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先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刀,隐微处不愧苍天。

这是许昌关帝庙里的一副对联,内容虽然是对关羽的歌颂赞美,但是却隐藏着一个不被人们注意的小秘密,那就是暗含着关羽屡次受到箭伤的一个原因。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1)

一个周日的下午,几个好友聚在一起品茗聊天。这些朋友中有通晓佛理的孔先生,资深编辑李老师,自幼习武的赵先生,博学多闻的孙先生。由于都是多年非常要好的朋友,聊天的气氛十分放松。大家一面喝着今年新下的绿茶,一面聊着各种有趣的话题,高谈阔论,各抒己见,大有“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感觉。这些话题表面看似漫无目的,其实里面都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参与其中,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享受。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2)

前些日子三八妇女节前后,我在公众号上接连发了几篇与三国美女有关的文章,或许是受这个影响,聊着聊着,话题就就聊到了三国上面,进而聊到了关羽。聊关羽不给孙权面子,让孙权的“美男计”落空,又聊到关羽为什么总是受箭伤。这个话题并不被人重视,古代武将在战场上受点刀伤箭伤,并不稀奇。可是,关羽身为三国名将,却屡次被箭射伤似乎就很不应该,与他的身份不相符了。那么关羽为什么屡次被箭射伤呢?关于这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说法,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关羽的几次箭伤情况。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3)

按照正史《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关羽只受过一次箭伤,中箭部位是在左臂上。原文很简短:“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意思是说,关羽曾经在某年某月某日的某次战斗中,被敌人的流箭射中左臂,造成贯通伤。一般就真实性来说,正史相对于演义、野史之类要靠谱。据此,可以肯定关羽左臂被箭射伤过一次,具体是在哪次战斗中被何人所射,现在已不可考。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4)

一千多年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面,写到关羽的箭伤, 就不是《三国志》中的一次了,而是最少有三次。第一次是在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公勒马回来,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飞马径奔韩福,冲散众军,韩福急走不迭,关公手起刀落,带头连肩,斩于马下;杀散众军,保护车仗。第一次伤在左臂。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5)

第二次和第三次都是发生在第七十四回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中,先看第二次:二将齐出,更不打话,出马交锋。斗至五十余合,庞德拨回马,拖刀而走。关公随后追赶。关平恐有疏失,亦随后赶去。关公口中大骂:“庞贼!欲使拖刀计,吾岂惧汝?”原来庞德虚作拖刀势,却把刀就鞍鞒挂住,偷拽雕弓,搭上箭,射将来。关平眼快,见庞德拽弓,大叫:“贼将休放冷箭!”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第二次还是左臂中箭。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6)

第三次:却说关公分兵一半,直抵郏下。公自领兵四面攻打樊城。当日关公自到北门,立马扬鞭,指而问曰:“汝等鼠辈,不早来降,更待何时?”正言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第三次是右臂中箭。还有一次是黄忠手下留情,只射中了关羽的盔缨,这个就忽略不计了。如果黄忠此时真要取关羽性命,关羽恐怕凶多吉少了。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7)

关羽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箭射中呢?就着这个话题,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归纳起来有三个说法。第一个是近视说,第二个是逆光说,第三个是轻敌说。在这三种说法中,“近视说”是孔先生提出来的,颇有新意,让在座的人都眼睛一亮。他说,关羽之所以容易被箭射伤,那是因为他眼睛近视,他一定是个近视眼。说实话,说关羽是近视眼,这还是头一次听说。孔先生此言一出,举座皆惊,不禁对他刮目相看起来,莫非他不仅懂得佛经易理,还懂得医学不成?孔先生看出了众人的疑惑,解释道,古代人生活水平低下,营养不良居多,因此普遍眼睛近视。关羽年轻时身负命案,亡命江湖,整天只顾逃命了,哪里会有什么好吃的,营养肯定跟不上,这是他近视眼的一个原因。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8)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关羽好看书,把眼睛累坏了。《三国志》中引《江表传》上面说:“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第二十七回,胡班“问吏曰:‘关将军在何处?’答曰:‘正厅上观书者是也。’胡班潜至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后来,许昌关帝庙里有两副对联,上面的内容也证明了这一点。

联一: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先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刀,隐微处不愧苍天。联二:夜读春秋,一点烛光灿古今;昼思汉室,千秋正气贯神州。联中的“青灯观青史”、“夜读春秋”,写得正是关羽灯下看书的情形,这些都说明,关羽爱看书而且有时还“秉烛达旦”,这样眼睛如何能受得了。古代那时没有电灯,照明条件不好,再加上缺乏营养,又不注重保养,所以关羽患上近视眼并不奇怪。关羽既然眼睛近视,对飞来的箭矢就无法做到提前预判,躲闪不及,因此出现屡次受伤的情况。听了孔先生的一番分析,大家不禁频频点头称是。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9)

第二种说法是“逆光说”。“逆光说”的意思是说,关羽在与敌人进行交战时,处于逆光的方向,眼睛在阳光的强烈照射下,看不清飞来的箭矢,无法躲避而受伤。关于这一点,在古代的战例中尚未找到根据,但在近代战争中倒是有一个佐证,可以拿出来作为类比,那就是1884年中法战争中的“淡水大捷”。在这次中法战争中,法军在占领了台湾基隆后,准备乘胜拿下淡水。可是,那天法军的运气不好,正赶上是个大晴天,老天不肯帮法军的忙。法军舰队进攻的方向正好是迎着太阳,阳光炫目。在强光的照射下,法军军舰上的大炮无法瞄准清军在岸上的目标。如果那天阳光不是那样刺眼,结果如何就很难说了。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10)

清军看出了这一点,趁着太阳初升,光线越来越强烈的时候,首先向法军发起了炮击。法军原定是在10点发起进攻,结果在清军的炮击下,法军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只好被迫仓促应战。清军的进攻粉碎了法军占领淡水的计划,经过几天的战斗,清军取得了这次战斗的胜利,这便是史上有名的“淡水大捷”。这场胜利的取得,从某种意义上说,逆光助了清军一臂之力。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当年关羽屡受箭伤,或许其中某次就是逆光迎敌惹得祸。所以说,关羽被箭射伤与逆光有关,也是说得过去的。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11)

第三种说法就是“轻敌说”。关羽在三国里面虽然是个猛人,但是他的脾气也很大,目中无人,在他眼睛里面没有几个人可以让他服气的,敌对方面的不说了,就是对自家人如黄忠、马超等将领也是如此。关羽武艺高强又十分高傲,在打仗中自然就容易轻敌,常常不把对方放在眼里。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12)

在攻打樊城的时候,关羽身为主帅,居然“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就差光着膀子赤膊上阵了,这是摆明了视曹军如无物。曹仁在城楼上看得清楚,关羽这身打扮在城下耀武扬威,实在是不知死活。于是,他急忙调来500名弓弩手,对着城下的关羽一通猛射。在这阵猛烈的箭雨中,关羽这个活靶子没有被射成刺猬,仅右臂中箭,实属万幸了。由此看来,由于关羽严重轻敌,屡次被敌人射伤应该是在情理之中的。

评价关羽的对联(暗含着关羽屡受箭伤的原因)(13)

当然,关羽被射伤的原因也许不止这三种,不管哪种原因,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关羽受过箭伤。正是因为有了这个伏笔,才引出了后来《三国演义》中那段惊心动魄的精彩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下次再聊吧。

参考书目:《三国志》《三国演义》《龙旗飘扬的舰队》(姜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