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光华夺目的璀璨巨星,他一生怀着“安社稷、济苍生”的高古境界,以奇绝浪漫的诗风、狂放幽愤的性格以及华丽坎坷的生平,把一个才华冠绝古今“谪仙”形象,永恒地镌刻在中华文化的长卷中。

现将最能代表李白一生各个时期心境的诗作及名句整理如下,与诸君共同分享这位伟大诗人的心路历程。

24岁,踌躇满志的人生启航,代表作《别匡山》

别匡山

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李白24岁。这是他将要离别故乡、顺江出川、仗剑远游、追寻人生理想时的诗作。

少年李白在故乡时就才名远播,博古通今、精研剑术,又师从“蜀地人杰”赵蕤学习纵横术,受到当时的地方最高长官礼部尚书兼益州长史的高度欣赏和赞誉。

诗中尾联“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既表达了他对故乡美景以及少年生活的眷恋,也宣示了他将要把自身的文才武艺报效国家、实现人生理想的决心。青年李白仗剑出川,豪情万丈、壮志凌云,华丽多彩却又坎坷跌宕的人生就此启航。

26岁,豪情似火、意气风发,代表作《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由湖北江陵到达金陵(南京),过了大半年呼朋会友、吟诗把酒的豪放生活。这是他即将离开京陵赴扬州,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李白作此诗留别。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

全诗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特别是最后一句“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以滚滚东逝的长江水比喻友情,又用对比和反问烘托,情景交融,诗意奇绝。

在金陵期间,他还以当时居住在长干里的商妇生活为题材写了名诗《长干行》,“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成语就此诞生。

30岁,北上长安,壮志难酬,代表作《行路难》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开元十八年,李白30岁。北上长安,四处表白心迹,寻求知遇,结果却是四处碰壁、报国无门,有志难酬,不为权贵结纳。而且由于结交恶少,险遭不测之境。由此心灰意冷,却又心有不甘。

诗中“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就是他求职无门、孤独无助的写照,而“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则反映了他依旧心思未灭、有所期盼,希望天降好运,得到皇家的赏识垂怜。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又可以看出他还坚定地抱着虚幻的信念,相信有朝一日能够实现他经国济世的人生理想。

这一时期诗人内心苦闷,代表作还有著名的爱情诗篇《长相思》,以及与《行路难》同一心境的《蜀道难》。

34岁,怀才不遇,离开长安,愤懑不已,代表作《梁甫吟》

梁甫吟(节选)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不拜逞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臲屼当安之。

公元734年,李白离开长安,无颜回安陆,泛黄河而下,游开封、嵩山、商丘、洛阳龙门。这是他游历河南,感怀诸葛孔明南阳躬耕后被刘备重用,借用乐府古题,袭用诸葛亮《梁父吟》立意,写下这一时期心境代表作《梁甫吟》。

这首诗引用大量的典故,借古代才学志士初期沦落、后来被君王赏识而大展宏图的故事,来宣泄他内心不得志的苦闷。通过姜子牙、郦食其等人的故事和一些神话传说,表达遭受挫折的愤懑以及期盼明君知己的愿望。全诗意境奇绝瑰丽,气势磅礴,纵横跌宕,变幻淋漓,是乐府诗最具代表性的名篇。

其中“朝歌屠叟”是指姜子牙,“高阳酒徒”是指鹂食其,“二桃三士”是指晏婴,还有周亚夫和剧孟的故事。诗中也暗讽了玄宗荒淫奢靡不思朝政,以及对安禄山野心的担忧。

35岁,盛年易逝、功业未成,借酒浇愁,代表作《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35岁。应友人之邀游历山西太原和雁门,后返回河南,与元丹丘等友人在嵩山南麓的颖阳山置酒高会畅饮,写下了千古名篇《将进酒》。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标志着李白的诗歌艺术完全成熟、达到巅峰状态。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成年的李白桀骜不驯、孤高自傲的性格已经完全形成和定型,一方面充满自信、热情豪放,另一方面也有狂放不羁、无所顾忌的浓重色彩。

“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虽有豪情,但已经有了底气不足的颓废倾向。“古来圣贤皆寂寞”则有自我安慰的意味,“与尔同销万古愁”,则是盛年仍不得志、借酒销愁的真实写照,《将进酒》即为其代表作。

42岁,奉诏二次入长安,侍奉玄宗,斗酒诗百篇,代表作《清平调三首》

清平调·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清平调·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清平调·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42岁。此时的李白,虽然壮志难酬,却已诗名冠绝天下、名扬四海,连唐玄宗也倾慕不已了。这一年秋天他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一下子成了皇家的座上客,到达了人生最为辉煌的顶点。

但此时的玄宗,已经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皇帝了,而是成了一个穷奢极欲、骄奢淫逸的太平天子,“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任用奸臣、挥霍无度、不理国事,天下已经开始糜烂、风暴正在孕育。

初入宫时玄宗以及杨贵妃对李白还是极其欣赏和看重的,甚至有一次李白酒醉当庭呕吐,也能得到玄宗的谅解和宽待。但后来他狂傲的性格招致高力士等小人的不满,玄宗也只把他当作文学弄臣,加之李白多次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以宣泄不满,而且当众让高力士为他脱鞋使其难堪,于是在谗言之下逐渐失宠,最终无奈辞官离京。

这一时期的诗作,大多是宫廷筵宴应景诗,阿谀供奉、粉饰太平、侍从陪酒,尤以这三首《清平调》最为著名。其中“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等句,深得皇帝贵妃的欢心。但也正是这三首《清平调》中的一句,让高力士抓住了把柄,说其中“可怜飞燕倚新妆”一句,是李白借赵飞燕暗讽杨玉环。因诗获罪,李白从此跌下了人生的巅峰。

李白的最出名的前10首诗(李白一生的心路历程)(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