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曹钰

芒种已过,夏至未至,荷花初绽,“金凤”归巢。

近日,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已正式投入试运行。

据了解,目前金凤实验室首批仪器设备已到位,包含流式细胞仪、高通量长时间活细胞成像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新设备的投入将形成吸引国家实验室重庆基地落户的“强磁场”。

“2022年是西部(重庆)科学城项目攻坚年,我们更要在重大的科技创新项目上展现出‘科学城速度’,金凤实验室已征集到拟入驻团队40余个,其中包括卞修武、杨正林等院士团队9个。今年还将力争组建不少于20个科研团队,形成不少于150人的科研人才队伍。未来,这里将汇聚两院院士领衔、高层次青年科学家为主体的‘最强大脑’,合作开展科学研究。”西部(重庆)科学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1)

金凤实验室。雷键/摄

金凤实验室仅是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加快重点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

今年初,《关于支持西部(重庆)科学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多份政策文件均提及,在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区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将依托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集中布局创新资源,增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引领性”。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的建设目标是什么?其“五大创新支撑”提出的依据是什么?分别具有怎样的分工和布局,带着这些问题,近日,封面新闻走进了西部(重庆)科学城进行了探访。

高能级创新平台加速集聚投用

为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提供硬核科技支撑

自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提出以来,西部(重庆)科学城一直快马加鞭,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高能级创新平台已经投用或加速建设,为成渝地区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硬核支撑。

在今年年初开工后,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园的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电子科大重研院”)就面向海内外广发“英雄帖”,招募创业家、科学家、博士后。

自2020年9月运转以来,电子科大重研院发展十分迅速,如今已拥有5个国家级杰出人才领衔的科研团队,获批为重庆市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未来将致力于打造西部地区集成电路领域的科技创新高地、产业聚集高地和人才储备高地。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2)

金凤实验室内部一角。雷键 摄

无独有偶,同为校地协作的项目——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也在近期迎来了成立一周年的日子。“去年3月26日是研究院正式在渝成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们已完成了人才队伍从0到1的建设,现有110位研发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工作。”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此外,在科研方面,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已建成1个中心12个实验室,在国产数值计算通用软件、新型智慧城市、智慧气象、工业互联网、中医药大数据、智慧金融等多个研究领域开展项目攻关。“今年,我们还将孵化3家左右的科创企业,将北京大学的原始创新成果与重庆的产业链高效对接、深度融合。”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说。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3)

北京大学重庆大数据研究院。

如今,西部(重庆)科学城还在加快建设超瞬态实验装置等重大创新平台,布局建设国家实验室及基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等科技创新基地,高起点建设金凤实验室,推动中国科学院重庆科学中心等校地院地央地合作项目落地,让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的推进更有“底气”。

聚焦科学主题“铸魂” 面向未来发展赋能

提出五大创新支撑

今年1月,《重庆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简称《规划》)正式发布,西部(重庆)科学城迎来发展新蓝图。

《规划》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西部(重庆)科学城,整体创新水平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作为科学城重要的创新平台载体,将努力建设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重大原始创新和战略性产品开发策源地、成渝地区服务国家科技资源战略大后方建设的新兴高地、重庆市创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引擎和集中承载区。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4)

西部(重庆)科学城一隅。雷键/摄

基于此,为助推科技创新策源地加速成形,西部(重庆)科学城探索出了一条具体路径:以100平方公里的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为牵引,高水平建设大学城、科研港、科学谷、生命岛、科创街“五大创新支撑”。

那么,“五大创新支撑”提出的依据和背景是什么?

“主要有三大出发点,一是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客观需求;二是从重庆本地的产业基础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出发;三是聚焦科学主题“铸魂”,面向未来发展赋能,从西部(重庆)科学城内在发展的需求角度提出。”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邓敏军告诉封面新闻。

具体而言,科创街将重点围绕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等领域,集中布局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技术服务机构,建设约110万平方米创新载体,力争突破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瓶颈,构建集成电路“设计 制造”新业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微电子产业创新高地。

大学城将重点围绕原始创新、成果转化等领域,建设超100万平方米孵化空间,形成约15平方公里的科学研究、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相结合的环大学创新生态圈。

科研港位于科学公园以西的曾家片区,将重点围绕物质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集中布局大型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聚区,推进超瞬态实验装置、中科院重庆科学中心一期项目建设,解决重大科学问题。

科学谷位于科学公园东侧的含谷片区,将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智能技术等领域,集中布局技术创新中心、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孵化器、加速器、企业研发总部基地,建设约140万平方米办公楼宇,推进清安储能研究院、大唐高鸿车联网总部等项目,打造前沿科技集聚地。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5)

建设中的科学谷。雷键/摄

生命岛位于科学公园南部的金凤片区,将重点围绕生命科学、生物医药、农业科技等领域,集中布局高水平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100万平方米研发场地,推进金凤实验室、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生命科学策源地。

邓敏军表示,预计到2025年,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将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超过100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家,逐步成为构筑大平台、实施大项目、凝聚大团队、促进大协作、产出大成果、孵化大产业的集中承载地。

“五大创新支撑”互为支撑、共同促进: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科创街瞄准集成电路、信息技术;科学谷瞄准绿色低碳、智能技术;生命岛瞄准生命科学、生命科技,这三板块主要是瞄准产业、赋能产业,同时也攻克关键‘卡脖子’的技术攻关。大学城和科研港则主要作为我们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希望在大学城、科研港里,我们能发现一些新现象、新机理,产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科技成果。”邓敏军对“五大创新支撑”的功能布局做进一步阐释。

换句话说,“五大创新支撑”均是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而展开的,在功能布局上依据产业基础各有侧重,总体呈现互为支撑、共同促进的关系。

例如,重庆师范大学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的布局建设不但是‘从0到1’基础研究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金凤)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具体表现。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6)

在实验室开展工作的科研人员。

据该项目负责人介绍,重庆应用数学中心已有具体的科研成果进入“落地”阶段,能切实为企业解决问题,“落地项目团队里融合了高校科研人员,企业里的研发人员,从问题的梳理到解决问题,到最后形成先进的技术,都是和企业紧密连在一起的,因此成果落地的实现也十分迅速。”

中心与与长安汽车共同凝练的《复杂条件下的自动驾驶实时轨迹优化问题》《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热安全的混沌模型及故障预测》,已成功入选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智能制造中的十个数学问题”,其中一项已成功获批资助经费600万元。

中心还引入了AI机器学习算法,实时分析路口交通流情况,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系统实时控制,最快响应速度可以到秒级。在试点的南坪区喜来登路口,提升晚高峰通行效率30%。

另一方面,围绕着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科学城也已在多个行业技术有了新突破。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实验室是全国首个能够实现硅基光电子芯片全流程封装测试的实验室,将突破光芯片“卡脖子”难题,对5G、传感、人工智能等多个应用方向起到支撑作用。

成渝科学创新中心(崛起的科技创新)(7)

联合微电子中心CUMEC实验室。

此外,重庆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参与研制的国内首台套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解决我国航空领域“卡脖子”难题;湃芯创智自主研发的有创血压传感芯片——INV40DP,填补国产有创血压传感芯片的空白,实现从核心芯片到套件产品上真正意义上100%国产……

宏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扬鞭在脚下。下一步,西部(重庆)科学城将紧盯目标任务,只争朝夕推动科学城建设出进度、出形象、出亮点,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邓敏军表示,在现有的政策统领下,希望川渝能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让两地的科技资源、科技人才更加高效的流动。在产业链布局层面,希望成渝能够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共同打造世界级的产业集群。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