高贵的配饰。
后来,为了携带方便,法老为印章套上一个圆环,然后戴在手指上,成为象征王权的印章指环。随着法老们的新老更替,印章指环也在一代代法老的手指上传承。
指环随王权传承的传统后来被西方继承,1831年,英王威廉四世加冕时制作了一枚戒指,此后历代相传,直到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加冕时,因为她的手指较细,才另外制作了一枚戒指,但形制与图案与威廉四世的那枚完全一样。
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第二十二王朝法老舍顺克二世墓中,出土过一枚甲虫戒指。这个戒指的戒面可以翻转,一面是一只栩栩如生的甲虫,另一面则刻有铭文。当法老需要用印时,就将有铭文的一面按在湿润的泥板上,留下的印迹就意味着法老行使了一次权力。
古埃及甲虫戒指
在古埃及人的宇宙观中,太阳是被一只甲虫推动着东升西落、周而复始的运转的,所以甲虫就成了法老与太阳神沟通的使者;古埃及人又认为圣甲虫拥有死而复生的神秘力量,而这正是法老们的愿望,因此,当法老的木乃伊下葬时,古埃及人会将一只甲虫放在他的心脏部位,预示着他将获得重生,回到人间再掌权力。所以,甲虫的图案就出现在了法老的印章指环上,与龙被雕刻在中国皇帝的玉玺上的意义有些类似。
在古希腊,戒指也被认为有着神秘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攀上权力的巅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呂底亚的牧羊人古格斯在放羊时发现了地上的一道裂缝,里面深不见底,他出于好奇,就走了进去,发现了一具手指上戴有戒指的尸体。他把戒指取下来把玩,结果发现,当他把戒指上的宝石转向自己时,便隐身了,再把宝石向外转,就又能显形。古格斯大喜过望,就凭着戒指赋予他的神奇能力接近国王,然后勾引王后,杀君篡位,夺取了权力。
正因为指环印章代表着权力,如果被人复制或盗用将引起严重后果,损害统治者的权威,因此雅典执政官于公元前549年颁布法令:禁止印章雕刻师在印章售出后保留模板。
与埃及法老的指环印章代代相传一样,希腊城邦新当选的执政官也会从前任手中接过城邦法典和指环印章,表示他对城邦执政权力的接管。
到了罗马时代,戴戒指的习惯已经蔚然成风,戒指不仅与权力紧密相连,还是区分人们社会地位的标志。在罗马元老院里,元老们佩戴金质指环印章,普通公民佩戴银质戒指,奴隶只能佩戴铁制戒指。
戒指在罗马的外交活动中也有重要意义,罗马的使者出使时,元老院会授予他一枚金质指环印章,他被授权用这枚指环印章在外交文件上签押,以此代表罗马的国家信誉。
罗马人十分迷恋戒指,他们甚至认为戒指具有医疗功能,可以解除人们的痛苦,罗马的医生往往建议病人将铜戒指佩戴在特定的手指上来治疗某种疼痛,比如把戒指戴在左手中指上可以缓解痉挛或打嗝等症状。现在看来,这些疗法也并非完全是无稽之谈,现代科学证明,铜元素对癫痫和风湿确实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在罗马时代,不仅男人可以戴戒指,女人也可以佩戴。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戒指与婚姻有了联系,当男女订立婚约时,男方要把一枚指环印章交给未来的岳父。如今,一个男人把订婚戒指戴在未婚妻手指上的一幕,是他一生中最浪漫的时刻,而在罗马时代,那枚指环印章并不意味着爱情,而只代表着契约,这枚指环印章就是用来签订婚约的,女方的父亲接受那枚指环的同时,也就表示他已经接受了男方为获得婚约而支付的金钱,婚约就产生了法律效力,从那一刻起,女方要为男方保持贞操,否则将受到法律的惩罚。由于这种指环印章是与婚姻相联系的,后来在它冷冰冰的契约外表下逐渐带上了感情色彩,成了如今意义上的定情信物,人们在戒面上刻下婚约缔结双方的大写首字母。
在古罗马,曾经流行一种钥匙戒指。由于人们把贵重物品存放在一个小箱子里,所以开启这个箱子的钥匙总是随身携带的。可是罗马男人当时喜欢穿一种没有口袋的飘逸长袍,钥匙放在身上十分不便,于是便将钥匙与指环打造为一体,成了钥匙戒指。当一个男人在订婚时将钥匙戒指交给女人时,就意味着他把家庭和财富都给了这个女人,而接受了钥匙戒指的女人,就自然成了这个家庭的女主人,这种钥匙戒指一般戴在女主人的左手中指上。
由于钥匙戒指的佩戴体验并不好,人们也不是很欢迎,当古罗马走进历史后,这种戒指也被后世摒弃了,如今只有在偶尔的出土文物中能见到这种已经鲜为人知的戒指。
钥匙戒指
在罗马早期,订婚戒指是男方单方面赠送给女方的,女方并不需要回赠,直到公元1027年,才首次出现了双方互换戒指的婚礼仪式。
自从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后,罗马人接受了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教义宣扬对爱情的专注,强调只有一夫一妻制的婚姻才能得到神的祝福和护佑,人们的婚礼也被纳入基督教的仪式中,并日趋制度化。新郎和新娘走近教堂,在神父的见证下交换戒指,就是婚礼中最圣神的一刻,经过这个仪式,就意味着他们是根据上帝的旨意而结合的,从此,无论发生什么变故,致死也不能分离。
然而在当时,戒指戴在哪个手指上,并没有一定之规。在希腊,东正教徒们把婚戒戴在右手,西班牙的天主教徒则把戒指戴在左手。直到13世纪的英国婚礼上,有人把戒指戴在右手中指上,也有人把戒指戴在左手无名指上。
但是在古罗马一直有一种传说,就是男人们相信,在女人体内有一根血管从心脏通向左手无名指,如果把婚戒戴在女人的左手上,就能管住她的心。
戒指戴法的杂乱无序,使教会感到有必要将其统一起来,于是在1614年出台的《罗马典礼仪式条例》里规定,婚戒必须戴在左手无名指上,这也许与古罗马的传说有关,但更多的还是为了生活方便,因为大多数人使用右手的机会比左手多,只要不是左撇子,那么左手无名指使用得很少,戒指就不容易被磕坏。
原先,罗马人的婚戒都使用金、银、铁等材质打造,互赠戒指时,男人把金质戒指赠予女人,而女人只需回赠铁质戒指。到了圣神罗马帝国时期,出现了钻石婚戒,而第一个把钻石婚戒戴在未婚妻手上的是圣神罗马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为了迎娶勃艮第公爵之女玛丽,他专门打造了一枚黄金戒指,并用多粒细小钻石在戒面上拼成一个大写的“M”,然后他把这枚珍贵的戒指送给玛丽,作为他们的定情信物,可是他们当时还没见过面,只有书信往来。
由于当时南非的钻石矿脉还未被发现,钻石的主要产地只有印度,因此极为珍贵。从印度万里迢迢运抵欧洲的钻石,对欧洲贵族来说也是非常珍稀的,打造这样一枚戒指的代价更是极其昂贵,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虽贵为皇帝,也因这枚戒指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然而这桩婚姻最终给这位皇帝带来了丰厚回报。
1477年8月18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玛丽完婚,从而获得勃艮第公国的大片领地。1482年玛丽意外身亡,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继承了以富庶闻名的勃艮第公国的巨大财富,此后,他依仗这笔财富,通过子女联姻和政治外交上的纵横捭阖,统一了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马克西米利安送给玛丽的戒指
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送给玛丽的这枚钻石婚戒,开启了一个新的风尚,欧洲贵族纷纷仿效,用钻石的璀璨、坚硬来象征永恒的爱情,到如今,钻石婚戒成了每个新娘都希望得到的最珍贵礼物。
在我国,从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就发现过许多骨质、玉质或陶质的指环,但史料上并没有记载这些指环的作用和意义,据专家估计,其功能是古人在狩猎中拉弓或投掷石矛时用来保护指关节的,清代满人射箭时在大拇指上戴有扳指,似乎可以为这一解释提供佐证。
汉唐以后,戒指被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赏赐物,据说这是受了古罗马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戒指与人们的婚姻无关,却与帝王的性事有关。汉代毛亨在《诗经·邶风·静女》的注解中这样说:“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成法。”
这段话的的意思是:后妃接受君王宠幸时,宫中女官要记下日期,如果后妃遇到月事或者怀孕了,就戴上金戒指,表示回避;可以接受宠幸的,就戴上银戒指,而且要戴在左手;已经接受过宠幸的,戴在右手。
《五经要义》的记载大体相同:“古者后妃群妾御于君所,当御者,以银环进之,娠则以金环退之,进者著于右手,退者著于左手。本三代之制,即今之代指也。” 其中还特别指出这是夏商周三代传承下来的古制。
在西方,戒指往往被认为拥有魔力,比如日耳曼传说“尼伯龙根指环”故事中,雾之魔阿尔贝里西用盗取自莱茵河底的魔金铸造而成的那枚指环。中国古代,在戒指上也被附会了神秘的含义,而且往往与邪恶与不祥相关。
汉刘歆《西京杂记》:“戚姬以百炼金为驱环。照见指骨,上恶之。” 戚夫人因为她的指环可以照见指骨,遭到了刘邦的厌恶,而戚夫人最后的结果十分凄惨,被吕后做成了“人彘”。
唐代《博异志》中有这样一件事:一群盗墓贼挖开一座坟墓,看到一个玉棺里躺着一个像活人一样的女尸,他们为了取下她手指上的玉戒指,就砍断她的手指,结果断指处竟然冒出血来,这伙盗墓贼顿时互相不认识了,拔刀乱砍,最终都被砍死。
到了清末时,西风东渐,一些开放地区的时髦人士也学着洋人的样子,将戒指作为定情信物,此后,这一西方风俗也在中国普及开来,到如今,戒指不仅代表着婚姻状态,还是一个人身份、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