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新成岁月荏苒,转眼35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1984年7月23日《信阳报》带着油墨的香味,一种自豪与欣慰就油然而生,对《信阳报》复刊的那人那事至今记忆犹新近闻信阳日报社广泛征集社史资料,遂作以罗列供作参考,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1967信阳事件?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1967信阳事件(信阳报复刊的那人那事)

1967信阳事件

万新成

岁月荏苒,转眼35年过去了,每当回想起1984年7月23日《信阳报》带着油墨的香味,一种自豪与欣慰就油然而生,对《信阳报》复刊的那人那事至今记忆犹新。近闻信阳日报社广泛征集社史资料,遂作以罗列供作参考。

1983年,光山县原县委书记赵凤羽调任原信阳地委书记,新一届中共信阳地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宣传工作需要,拟复办信阳地委机关报《信阳报》。并以地委第20号文件专门下发通知,对《信阳报》的指导思想、机构编制等事项作出具体规定。

筹办《信阳报》的具体工作由地委宣传部组织实施,首要任务是选调报社工作人员,决定由时任地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张世发同志具体负责。

抽调报社工作人员于1984年开始,从全地区9县1市挑选。在有关人员的推荐和组织部门的认可下,经过外调考察和与所属县市协商,只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先后有张世发、卢汴生、朱胜、徐光华、万新成、康继明、刘永胜、刘学军等8位同志汇集于贤山脚下,浉水河畔,正式准备《信阳报》的复刊工作。

人员集结后,首先是解决办公场地问题。因为报社是新成立的单位,地区财政专门拨了开办经费,但地委办公房屋非常紧张,地委机关行政科实在调不出房子,最后只好让报社把地委领导住宅楼作为临时办公场所,这就是信阳报社的最初办公处和《信阳报》的诞生地——信阳地委院十号楼南二楼。

为解决报纸的出版印刷问题,地委决定将原来由地委办公室管理的印刷所整体移交,作为信阳报社的二级机构进行管理。

在从各县(市)抽调的参加筹办《信阳报》的工作人员报到后,由于大家都没有一丁点儿办报经验,于是在地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清林同志的率领下,全体人员前往湖北省襄樊日报社学习取经。

《襄樊日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创刊的地市级党委机关报,在上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全国地市级报纸基本上都被迫撤销或停刊,只有襄樊日报社领导顶着压力,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出版报纸,成为全国地市级报社中的一枝独秀。

我们一行到襄樊日报社后,受到了热情接待,襄樊日报社杨社长介绍了《襄樊日报》出版情况,分析了地市级报纸作为新闻战线上的一支有生力量,将会有一个大发展的趋势。他讲得慷慨激昂,我们听得热血沸腾,更加坚定了办好《信阳报》的信心和决心。

在询问了报社的机构编制、内设部门、编采流程和运作方式后,我们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分别到对口部室参观学习。无论是采访、编稿、组版,还是画版样、排版、校对和印刷发行,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认真了解。

短短3天的考察学习活动,我们满载而归,不但学会了办报的工作流程,还带回了很多诸如发稿笺、画版纸、稿费单等等样品。东西虽小,却是实际工作中离不开的。对于我们这些白手起家的开拓者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回到信阳后,在张世发的领导下,开始研究《信阳报》的出版工作。

首先是对未来报纸的规格、出版周期、版面分工、拟设栏目进行规划;其次是联络通讯员队伍,组织稿件。

报纸得有个报头名称,大家认为地方报得有地方特点,于是便按照省级党委机关报的惯例,就叫《信阳报》,暂定四开四版每周一期,周二出版发行。经协商由地区邮电局负责在全区发行。

新闻报纸的报头字一般都用手写体,由领导或名人题写。《信阳报》报头本来想让地委书记赵凤羽题写,被他谦虚地推脱了。张世发提议从名人写的字中拼一个。因鲁迅是文化名人,字又写得漂亮,于是决定用其字作为报头。

报纸印刷是一个重要环节,地委印刷所在归属信阳报社管理后,工作重心就要往出版报纸上面转移。当时印报的新闻纸是由省文化厅新闻处计划供应,十分紧缺。几经协商,才从河南日报社调剂了几吨新闻纸,解了燃眉之急。另外对于新闻照片和题头尾花图案的锌版制作问题,因印刷所没有这套设备,只好请求信阳市印刷厂帮助制版。然而由于开出的制作费价格很高,并且时间上还不能保证按时完成,最终没办法只能另寻出路。

当时得知与信阳交界的近邻湖北省孝感地区《孝感报》已经复刊,于是就前往寻求支援,得到孝感报社领导的热情支持。经协调由该报社印刷厂帮助我们制作锌版,由我们印刷厂派人坐火车,往返100多公里,将每期《信阳报》需要制版的新闻照片和题头尾花图案送去,制好后再连夜赶回,虽然很辛苦,但总算解决了难题。

根据学习兄弟报社办报的经验,我们开始了《信阳报》的编辑准备,张世发提出鉴于目前只有几个人,新闻业务先实行编采合一,要求大家一专多能,在家当编辑,出门是记者,从组稿到编辑,从画版样拼版到校对一条龙完成。并对人员进行了分工。

两个多月的筹备,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信阳准备办报纸啦”成为社会上的一个热议话题,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受到爱好新闻通讯报道的通讯员们的欢迎,很多人联系投稿事宜。为此,我们以各县(市)委新闻通讯组为依托,建立起了稳定的骨干通讯员队伍,一时间地委收发室里信件急增,向报社邮寄的稿件像雪片一样“飞”到报社编辑部。

各位同志怀着崇敬的心情夜以继日地工作,在认真挑选、精心设计的基础上,首期报纸稿件已经备齐,我们开始在版样纸上设计版式。像装扮一位将要出阁的新娘一样,认真选择字体字号、精心制作标题、仔细查验稿件字数、不断调整稿件位置,做到了精益求精。

经过印刷厂工人将一篇篇稿件变成一个个铅字,再将一组组铅字拼结成四个铅版,孕育已久的《信阳报》终于成形。

再经过认真校对,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报样呈现在我们的手中,令参与创办她的同志们激动不已。张世发迫不及待地拿着报样赶到地委宣传部,亲手送给时任部长曾宪堂。曾部长在欣喜地浏览过报样后,拿起钢笔慎重地签上“同意付印”四个字。

1984年7月23日子夜时分,在落后的平板印刷机发出的“卜嗒、卜嗒”声中,经过印刷工人近5个小时的辛勤工作,终于印完最后一张报纸。早已等待多时的邮政工作人员立刻拉走进行分发,再随邮车运送到信阳地区9县1市,送到机关学校,送到厂矿农村……

新《信阳报》诞生了!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步步向我们走来,不断发展、壮大……

我与信阳日报征文启事

与共和国同行,伴随改革开放成长。今年7月23日,信阳日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复刊35周年纪念日。 一路走来,感谢有你!在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帮助、支持下,信阳日报传媒集团不断发展壮大,目前拥有信阳日报、信阳晚报、河南手机报信阳版、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官方微信微博微视、报晓风客户端等融媒体平台。

为纪念信阳日报创刊70周年、复刊35周年,从即日起,本报面向关心党报发展的各界人士,陪伴党报成长的万千读者,支持党报进步的广大通讯员,还有一代又一代为党和人民鼓与呼而苦心耕耘、赓续前行的党报人,举办“我与信阳日报”征文活动,诚邀广大读者、作者、同仁、专家分享与信阳日报的难忘往事,抒发对信阳日报的情感与期望。 来稿体裁以散文、随笔为佳,字数2000字以内,可配图片,要求原创,内容真实,未公开发表过。 征文将在信阳日报、信阳新闻网、信阳日报报晓风客户端、信阳日报官方微信微博择优刊发,稿酬从优。 征文截止日期为7月15日。 投稿邮箱:xyrbbwb@163.com

联系人:秦 旭 仇晓燕

电 话:0376—6202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