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灵长类动物细胞图谱研究成果发布会现场。 郑小红 摄
中新网深圳4月14日电 (记者 郑小红)由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导,6个国家的35个科研团队参与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北京时间4月13日晚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
记者从14日在深圳国家基因库举行的非人灵长类动物细胞图谱研究成果发布会上获悉,这是全球首个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全身器官细胞图谱,将被用于物种进化、人类疾病以及药物评价和筛选相关的研究,为生物医学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资源和工具,为疾病诊疗、靶向药物开发提供助力,为人类更好地探究生命的进化提供可能。
华大集团董事长、联合创始人汪建现场致辞。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供图
21世纪初,人类基因组草图的问世为生命科学研究谱写了一本生命“天书”,为生命的数字化提供了基础。然而,遗传信息是由细胞携带的,目前人类对自身细胞的认识还很有限,为此,研究人员将目光投向了和人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3%的猕猴。
研究团队基于华大自主研发的单细胞建库和测序平台对成年猕猴的45个器官的约114万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测序分析,将其分成了113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和463种细胞亚类,并搭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百万单细胞交互式资源网站。
来自英国剑桥大学医学研究所的Patrick Maxwell教授在线对成果进行点评。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供图
“这个图谱就像一张‘地图’,有了它,可以‘看到’每个器官都有哪些细胞,还可以精细到每个细胞里具体的分子特征及与其他细胞的互作关系。”论文的第一作者、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韩磊博士说。
“非人灵长类动物相比其他模式动物,在人类疾病特别是认知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中具有显著优势。猕猴全细胞图谱将为人类疾病机制和临床前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龙奇表示。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成员回答记者提问。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供图
利用非人灵长类细胞图谱,研究者找到了各个组织的共有细胞类型及其“特有标签”(特异性标记基因),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多种存在于各个组织中的具有分化潜能的细胞,这类细胞或可为之后各类器官损伤修复提供细胞来源。
基于该图谱,研究人员构建了包含新冠、乙肝、狂犬病毒等126种病毒易感细胞类型的病毒数据库,可以通过它快速查询病毒最有可能侵染的细胞类型,同时看到该细胞类型可能分布的器官,为预防和治疗病毒性传染病及遗传疾病提供数据支持。
非人灵长类动物(猕猴)全身器官细胞图谱。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供图
同时,通过这个细胞图谱,研究人员可以针对靶向的细胞,检测该细胞对于这些药物的反应,从而快速选出几种有效的药物,再进行动物试验,将大大缩短大规模药物筛选的时间。
“未来我们还将开发更高通量的单细胞技术以及具备空间分辨率的多组学技术,为全面构建生命单细胞分辨率的时空图谱提供重要工具。”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之一、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徐讯表示。(完)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