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者的手势和动作表情和眼神一样,是一种态势语言。在演讲中,它能够补充有声语言的不足,或者把有声语言加以强调,能够与眼睛的活动变化协调一致,以共同完成演讲任务,争取演讲的最佳效果。

比如眼神会说话,会传情达意,姿态也能这样,不用张口出声,只需一个手势,便可以将要表达的意思清楚地表达出来。

手势语演讲态势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其目的、形式、活动区域的不同,对演讲的效果好坏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演讲手势语一般分为哪几类?不同类别又有着什么样的作用呢?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口才课表演的妆容(华艺表演课堂上台演讲时)(1)

口才课表演的妆容(华艺表演课堂上台演讲时)(2)

手势语的分类(按目的)

一、情意手势语

情意手势语主要用于表达演讲者的情感,使情感表达得真切、具体、形象、渲染作用很大。

比如讲到非常气愤的事情,演讲者怒不可遏,双手握拳,不断地颤抖,加上其他动作配合就展现给听众一种愤怒的情感,既渲染了气氛,又有助于情感的表达。

又如,西方政治家在一些盛大的群众集会上演讲之前,面对热烈鼓掌的广大听众,他们往往会用双手举过双肩,手心向外,向听众摇摆。

它表示两个含义,一是对听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二是讲态势语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演讲者运用手掌、手指、拳和手臂的动作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

二、指示手势语

指示手势语其特点是运作简单,表达专一,基本上不带感众的欢迎致以礼貌性的谢意。

例如,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曾多次为党政军干部作演讲,为了使演讲条理清晰,给人的印象深刻,他就把内容归纳为一、二、三、四、甲、乙、丙、丁,并且边讲边用右手扳着左手指,一个一个地数,其手势语含义直截了当。

再如,当说到“你”、“我”、“他”,或者“这边”、“那边”,“上头”、“下头”等等,都可以用手指一下,给听众以实感。这种手势语,只能指示听众视觉可及范围内的事物和方向。视觉不及的,不能用这种手势语。

三、象形手势语

象形手势语主要用来摹形状物,给听众一种形象的感觉。

比如讲到“袖珍电子计算机只有这么大”,说的同时用手比划一下,听众就可知道它的大小了。这是一种极简便而常用的手势语。象征手势语比较抽象,但用得准确、恰当,就有引起听众心理上的联想,启发思维。

比如讲“社会主义祖国,好比一辆大车正迎着初升的太阳飞驰”时,演讲者可向前方伸出左手或右手,以示“大车”飞驰的方向。

四、习惯手势语

其他手势语都是演讲者有意识运用的,而这种手势语却不同,它往往是在演讲者下意识的情况下产生的,是习惯性手势,其含义不甚明确,有时连演讲者本人也难以说清楚。

例如,有一位大学教授上课时,每遇到一时忘记了某一个问题,他总是伸出右手,朝着自己脑袋上使劲地“啪、啪、啪”敲打几下。虽然问题被他想起来了,但是同学们却被他这副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有的人在演讲中,喜欢一边讲,一边双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他这种手势已经形成习惯,一下子难以纠正,一到台上就不知不觉地表露出来,它给听众留下的印象是不太美观的。

但有些习惯手势语有时却又独具魅力。如斯大林演讲时习惯手拿烟斗,边讲边摇动。这种手势语并无害处,相反倒成了斯大林独特的演讲风格的一部分。

口才课表演的妆容(华艺表演课堂上台演讲时)(3)

手势语的分类(按形式)

演讲者只用一只手做的动作姿势叫单式手势

双手同时做的动作姿势叫复式手势

它们在演讲中怎么运用,没有明确的规定性,但应注意三点:

看表情达意的强弱。如果讲到批评或表扬,肯定或否定,赞同或反对时,而其情感又要求表达得极为强烈,可用复式手势。在一般情况下,用单式手势就比较合适。

看会场的大小。如果会场较大,听众较多,为了发挥手势的作用,便于掌握听众,就用复式手势。反之就用单式手势比较适宜。

看内容的需要。这是单手式和复手式最基本的出发点。如果离开了内容的需要,即使会场再大,情绪再强烈,不该用复式手势的,用了复式手势,也显得滑稽可笑。比如讲到“同志们,千万要注意,这次试验是非常关键的一次”这句话时,举起右手的食指,就可强调“这一次”的重要性了。如果举起两只手的两个食指,显然是既乱意又难看的。另外,不该用单式手势的,用了单式手势,就显得无力。比如向听众发出号召:“同志们,让我们尽快地行动起来吧!”如果用了单式手势,仅把右手向上扬起,就显得单薄而无力。如果用复式手势,将双手向上扬起,就显得有气魄,有声势,有感召力。

口才课表演的妆容(华艺表演课堂上台演讲时)(4)

手势语的分类(按活动区域)

从活动范围看,手势的活动一般可分为三个区域:

(1)肩部以上,称为上区。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理想的、想象的、宏大的,张扬的内容和情感,如表示殷切的希望,胜利的喜悦,幸福的祝愿,未来的展望,美好的前景等。象配合“我们的前程是无限光明的”,“希望同志们为开创新局面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才智”这样内容的手势,在上区就比较贴切而有意义。

(2)肩部至腹部称为中区,手势在这一区域活动,多表示记叙事物和说明事理,一般来说演讲者的心情比较平静,比如“整个方圆仅有500平方米”,“这个问题大家可以考虑一下”,象表现这样的手势,在中区活动就比较合适。

(3)腰部以下,称为下区。在这一区域做手势,多表示憎恶、不悦、卑屑、不齿的内容和情感。比如,“在公共场所吵闹,实在是不文明的”,“随地吐痰是可耻的行为”,表示这些内容的手势就宜于在下区。

口才课表演的妆容(华艺表演课堂上台演讲时)(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