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杨昱

宝贝档案:

宝贝名称:夏普牌单卡收录机

使用年代:上世纪50年代至今

使用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收录机、蛤蟆镜和喇叭裤曾是那个时代的时尚组合。家住长沙暮云的付强(应受访者要求用化名)是一名收藏爱好者,大批量收录机进入中国市场时,他用积攒的工资收购了一台50年代生产的夏普牌单卡收录机,成为了他一家人茶余饭后的精神食粮。

付强却认为,自己收购的这个宝贝很实用、牢靠,让他爱不释手。每当自己乏困之际,只要听听磁带里的老歌,或是电台里的“说、学、逗、唱”,都会让他开心、快乐。

“这台收录机已用了30多年,现在收听,音色还很好,最适合靠在沙发上品茶打盹了!”9月25日,记者来到付强家中,客厅沙发边矮桌上,看到了他一直爱不释手的收录机。这台收录机在收听广播时,还需要将天线调试。现场,他还特地演示了一翻。记者听后,发现这台老古董的音质不比现如今的差。

20多年前的收录机(我家当年的宝贝)(1)

【故事】记载着他的青葱岁月

“每次看到这台老式收录机,总能回忆起与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刻,那是一段难忘的日子。”现年63岁的付强来自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在他的印象中,祖父和父亲都喜欢收藏,由于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收藏的也只是一些生活用品。在长辈们的影响下,他也渐渐爱上了收藏,工资中省下来的一些钱,他都会去旧货市场淘点老物件。

付强说,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如果谁家里有收录机、电视机等,几乎邻里们都会凑过来收听,每次有喜欢的节目要上演时,家里就会特别热闹。“上世纪80年代,我还是个20来岁的小伙子,当时就特别喜欢听单田芳讲三国,几乎每一期都不想错过。有时,广播还会放邓丽君、凤飞飞等明星的歌,为追求时尚,我们还会去抢购磁带。”

“那时候买电器都要排队,要是去晚了,就只能眼巴巴地去羡慕别人。”付强说,那时的电器多来自日本,像三洋、夏普、日立、松下、索尼等品牌特别俏,“要知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能抢到一台就很了不起了。随着上海红灯牌收录机的上市,大家的选择性更多了。”

【陪伴】“它是个不错的老伙计”

付强告诉记者,这台收录机也给家人带来了很多便利。孙子学英语,需要放磁带去练习;社区要排舞,有时也会借给他们;有时为了准备演讲,自己还会用空磁带去录音,力求上台别出错。“这台收录机虽然花了我近2个月工资,但真的是值得。”

“虽然现在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但这个‘老伙计’我是一直难以割舍。”付强说,这台收录机已成为了自己的良师益友。有时电视看久了,眼睛很疲劳,就坐在沙发上,喝喝茶,听听广播,心情也会特别舒畅。这样的相处一晃30多年,他对这个宝贝更加喜欢。

“这个收录机的质量很靠谱,一直都没有坏过,我定期还会给它‘洗个澡’。”付强说,这台收录机对他们家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给家人带来了很多幸福的回忆,伴随一家人度过了国家贫穷和物质匮乏的那个年代。

【变迁】老物件至今仍在使用

趁着阳光普照,付强把收录机拿到了屋外,将拧干的抹布慢慢拭去上面的灰尘。“现在年轻人都是用手机听音乐、广播了,录音、录像也很方便,可我就是喜欢这个‘老伙计’,可能是里面有着很多的回忆吧!”

付强说,家里的电脑已更新换代换了好几个,可这台老式收录机却一直舍不得扔掉它,“庆幸当时买下了它,这可比买几件衣服要更有意义!”据付强的家人介绍,每次付强收拾家里的时候,都会擦拭一遍收录机。“我们有时候跟他开玩笑说,把这个收录机丢了得了,他立马跟你急。”

如今,付强还会继续买些磁带回来听,甚至给孙辈学习用。“收录机的质量好,完全可以继续使用。现在国家越来越好了,用老物件教育子孙后代也不过时。人老了也要像老物件一样,继续发挥余热,传承中华好家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