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初,中国的封建王朝结束了统治,末代皇帝溥仪知道的人比较多,可是他的母后——隆裕太后知道的人并不太多。隆裕,一个普通但是却不平凡的女人,历史的宿命让这个原本只是封建王朝后宫无数悲剧女性之一的女人在历史上有了独特的地位。

1868年2月3日,也就是清同治八年的正月初十,叶赫那拉·静芬在北京东城朝阳门内芳嘉园降生,小名喜子,那个时候他的父母大概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儿会成为未来大清的皇后、皇太后。静芬的父亲是桂祥——慈禧太后的弟弟,也就是说慈禧太后是静芬的亲姑妈。据说慈禧太后很早就有意为静芬安排婚事,曾留话给桂祥:”“喜子不要嫁给别人”。静芬的命运从小就掌握在了她的这位强势的姑妈手里。

1875年,同治帝驾崩,慈禧将同治帝叔叔的儿子——只有四岁的爱新觉罗·载湉选为新帝,也就是光绪帝,光绪帝还有另一个身份,他的母亲是慈禧太后的胞妹,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妈。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二十七日,19岁的光绪皇帝与21岁的亲表姐静芬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成婚,静芬从此入主钟粹宫母仪天下。和静芬同时嫁给光绪的,还有原侍郎他他拉·长叙的两个女儿,16岁的瑾嫔和14岁的珍嫔(后都晋升为妃)。

那么光绪和隆裕这对亲姑表姐弟大婚后的生活幸福吗?我们不妨看看史料是怎么记载的。光绪二十一年十月(1895年12月),新任日本公使林董在写给代理外务大臣西园寺公望的报告中介绍说:“现今之皇后,皇太后之侄女也,虽深为皇太后所钟爱,但其容貌不扬,且其痘痕斑斑,不独不为皇帝所宠爱,且甚至为皇帝所厌恶。皇帝专宠于某贵妃,因此该贵妃为皇太后所恶。正值此时,皇太后闻说去年由于此贵妃之密奏,而将与其师有关之人任用为官,大为震怒,以违背本朝家法为理由,将其师扑杀于前些时候,且亲自执仗鞭笞贵妃,将其贬为贵人。此事自然招致皇帝对皇太后的反感。”

隆裕太后的真实情况 末代皇太后隆裕(1)

积极支持戊戌变法的户部左侍郎、总理衙门大臣张荫恒,在1898年10月16日发配新疆途中,曾不避嫌的对押解差官说:“皇上、皇后事太后皆甚勤,又甚苦,每见皆战栗。侍立时,或太后赐食,即甚饱亦必勉强食尽。近年来以皇上故,皇后朝觐多不允见,见亦无多问答语。自古君后之苦,未有如皇上皇后之甚者也。”

美国传教士赫德兰1888年来华传教,他的妻子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慈禧太后的母亲、隆裕皇后的姐妹以及许多朝廷贵妇们的医生。他在《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一书中转述妻子的话说,隆裕皇后长的一点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悲伤的样子。她稍微有点驼背,瘦骨嶙峋。脸很长,肤色灰黄,牙齿大多是蛀牙。太后、皇上接见外国使节夫人时,皇后总是在场,但她坐的位置与太后、皇上有一点距离。有时候她从外面走进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后面一个不显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她就会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她脸上常常带着和蔼安详的表情,总是怕打扰别人,也从不插手任何事情。

隆裕太后的真实情况 末代皇太后隆裕(2)

从以上中外人士的记录来看,隆裕皇后相貌不好看,性格文静稳重又有些懦弱,她的婚姻更无从幸福谈起,是个十足的苦命之人。虽然身份尊贵,但其生活是悲戚的,从来没有得到皇帝的宠幸,一生无子,孤苦伶仃。

造成此种悲剧除了其自身容貌难看之外,其夹在光绪和慈禧之间,没有主见也是主要原因之一。慈禧和光绪的权力斗争使得不选边站的隆裕地位十分尴尬,两头都不讨好。本应该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皇后,也成了孤家寡人。

隆裕太后的真实情况 末代皇太后隆裕(3)

1908年11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双双离世。三岁的溥仪继承帝位。隆裕被尊为皇太后。慈禧和光绪的去世,对于隆裕来说也可能是一个解脱,从此她不必在两人之间备受煎熬了。

皇帝年幼,隆裕皇太后也和她的姑妈一样垂帘听政。这个之前从不过问政事的女人被推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心。隆裕太后在听政期间,曾决断与日本签订《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得到了大臣的首肯。曾在清宫担任女官的裕德龄评价隆裕:“她是一位温和的、文静的、谦逊的人,有点冷漠。她非常清楚的知道她不能和她的婶母(姑姑)——也就是已故的慈禧太后——相比。。。。。。她根本不想控制政府,这点我非常确信。她想要的仅仅是平安而已。”

1912年,身为事实上清朝最高统治者的隆裕皇太后决策清帝退位。因为这一决策,隆裕得到了孙中山、黎元洪等人的高度评价。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隆裕无力阻挡。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太极殿病逝,享年46岁。

从个人生活来讲,尊贵的隆裕是悲剧性的,但是因为见证了千年封建帝制的终结,其人生在历史上留下了标记,而不是像无数后宫嫔妃一样湮没在历史的尘埃当中。这也许是她的宿命。

隆裕太后的真实情况 末代皇太后隆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