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宝钗进京选秀是个说不完的话题,落选的结果都清楚。但关于选秀很多人理解的并不对。以薛宝钗的出身,除了普通宫女,根本不可能成功入选进宫,哪怕只是给公主、郡主做赞善、才人的陪读宫女。薛家当时情况岌岌可危。攀附一门有势力的豪门联姻,比进宫当什么“宫女”更解燃眉之急。所谓“选秀”,不过是薛家进京“北漂”的幌子以及给薛宝钗镀金的炒作。选秀昙花一现,从薛家到贾家上下,从来没有一人再提起这回事,足见此事之微不足道。

红楼梦曹雪芹对薛宝钗判词(薛姨妈赖在贾家六七年的原因)(1)

近因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

原文这段描述写的非常清楚。第一,薛宝钗没资格参加妃嫔选秀。

第二,宝钗的选秀资格是皇帝额外开恩加选,还是“降不世出之隆恩”,皇帝恩典说的越重,代表薛家越没资格,选秀越没戏。

第三,宝钗参加的选秀是给公主郡主做大宫女伴读,本质还是奴才,薛家不会送女进宫。

第四,薛家根本不想、不能也不会将薛宝钗送进宫陪公主、郡主读书虚度青春到二三十岁。

红楼梦曹雪芹对薛宝钗判词(薛姨妈赖在贾家六七年的原因)(2)

薛家借选秀“拿着鸡毛当令箭”举家来到京城,选秀是幌子,薛蟠打死人命是诱因,但真正原因却是北漂寻求自救的办法。当时薛家的情况特别严峻,如果没有靠山,不出几年薛家就会彻底覆灭。

(原文第四回)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薛家凋敝难以为继才是他们举家“北漂”的主因,薛姨妈的娘家王家的大本营都在金陵,王熙凤父亲又是薛姨妈的大哥,薛家不到不得已没理由拖家带口迁徙进京。实在是混下去不甘心坐以待毙的无奈选择。

红楼梦曹雪芹对薛宝钗判词(薛姨妈赖在贾家六七年的原因)(3)

按说薛家背靠王家和贾家,都不会对他们坐视不管,何必还要进京。道理是道理,实际却不靠谱。首先,薛家在金陵,贾家和王家有实权的王子腾都在京城,远水不解近渴。其次,薛家和贾王两家的关系纽带是薛姨妈。古人不长寿,一旦薛姨妈有个三长两短,两家亲戚的帮忙会特别有限。就算帮忙也是皮毛,打铁还需自身硬,靠谁也不如靠自己。最后,金陵地界的大族帮不了薛家太多,薛家需要更高的豪门拉一把。毕竟薛蟠不成器,一般家庭扶持不了,迟早还要败落,只能靠给薛宝钗找一门好婆家,兄妹互相鼎力匡扶。不至于让薛蟠一败涂地。

薛家进京明显得到高人指点。打着选秀的幌子吸引人,让薛宝钗镀了金。她们进京之初住到贾家虽有王子腾升迁的原因,但也是计划好的。“金玉良姻”不过是计划的一部分,薛家采用的是广撒网的策略。细看前五十回会发现薛宝钗跟着薛姨妈出席了几次王家举办的宴会。薛姨妈带着女儿出席,当然有推销女儿的嫌疑,符合商人本质。奈何京城权贵看不上她们商人出身,无人问津。五十回后王子腾再过生日薛宝钗就不去了。年龄大了是一回事,更多还是去了也是白去。至此薛家只有赖在贾家寻求“金玉良姻”一条路。毕竟二十八回贾元春赐节礼,宝钗宝玉一个样,属于一针强心剂,对薛家很是鼓舞。

薛家进京有很多无奈,被京城权贵嫌弃也是事实,宝琴婆家梅翰林那样的家庭好找,他们又瞧不上,对薛家帮助也有限。高不成低不就致使他们只能住在贾家不走。

红楼梦曹雪芹对薛宝钗判词(薛姨妈赖在贾家六七年的原因)(4)

实事求是讲薛家在亲戚家一住六七年不搬走就是失礼。曹雪芹在原文有很多嫌弃的描写。

首先,用刘姥姥这个“母蝗虫”与薛家做了对此。刘姥姥拿了钱就走,薛家却住下不挪窝。曹雪芹也不客气的有意戏谑。

其次,二十六回薛宝钗追着两只玉色蝴蝶的典出自“梁祝”,那个癞蛤蟆马文才最终就是变成一只蝗虫追着梁祝两只蝴蝶后头,曹雪芹对此很是无情的揭穿了薛家串亲戚的遮羞布。

再有,妙玉对薛家的心思更是透测。拿出“(分瓜)瓟斝”茶具讽刺薛家就是来贾家“分瓜”占便宜。

最后,贾母也不客气,“掰谎记”有意当众说夫人必是知书识礼的,却让女儿做出一见了清俊男子就想起自身姻缘的不才之事……

这些都是外界对薛家赖在贾家不走的看法。曹雪芹也不客气的数次指出来。皆因串亲戚到薛家这个份上已经很失礼了。但对薛家来说不敢走,也不能走。不走还有可能,走了彻底失去机会。事实证明薛家守株待兔是对的,金玉良姻终究成功了。可千算万算没想到,贾家会比他们更惨,这才是最大的讽刺。您说是不是?

【文/君笺雅侃红楼】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石头记】周汝昌校订批点本80回本 ;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

【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