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1)

南充方言,属西南次方言川东北话。南充方言亦即南充话,属于四川方言的成渝片。较之成都话的偏软和重庆话的偏硬,南充话音调较为适中。南充话是南充的大部分区县(市)使用的语言,域内的西充话(属属四川方言灌赤片岷江小片)和长乐话(属湖南方言)由于使用人数原因,在南充构成了独特的方言岛。

下文所讲相关内容属四川方言成渝片的南充话。

推广普通话后,电影电视广播的普及,语音词汇都不断变化。向普通话靠近,方音、方言特色渐渐削弱。但地方色彩仍然比较明显,语法与普通话基本一 致。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2)

第一节 方 音一、声 母

南 充 方 言 声 母 有 b〔p〕、p〔p′〕、m〔m〕、f〔f〕、z〔ts〕、c〔ts′〕、s〔s〕、〔z〕、d〔t〕、t〔t′〕、l〔l〕、r 、j、q、x、g〔k〕、k〔k〕、h〔x〕、〔η〕、〔ȵ〕、〔v〕共 21 个。零 声 母 2 个:〔o〕、〔γ〕、。 没 有 卷 舌 音。舌 尖 后 音〔ts〕、〔η〕混 同 于 舌类 前 音。〔n〕、〔l〕、不 分,读 成〔l〕、;有〔η〕声 母与 开 口 呼 韵 母 的 部 分 鼻 韵 母 相 拼。 如 我〔ηo〕、恶〔ηo〕、恩〔ηən〕、熬〔ηau〕、昂〔ηaη〕、硬 〔ηən〕等;〔v〕声 母 自 成 音 节。 南 充 方 言 部 分 字 音 的 声 母 与普通 话 不同。

例 如: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3)

二 、韵 母

南 充 方 言 韵 母 有 :-i〔l〕、a〔 A 〕、o 〔O〕、e〔γ〕、ē〔ε〕、i〔i〕、u〔u〕、ü〔y〕、ai〔ai〕、ei〔ei〕、a o 〔a u〕、o u〔o u〕、ia〔i A〕、ie〔iε〕、ia o〔ia u〕、io u〔io u〕、u a 〔u A〕、u o〔u o〕、u ai〔u ai〕、u ei〔u ei〕、üe 〔yε〕、a n〔a n〕、e n 〔ə n〕、a n g 〔aη〕、ia n 〔iεn〕、in 〔in〕、ia n g〔iaη〕、u a n〔u a n〕、u e n〔u ə n〕、u a n g 〔u aη〕、üa n〔yεn〕、ün〔y n〕、o n g〔uη〕、io n g〔yη〕共 3 4 个 。

与普通话相 比有 5 个明显特点:

(一 )、韵 母 e〔γ〕变 成〔ε〕或〔o〕 例 如: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4)

(二 )、卷 舌 韵 母 er〔ə〕变 成 平 舌 韵 母 e〔e〕。例如: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5)

(三)、(O )韵母除自成音节外,多与 y〔i〕相拼构成音节。例如: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6)

(四)、部分鼻韵母相混。例如: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7)

三、声调

南充方言声调与川北大部分地区相近。有阴平(44)阳平(41)上声(52)去声(13)4 类。 亦有入声现象。入声在调值上与阴平相近,但更短促,并带有明显的塞浊音。

第二节 方言词汇、歇后语

本地方言词汇较多,其中有部分方言词汇来自外省,反映出语言交流面广的特点。现择取部分使用较多,较 为常见的词汇记录于后,以资查考。

一、词语

闪电——“扯火腅 ”;

冰雹——“雪弹子”;

虹—— 杠;

雾—— 罩子;

冰 —— 凌冰儿

天将晓—— 麻麻亮;

日暮——擦黑;

刚才—— 将门儿;

迟到——来宴(ηan)了;

河堤 —— 龙干;

竹笠—— 斗篷、斗笠、蓼(jiao)叶壳;

水潭—— 沱; 柱石—— 磉礅;

厕所 —— 茅厮、茅房、茅坑、东池;

斧头 —— 铁脑壳、毛铁、金瓜叶;

竹编沥米器 —— 筲箕、撩箕;

竹编运土撮箕—— 冤篼;

房上水渠—— 笕沟、笕槽;

竹筒或木槽引水—— 笕水;

蚯蚓 —— 曲鳝;

蛇—— 干黄鳝;

蜘蛛—— 波丝;

蚱蜢、蝗虫 —— 千担谷;

蟋蟀—— 灶鸡子;

蟑螂—— 偷油婆;

手电筒——电棒;

日光灯—— 电杠、亮棒;

小麦面粉—— 灰面;

浆糊 ——糨子;面糨子;

粥—— 稀饭;闹儿汤汤。

粉粥—— 膏膏(读若 kǎo káo)、搅团;

扔——“耳了”;

占便宜或做不费力的事——“吃粑和”、“拣粑和”;

小孩做炊事游戏——煨尜尜(gǜ gǜ);

剃光头或秃头——“光米豆儿”;

拳头——“皮砣子”、“皮革瘩”、“手捶儿”、“定子”;

弯曲手指击人头——“播(bō)立磕寨”;

膝盖—— 克膝头儿;

足踝骨——螺师骨、螺师拐;

手肘弯——倒拐子;

小偷——三只手;柳 標 子;扒儿客。

无赖—— 烂眼儿、烂滚龙;

妓女—— 玩人、娼妇、梭叶子;

乞丐—— 讨口子、叫花子、花子;

生气、发愁—— 怄气;

满脸怒气——“马脸懂嘴”;

生气发怒——“毛脸”;

愤怒、仇视——“红眉 毛,绿眼睛”;

生气怒恨——“红脸进,黑脸出”;

态度生硬——“横(heng)绷带震”、马脸懂嘴;

态度不严肃——“稀儿壳儿”;

不慎重严肃——“吊儿啷当”;

不讲卫生、办事拖拉——“络(luǒ)连”;

有能力、果断——“行(hang)实”;

不干净——“邋遢、嘎嘎”(gāga);

给人下马威、挫人锐气——“退神光”;

来势猛、态度强硬、情况严重——“凶阵”;

夸夸其谈——“谝嘴、吹牛皮”;

浮夸、妄言——“冲壳子”;

开玩笑、办事不认真——“打广子”;

说假话、谎话——“扯谎”、“扯把子”、“撂白”;

骗子、欺哄——“麻广广”;

头脑不开窍——“榆木老壳”;

过分固执——“犟拐拐”;

睡觉——“睡瞌睡、困瞌睡”;

小寐——“打瞌睡、挝瞌睡、穿瞌睡”;

勉为其难、勉强去做——“犟蛮”;

接吻——“打啵”;

摆架子——“讴资格”;

故意让人难堪——“踩怪叫”;

爽快、顺当、简便——“撒脱”、撇脱;

故意找麻烦——“弯酸”;

无意义的争议、争吵——“扯空筋、展嘴劲”;

翻脸——“抹脱”、“毛脸”;

轻诺寡信——“水客”、“耍水”;

争吵——“骂架、扯筋、扯皮、撕皮”;

巴结——“舔肥”;

巴结上司——“浮上水”;

传小话、打小报告——“洗白菜脑壳、翻空话”;

固执不通商量——“泥姑、小见巴斯、夹肚子”;

侍候、陪伴——“经(jin)优”;

嫩气、健壮、松软——“泡稍”;

爱说粗话——“嘴巴怪 ”;

聊天、闲谈——“摆龙门阵”、“日白”、“扯闲条”;

小孩乱动手脚——“厌气”、“千烦儿”;

打架——“阁孽”;

耍赖、不守信用、无规矩——“巫教”、“乌血”;

说话不算数、规章制度不执行——“沙场合”;

清楚、明白、了解——“醒和”、“灵醒”;

自吹、大话威胁别人——“提虚劲、提劲”;

语言中夹带粗俗赘词——“带把子”;

为人撑腰壮胆——“咋(zha)起”、“扎墙子”;

调皮、恶作剧——“孽 臜”;

反对、不顺从、不同意——“打傲卦”;

不畏惧、不怕——“不睬”、“不虚”、“不虚火”;

办事出差错、出问题——“戳拐”;

没有商量余地——“莫得抖拨”;

困苦、悲惨——“遭孽”;

感谢——“劳慰”;

尴尬——“慌起了”;

不满、不愉快——“不安逸”;

结束、完毕——“煞过、么台”;

偏袒 ——“卫护”;

挑食——“择嘴、刁嘴”;

迁就、放纵——“惯肆”;

时新、质量好——“踏实”、“革”、“资格”;

很满意、很舒服—— 巴实、扎板儿;

蟾蜍 ——“癞克宝”。

南充方言晃晃啥意思(四川方言之南充话)(8)

二、歇后语

南充人称说歇后语为“展言子”。多为民间即兴创作,口口相授。雅俗杂呈。择其有意 义者录于后。

鸡公穿草鞋—— 过拖;

癞克宝吃豇豆儿—— 悬吊吊的;

两个鸡公打架—— 争颗米(差一点儿);

太平洋养鸭子 ——不捡蛋(不简单);

癞子打伞——无发无天(无法无天);

狗捉耗子—— 多管闲事;

螃海夹豌豆 ——连爬带滚;

乌龟打屁——冲壳子;

猫儿抓糍巴——脱不倒爪爪;

擀面棒做吹火筒——一窍不通;

耗子钻风箱 ——两头受气;

铁匠死了不闭眼 ——欠捶;

木匠带枷—— 自作自受;

洋马儿(自行车)下坡—— 不踩(睬);

后颈窝戴凉帽——望脱了;

脱了裤子撵老虎一又不要脸,又不要命;

乌龟吃称砣—— 铁了心;

矮子过河— —淹(安)了心的;

泥菩萨过河 —— 自身难保;

土地老汉儿掉在井里头—— 要淘神(费事);

老母猪翻门坎—— 肚皮难过(饿);

缺牙巴咬虱子—— 过碰;

聋子的耳朵 —— 配着(摆 设);

矮子爬楼梯 —— 步步高升;

茅厮里的石头 —— 又臭又硬;

顶起碓窝跳加官儿—— 费力不讨好;

猪八戒照镜子 —— 里外不是人;

缺牙巴打哈嗨—— 一望无涯(牙);

两爷子打捶 —— 胡斗(葫豆);

半天云吹喇叭——还在啦里啦(差得远);

半天云上打锅盔—— 高拗(ao)(傲);

半夜起来摘桃子 —— 拣粑的捏(欺软怕硬);

杨麻丁儿(晴蜓)咬尾巴—— 各吃各;

喉巴儿(喘病人)嗽咳—— 莫痰(谈)(没说的);

耗子爬称钩 —— 自称(自吹自擂);

猪八戒过河——倒条一钉耙(反咬一口);

罗汉请观音 —— 客少主人多;

穿钉鞋拄拐 棍—— 把稳着实;

水里打屁—— 莽估(瞎猜);

洋马儿上街 —— 钻空子。

半天云上挂口袋—— 装风(疯);

鸦片烟二道花—— 怪物蔸蔸(坏头子) ;

狗吃粽子 —— 解不开;

老婆子打粉一不嫩(论);

对倒镜子作揖 —— 自 己恭维自己;

猪八戒进女 儿国 —— 神魂颠倒;

砂锅炒葫豆 —— 急不得;

哑巴吃汤园 —— 心里有数;

壁头挂草帘子—— 不叫画(话);

肚脐眼打屁 —— 一股腰(妖)风,腰(妖)气;

吊颈鬼打粉——死爱面子;

吊颈鬼看戏 —— 死爱闹热;

城隍娘娘有喜—— 心怀鬼胎;

灶孔头烧黄鳝—— 熟一节吃一节(得过且过);

肉包子打狗—— 有去无回;

推屎爬(屎壳郎)戴眼镜儿——假斯文 ;

麻绳穿豆腐—— 提不得;

菜刀打豆腐—— 二面取光(两面讨好);

缺牙巴啃猪蹄子 ——横扯;

公共厕所丢炸弹——激起公粪(愤);

蚊子叮木脑壳儿—— 认错了人;

三张纸画个人脑壳—— 好大的面子;

寿星老汉儿吊颈—— 活得不耐烦了;

屋梁上挂乌龟—— 四脚无靠;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孔夫子的褡裢——书袋(呆)子;

豆腐滚到灰里头 —— 吹也吹不得,拍也拍不得(不好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