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汉字的发展和简化的漫长历程。

其实汉字从最初的发明和以后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一直是朝着简化和书写方便的这个总方向发展的。但凡一件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两面性的,有简化体字就有繁化体。不过繁化的例字是相对来说比较少的,但也有。 比如说云这个字的繁体字“”,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云上面还多了一个雨字头。这个字现在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云彩、风云等事物;另一种意思是说话表示用“云”,与“曰”同义。比如人云亦云等。人们为了区分这两次意思,就把云彩的云上面加了一个雨字头,以示区分。类似繁化的例字也有不少比如说“七”,“眀”等等,每一个繁化的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再找找更多的例字和它们背后的故事。在这里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明朝的朱元璋,为了防止贪污腐败,将数字汉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繁化成大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并且这个方法在财务制度上一直沿用至今。

在大家的印象里,简化字好像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实施的。但实际上在民间,从隋唐到明清,为了书写方便,很早的时候就约定俗成地形成了一些简化字已经开始使用,人们俗称“俗体字 ”。简化字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正式实施,从颁布的书籍、通告到这个货币上都有体现,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汉字的演变简史(汉字的简化历程)(1)

图片来自网络截屏,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之后的民国政府也于1935年正式颁布了简体字表,后因各种原因而暂停实施。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呢,也因为扫盲学习等原因,根据民间流传和使用的一些约定俗成的写法,实施了简化字,当时还给它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解放字”。从1944年当时解放区发行的这个军功章可以看出,里面的“边区”两个简化字可以看出(如下图)。实时的简化字对扫盲、学习和党的政策宣传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为后来新中国成立后的简体字的正式颁布实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汉字的演变简史(汉字的简化历程)(2)

1935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布的简体字表之一。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速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汉字的演变简史(汉字的简化历程)(3)

1944年解放区颁发的有简化字的军功章。“边区”二字已简化。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速联系本人予以删除。

另外再说一下,1977年国家教育部继1956年颁布的第一批简化字后,根据形势需要,又公布了第二批简化字,俗称“二简”。因简化幅度过大,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异议,给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造成了很多不便,已于1986年废止,但在民间,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方,还可以依稀看到“二简”的影子。

和风习字

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