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之塔”

“和平之塔”,位于日本宫崎县宫崎市中心部的平和台公园内(二战前被称作“八纮台”),曾经的名称为“八纮一宇塔”(注:下文会讲解该塔为何修改塔名),同时它也被称为“日本第一高塔”。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

八纮一宇塔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2)

八纮一宇塔

在塔的一旁还为其立了由来碑,撰写着“平和之塔”的由来:“世界各地友好国家赠予的友好条石”“八纮一宇的文字祈求永久和平”。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3)

碑文

由来碑描述“和平之塔”意为“天下一家”,但实际上真的是这样吗?

日本建造“和平之塔”的基座中,有370多块石头是侵略战争时从海外各国掠夺来的,或者是从别国有名的建筑物上砸下来的。

其中从中国掠夺的石头是最多的,足足有238块之多,万里长城的墙砖、泰山的石头、民国时期上海市政府的门楣、南京中山陵的石墙、明孝陵墓的石头……都成为了这座塔的塔基,永远被日本人压在塔底。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

接下来将从真实历史角度去看看“平和之塔”的故事。(下文均以“八纮一宇塔”称该塔)

八纮一宇的渊源

“八纮”一词原出中国典籍《列子·汤问》《淮南子·地形训》,意指四方四隅。

作为中国近邻的日本,在古代接受了大量的中华文化,是亚洲受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

所以成书于8世纪、用汉文写作的古典《日本书记》借用此词,编造神武天皇建都诏书,内称:“兼六合以开都,掩八纮而为宇”意欲将世间的四面八方,置诸一宇(屋顶)之下,而这个“屋顶”,便是世界最高君主日本天皇。

1903年,日本“国柱会”成员田中智学把神武天皇“掩八纮而为宇”之意概括为“八纮一宇”,在日语有“道义上的世界统一”之意义。

1915年3月11日,国柱会机关报《国柱新闻》刊登《神武天皇の建国》一文,正式抛出“八纮一宇”说。

1940年7月26日,日本近卫内阁制定《基本国策纲要》,声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八纮一宇”为其根本目标。

中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期间,“八纮一宇”成为日本帝国的国家格言,其军政机构悬挂两条幅,一为“武运长久”,一为“八纮一宇”。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4)

八纮一宇条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银行发行的10圆钞票,背景即是八纮一宇塔。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5)

钞票上的八纮一宇塔

八纮一宇塔的建立

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越过卢沟桥,开始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侵略的道路。

彼时相川胜六被任命为日本宫崎县新任知事,时年正值神武天皇即位2600周年,相川认为神武天皇建国的“远大精神”,也应被扩展到东亚甚至世界。

而这种精神需要用某种具体的东西把它表现出来,于是,他提议将神武天皇的建国精神具体化为“八纮一宇塔”。

于是在1940年在日本宫崎县西北方向的丘陵上,建造了这么一座塔。

“八纮一宇塔”选址极为讲究,它建在神武天皇当年挥师东征前召开军事会议的名为八纮台的丘陵上,东临太平洋,西望高千穗峰(高千穗峰是天照大神之孙天津彦彦火琼琼杵尊为了统治苇原中国的天孙降临之地),南俯大淀川(宫崎县的代表河流),周围为年代久远的古坟墓群所环绕。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6)

八纮一宇塔位置示意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7)

八纮一宇塔结构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8)

塔上神像

相川胜六在决定建造“八纮一宇塔”后,寄给陆军大臣板垣征四郎一份《献石委托书》,请求陆军配合在世界各地收集建塔的石材,这份陆军省命令文书至今保存在日本防卫省的金库中。

板垣征四郎随即下达命令,要求占领中国各地的各陆军部队每个军或师团交两块石头,其中一块得是军或师团司令部所在地附近的石头,另一块尽量是在最前线战场附近采集来的石头。

接到命令后,各部队争先恐后献出当地最具特色的石头,入驻外国的日本人居留民团体也进献了数目可观的石头。

“八纮一宇塔”的塔基由大小材质完全不一样的1789块石头构成,每一块上面都刻着寄赠团体的名字。

其中除来自日本国内的石头以外,绝大部分都是从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等日军占领或侵略地区运送而来的。

包括“华中派遣军片村部队志贺中山部队”抢夺的上海市政府建筑的拱门条石、“早渊部队”驱使中国劳工挖取的虎头要塞之石、“多田部队”掠夺的长城砖等等。

这些从中国掠夺来的石头,大多来自中国代表性的建筑。

中山陵的麒麟浮雕,长城墙基上的大石,以及南京明孝陵、汉口黄鹤楼、上海市政厅和朝鲜等地的珍贵石料,每一块石料上都刻有日本部队的番号。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9)

来自南京的基石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0)

基石

八纮一宇塔改名为和平之塔

日本战败投降后,美军占领日本,作为对日本进行民主化改造的重要一环,占领军司令部颁布了神道指令,要求禁止一切能够让人联想起国家神道和军国主义的东西。

宫崎县当局为了逃避战争责任,主动将“八纮一宇塔”正面的“八纮一宇”四个大字削去。1957年宫崎县政府决定将“八纮一宇塔”所在的“八统台”改名为“和平台”,“八纮一宇塔”也改称“和平之塔”。

1964年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的奥运会的圣火传递过程中,在宫崎市的接力地点就是从这里开始。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1)

日本圣火传递路线

这也让宫崎县观光协会会长岩切章太郎为恢复“八纮一宇”看到了希望,甚至将“八纮一宇”与奥林匹克精神相提并论,他宣称,通过运动将世界联接起来,是奥林匹克的口号;而世界亲睦如同一家,是“八纮一宇”一词的本义。

他向日本政府提交了“八紘一宇”文字复原申请书,政府次年就同意了他的申请,“八纮一宇”文字也重新修复。

石头的证言

1991年日本反战人士为还原塔的真相,自费走遍了当年日军偷窃石料的地方,最后写成了《石头的证言》这本书。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2)

《石头的证言》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3)

《石头的证言》

2015年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一行8人,在团长、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带领下,来到宫崎县“八纮一宇塔”现场,寻找抗战期间日方为建塔从南京掠夺来的4块石头,并要求日方归还这批石头。

日本五重塔(日本和平塔)(14)

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人物已做模糊处理)

中方要求归还的石头表面雕有中国神兽“麒麟”,分别刻有“南京日本居留民会”、“南京紫金山麓”、“南京中山陵”字样。据说石头可能来自明代皇陵,属于“国宝级文物”。

“八纮一宇塔”研究会会长田启一郎也说:“我们将与县政府协商,研究能否将这座塔视为传达战争加害责任的历史遗产,作为日中友好的象征保留在原地。”

结语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同时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可以留下您对本期内容“日本“和平”塔,压着中国238块石头”相关主题的相关讨论或您对下期内容的期待或提议。

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与GIS相关的任何难题,请通过关注“水经注GIS”并在后台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针对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将我们“为您提供丰富的地图数据与专业的GIS服务”之宗旨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1.2015-10-08 搜狐新闻《中国国宝被日本掠去建塔 民间人士要求归还》

2.北京日报《南京市民和平之旅代表团实地探访“八纮一宇塔”》

3.光明日报《冯天瑜:日本侵华战略的历史文化渊源——为甲午战争120周年作》

4.光明日报《日本“和平之塔”的来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