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是东汉末年初创,至少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当时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所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其实就有“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意思;而后诸多权臣皆有此意,如王莽就曾携西汉末主刘婴而令天下。但此法却在东汉末年最为有名,全因为有三个谋士向各自主公提出过“挟天子以令不臣”的计谋,来看看是哪三位谋士吧:
TOP、3 毛玠
毛玠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吏,以清廉公正著称。因战乱而打算到荆州避乱,但中途知道刘表政令不严明,因而改往鲁阳。刘表何许人也?刘表乃东汉皇室宗亲之后,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名列“八俊”。在东汉士林颇有名声,而且刘表在治理荆州之时,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万里肃清、群民悦服。
又开经立学,爱民养士,从容自保。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内纳刘备,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称雄荆江;如此人物,但毛玠却认为刘表不行,可见毛玠的眼光如何。这毛玠在众多诸侯中相中了曹操,而后提出“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军资”的战略规划,得到曹操的欣赏。
之后毛玠与崔琰主持选举,所举用的都是清廉正直之士。而毛玠为人廉洁,激起天下廉洁之风,一改朝中奢华风气。曹操在获得汉献帝刘协后,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当真是一大助力,也是将这条计策威力发挥到极致之人了。
TOP、2 沮授
在汉灵帝时期,沮授就担任仕州别驾,长于谋略,后为韩馥别驾,拜骑都尉;后袁绍夺取冀州,辟沮授为从事,而后给袁绍制定了将来的战略规划,袁绍听后大为欢喜,立刻表沮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其中有一条就是横扫黄河以北,合并四个州的地盘,网罗英雄人才,拥有百万人马,到长安迎接陛下,恢复在洛阳的宗庙,向天下发号施令,征讨不服从的人。
这其实就是“挟天子以令不臣”了;当时正好汉献帝刘协辗转流亡到河东等地,沮授进谏建议袁绍迎献帝,迁都至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听后打算听从沮授的建议,但淳于琼等人认为要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汉帝会削弱自己的权力,劝袁绍不要用此计策,袁绍于是放弃。
结果让曹操抢了先,这袁绍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但袁绍少谋无断,错失大好机会,原本袁绍实力远远强于曹操,结果一步错,步步错,最终在官渡兵败于曹操。
TOP、1 李儒
当然,在东汉末年,第一个提出“挟天子以令不臣”的是董卓麾下谋士李儒;李儒是董卓的首席谋士,为董卓所亲信,大小事宜均与之参谋,堪称智囊。李儒出场后给董卓出了九条计策,皆堪称奇策,起初董卓听其计策而步步做大做强,奈何在王允所设的连环美人计面前,董卓没听从李儒的建议,导致最终被吕布所杀。
李儒所设的第一条计策就是进京勤王,让董卓能入主京城;第二条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且为了树立威望,还废了刘辩改立刘协为帝,而后防止生出变故,还毒杀了刘辩,不可谓不狠毒;但此举也是相当成功的,让董卓以外来军阀之身,迅速掌握了朝廷军政大权。
这“挟天子以令不臣”,其实说白了就是当个权臣,以皇帝的名字讨伐其他诸侯,自己这一方乃是名正言顺,而对方则成了乱臣贼子,这在道义上就已处在制高点;可是此举也有弊端,如董卓就因为太过嚣张跋扈,而被汉室旧臣王允设计除去;而曹操也不容易,时时也担心汉室忠臣作乱,为此耗费心力不少,而且终其一生,也不敢称帝,实在是憋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