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秋声》

宋代:蒋捷

黄花深巷,红叶低窗,凄凉一片秋声。

豆雨声来,中间夹带风声。

疏疏二十五点,丽谯门、不锁更声。

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

彩角声吹月堕,渐连营马动,四起笳声。

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

知他诉愁到晓,碎哝哝、多少蛩声!

诉未了,把一半、分与雁声。

在词中,词人写了一个秋夜中的种种秋声。笔锋非凡,意味亦显独特。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1)

《齐天乐·秋声馆赋秋声》

清代:厉鹗

簟凄灯暗眠还起,清商几处催发?

碎竹虚廊,枯莲浅渚,不辨声来何叶?

桐飙又接。尽吹入潘郎,一簪愁发。

已是难听,中宵无用怨离别。

阴虫还更切切。玉窗挑锦倦,惊响檐铁。

漏断高城,钟疏野寺,遥送凉潮呜咽。

微吟渐怯。讶篱豆花开,雨筛时节。

独自开门,满庭都是月。

清商:原为古五音之一。此处指秋风。此词着意描写秋声。上片写入夜风声,“几处催发”,使人难于入睡。下片写檐铁惊响,野寺钟疏,虫声切切,凉潮呜咽。独自开门,唯见满庭月光。结句极富诗情画意。全词从所闻到所见和所思,生动逼真而又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2)

《扫花游·秋声》

宋代:王沂孙

商飙乍发,渐淅淅初闻,萧萧还住。

顿惊倦旅。背青灯吊影,起吟愁赋。

断续无凭,试立荒庭听取。

在何许?但落叶满阶,惟有高树。

迢递归梦阻。正老耳难禁,病怀凄楚。

故山院宇。想边鸿孤唳,砌蛩私语。

数点相和,更著芭蕉细雨。避无处。

这闲愁,夜深尤苦。

《扫花游·秋声》是从欧阳修《秋声赋》中转换而来。周颐《蕙风词话》中首评论其为:“以性灵语咏物,以沉著之笔达出。” 这首词有很新颖之处,无论在咏物赋情,还是在布局构思上。在词中表达了一种倦旅思归、欲归不能、老病缠身的难言之痛、亡国之恨和身世之悲。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3)

《题衡翁扇头鞋书秋声赋》

明代:彭年

碧梧庭院露华清,一叶翻阶鹤梦惊。

绿发方瞳玉堂客,蝇头灯下写秋声。

苍翠梧桐荫蔽的庭院露珠都泛着清冷的气息,一片落叶被风翻过台阶扰了我的超尘之梦。

乌发方瞳宛如仙客的老翰林,在点点灯火下写下了秋声。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4)

《咏芭蕉》

清代:郑燮

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

自是相思抽不尽,却教风雨怨秋声。

芭蕉叶是那样多情,一片叶子才舒展开一片叶子又生长了。芭蕉自己相思之情舒卷不尽,倒也罢了,风雨吹芭蕉作一片秋声,更能惹动无限愁思。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5)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宋代: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实写秋天到来天气生凉,气候更替,室外井桐落叶,既是报秋,又勾起词人对自己身世的感叹。

元十六年(1279年),邓剡在厓山被俘虏,并与文天祥一同被押解北上,在途经建康时,邓剡作了此词。

记录秋天美好的诗词(在最美的诗词里)(6)

《汾上惊秋》

唐代:苏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北风吹卷着白云使之翻滚涌动,我要渡过汾河,到万里以外的地方去。

心绪伤感、惆怅,又恰逢落叶飘零,我再也不愿听到这萧瑟的秋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