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作人第七季#

宇宙探索科幻片解说(宇宙的终结科学世界)(1)

《科学世界》2020年,第八期

《科学世界》由中科院主管主办。作为国内知名科普读物,《科学世界》系统全面的介绍分析科学理论,普及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通过科学逻辑探索未知领域从而提高读者的科学素养,更为重要的是《科学世界》还兼具浓厚的人文精神。这也验证了科学既人文的论断。或者也可以说,科学是人文的本质。

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尽管天文学和宇宙学研究不像文学影视作品那样鲜活生动,但是浩瀚苍穹和广袤宇宙却是困扰和激励人类不懈探索的终极领域。在这一探索进程中,人类不仅不断拓展外部物质世界,还不断攫取内在精神世界。打通物质与精神的藩篱,跨越历史与现实的鸿沟,弥合科技与宗教的冲突,构筑真理与信仰的稳态,从而使文明处于动态进化之中。

这一期《科学世界》的主题文章是《宇宙的终结》。宇宙会像人的生命一样终结吗?会以什么方式终结?终结之后又是什么?除了物理学、天文学、宇宙学工作者之外很少有人问出这样的问题,一旦我们思考并追问这样的问题时,我们将骤然感到宏大的空虚和渺小的充实,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史无前例的饱满,无垠浩渺、孤立无援的宇宙中,是思想让生命生生不息、欣欣向荣。这种情感进一步触及人类最原始的情怀,最朴素的思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为何而存在,进而最终归结于哲学追问。而这一追问恰是本期《科学世界》主题文章《宇宙的终结》所要探求的主题。

已有的宇宙历史是138亿年,然而与宇宙的终结这一恢宏事件相比,宇宙已有的历史不值一提,人类的文明史更是缈若微尘。20亿年后,太阳的亮度将达到现在的1.2倍,地球将炽热难耐,生命难以生存。45亿年后,银河系与仙女座星系猛烈碰撞,宇宙中将绽放辉煌的璀璨光芒。相撞之后,星系内气体将被压缩,生成大量新的恒星,数目将是现有银河系恒星数量的100—1000倍以上。星系的终结既重生。60亿年之后,太阳开始膨胀,不断吞噬周围的行星。80亿年之后,太阳核心的氦元素发生核聚变,氦元素与新生的碳原子核在反复的核聚变之后将消耗殆尽,太阳将成为持续膨胀的红巨星,最终吞噬地球。当太阳膨胀到可以吞噬地球的体积时,太阳会反复收缩与膨胀。这一过程中,构成太阳的气体将逃逸到宇宙之中,太阳的能量将耗尽,体积不断变小,最终坍缩为仅有地球大小的核心,残存的核心就是天文学上俗称的“白矮星”。当然,这一切都是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年之后的事。

当我们了解了这样的事实,情感可谓复杂而无奈。太阳的终结、银河系的终结和宇宙的终结都要几十亿乃至几百亿年,而人类的生命仅有几十年,没有机会面临那样的绝境。这既是幸运又是悲哀!深藏其中的宏伟壮阔的宿命令人深感敬畏。

当我们摒弃人类生命的标准,而是以宇宙的尺度,以光年的距离来审视自我、思考社会、观察世界、进行决策的时候,我们无疑将获得全新的认知,与其说是认知,不如说是一种超越善恶、是非、美丑、对错的具有宗教情怀的启示。

视野和思维尺度的变换使我们洞察到事物的非凡之处,找到自我的精神起源和物理归宿,开辟出崭新的思维和前行路径。


推荐指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