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挥师南下,企图一举消灭据有荆州的刘表和江东的孙权,统一全国。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屯襄阳,依附刘表的刘备屯樊城。九月,曹操至新野,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从樊城向贮有刘表大量粮草兵器的江陵撤退,并命关羽带领水军经汉水到江陵会合。曹操亲率轻骑五千,日夜兼程追赶,在当阳长坂(今湖北当阳东北)打败刘备,占领江陵。刘备折向东南汉水方向撤退,和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并与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万余人联军退至夏口(今湖北武汉汉口),图谋联合孙权抗击曹操。

赤壁之战过程简介(百科知识赤壁之战)(1)

赤壁之战图

曹操南下时,孙权派鲁肃出使荆州,吊刘表丧,兼说刘备协同御曹。肃、备相遇于当阳,刘备用肃计,退至鄂县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因曹操将顺流东下,形势紧迫,遂遣诸葛亮随肃往东吴。其时孙权接到曹操书信,称率军八十余万,欲与孙权会猎于吴,威逼其投降。孙权不愿以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操,又顾虑孙、刘联军难与曹军匹敌,犹豫不决。诸葛亮为之分析敌我利弊,指出曹操

赤壁之战过程简介(百科知识赤壁之战)(2)

赤壁之战遗址

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联军定可取胜。孙权部下鲁肃代表的主战派和张昭为首的主和派争辩激烈,诸葛亮一一辩驳主和派之误,消除了孙权的顾虑,使之决心联刘抗曹,并从鄱阳(今江西波阳东北)召回主张抗击曹军的周瑜。瑜也指出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惫不堪,新附刘表降军七八万人,内心并不向曹,加之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患,这些都是对曹操的不利因素,增强了孙权获胜的信心。权遂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同主持战事。瑜率精军三万沿江上至夏口,与刘备军两万余人会合,共抗曹军。

赤壁之战过程简介(百科知识赤壁之战)(3)

周公瑾赤壁鏖兵

孙刘联军溯江西进,与顺流而下的曹军在赤壁相遇,曹军初战不利,退往长江北岸的乌林(今湖北洪湖东北),双方隔江对峙。北兵不惯船上生活,曹操下令用铁索将战船连锁在一起,以减轻风浪颠簸。周瑜利用曹操的骄傲轻敌,纳部将黄盖之议采用火攻,由盖

赤壁之战过程简介(百科知识赤壁之战)(4)

火烧连营

率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帷幕伪装,诈降以近曹军舰队,因风纵火,燔烧其船,延及岸上曹营而伤亡惨重。周瑜、刘备率军水陆并进,曹操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狼狈撤退,加以瘟疫、饥饿,曹军损失大半。

赤壁战后,曹操退回北方,一时无力南下。刘备乘势占据了荆州大部,稍后又西进夺得刘璋的益州,有了稳固的根据地。孙权则消除了亡国之虞,巩固了江东的统治。

赤壁之战过程简介(百科知识赤壁之战)(5)

孙权墓

赤壁之战形成了曹操、孙权、刘备三强对峙的局面,奠定了后来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