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是殷商人,姓吕名尚,字子牙,道号飞熊,人称“姜太公”。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流传甚广,讲的是姜子牙在渭水蹯溪用直钩钓鱼,而且针尖离水三尺。有人奚落,他还念念有词:“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钓龟儿,只钓王与侯。”后来果然遇到圣主明君请他出山,辅佐周文王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

姜太公钓鱼需要耐心(愿者上钩覆水难收)(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源自王敬模著《天津静海旧话》

但天津民间传说,姜子牙在静海也钓过鱼,而且先于渭水。今日静海区西南部,有子牙村(今属子牙镇)和钓台村(今属陈官屯镇)。民国《静海县志》载:“邑西子牙镇,相传为姜太公钓鱼处,故河名子牙河,镇名子牙镇。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镇内多吕姓、姜姓,均自称为太公之裔。”

子牙村西有条子牙河。明清时该地筑有钓鱼台,位于河中心,“高仅三尺,广可数十步,摇荡于波光云影之中。”“洪水与堤争,不能与台争。”后来改道,钓鱼台便移至子牙河西岸了。

如此,说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是天津的土特产也不为过。

传说,姜子牙本在殷朝为官,因不满纣王无道,便带了妻子马氏远避东海边,先编草鞋、再卖面粉均告失败,第三次加工鸡头米出售又被一阵大风刮跑,回家叫门竟拍在马氏为辟凶日钉的枣核钉上,气得他大骂苍天不公,不料一坨乌鸦粪从天而降正好掉在嘴里。这倒把姜子牙气乐了,说:“黄河尚有澄清日,子牙岂无走运时!”

马氏可不想过这样的寒酸日子,便逼子牙写休书。子牙说:“休书在此,夫妻尚在团圆;你若接此书,就不能再完整了。”马氏骂声不止,夺过休书,绝情而去。子牙念道:“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两般由自可,最毒妇人心。”

姜子牙心情不好,便找了个僻静处钓鱼散心。与人不同的是,他的钓钩是绣花针,既不弯折也无鱼饵,还悬在水面上。就这样,一只非鱼非龟、似龙非龙、似兽非兽的“锦鳞”竟跃出水面咬住“鱼钩”不放。这只由虬龙和麒麟生下的神兽,口吐一部黄缎包裹的“天书”后,回到河中。姜子牙就靠了这部书写成《太公六韬》,更增经天纬地之才。

这天,周文王访贤,按照要求让子牙骑在自己身上爬行,直到力竭。姜子牙俯伏在地说:“圣上,您驮了我八百步,我保您江山八百年。”

姜太公钓鱼需要耐心(愿者上钩覆水难收)(2)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源自网络

果然,从公元前1046年武王推翻纣王,到公元前256年秦统一六国,大周朝存续整整800年。

姜子牙帮武王打下天下后,奉玉皇大帝之命敕封天上、人间和地狱360神,其中包括三界首领柏鉴、雷部24天君、瘟部六正神和二十八宿、五斗星君、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等。在这煞星中有一位“扫帚星”,就是子牙妻马氏。原来,独身40年、穷困潦倒的马氏请求复婚,子牙命人端来一盆水泼在地上,意思是“覆水难收”。马氏羞愧难当,头撞石墙而亡,子牙念及40年前旧情封其为“扫帚星”本无恶意。只是因为马氏名声太臭,在民间便被打入了另册。

姜太公钓鱼需要耐心(愿者上钩覆水难收)(3)

太公在此——百无禁忌。源自网络

封神完毕,姜子牙却忘了留位置,最后封自己为“太公在此”。直到现在,北方农村的宅居墙上还镶嵌有这4个字辟邪,意思是“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或“太公在此,百无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