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1)

《三国志》成书后备受推崇,甚至与陈寿同时的夏侯湛正在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后,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写作的必要了,竟然毁弃了已写好的著作。

《三国志》虽然好评如潮,但也不是一边倒,时人同时提出了质疑,而且在后世也时有诟病,这究竟又是为何呢?

究其原因,豹眼认为大体有几方面的因素:

其一,陈寿索米轻亮,被认为其著作夹带私货。

唐朝房玄龄等人奉诏撰写《晋书·陈寿传》,在承认陈寿“善叙事,有良史之才”的同时,认为陈寿因为私仇在《三国志》中有夹带私货的表现。

陈寿传:"或云丁仪、丁廙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

这是在说,陈寿向丁仪、丁廙的儿子们索要千斛米,便给他们的父辈立传时好好美言一下,由于他们不给,陈寿就不为丁仪、丁廙作传。

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因为马谡失街亭被斩,陈寿的父亲也遭连累被判了髡刑;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掌权时又不重用陈寿,为此陈寿为诸葛亮立传时,就轻视他,认为诸葛亮没有应敌的军事才能。言外之意,就是说诸葛亮屡次北伐失败,是其能力不足。

关于陈寿索米一事,只有少数几位史学家如北周的柳虬、唐朝的刘知几等人相信,而多数史学家认为是假的,不合史实。

豹眼认为,房玄龄等记载这件事用了“或曰”二字,也就是“有人说”之意,看来房玄龄等人对此事并没有完全肯定无误。

也有一种说法,由于陈寿写作《三国志》后,名气很大,许多人想请求他为其先人著书立传,陈寿应接不暇,就提出高价为酬。许多人舍不得银子,也就作罢。

豹眼认为,陈寿索米一事,或许只是一个推辞的借口吧。

清朝潘眉在《三国志考证》中更是直言不讳,认为丁仪、丁廙都是奸佞小人,陈寿不为其立传意图很明白,《晋书》说陈寿索米不得,不为其立传,是最没见识之言。

至于陈寿轻亮一事,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指出,实为不实之词,不可尽信。

不仅今天如此,史上也一直存在一些亮粉,哪怕是说诸葛亮一丁点的不足,他也跟你争个面红耳赤。

豹眼认为,诸葛亮是人不是神,屡屡北伐效果不大,也说明其军事才能的不足。

当然了,北伐失败皆有具体的缘由,恰恰是这些缘由佐证了诸葛亮的不足。就说马谡失街亭,既然马谡不行,干嘛还让他去呢?这不正是诸葛亮用人不当吗?何况还有刘备的遗嘱呢!

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2)

其二,正统之争,陈寿被认为站错队跑偏了。

今天对三国的认知往往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认为刘备是正统,曹操就是大坏蛋。

其实,在正史中也有这种倾向。记叙三国历史的著作,除了西晋陈寿《三国志》之外,东晋史学家习凿齿的《汉晋春秋》影响也很大。

《汉晋春秋》就以蜀汉为正统,与以曹魏为正统的《三国志》形成明显的反差。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站队的问题。从以刘备为正统的习凿齿一帮人看来,陈寿《三国志》的立场就存在问题,已经跑偏了。因此,自然会有一些人诟病《三国志》。

任何史学家都会存在不同的历史观,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公允。陈寿遭受指责是有合情合理的成分存在,但习凿齿等人岂不也该如此吗?

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3)

其三,曲笔缘起,为尊者讳的手法被认为是替篡权者护短

几乎所有的史学家记载历史都采用为尊者讳的曲笔手法,陈寿对于曹魏及司马氏多有回护、溢美之词,也是事实,为此受到历代史学家的批评。

对此,赵翼为陈寿的曲笔作了历史考辩,指出:

"盖寿修书在晋时,故于魏、晋革易之处,不得不多所回护。而魏之承汉,与晋之承魏,一也。既欲为晋回护,不得不先为魏回护……"

其意就是说,陈寿处在西晋时期,脑袋挂在司马氏家族的裤腰带上,要想保住脑袋,而且把其著作流传于世,就不得不回护一下司马氏。要回护司马氏就必须回护曹魏,因为魏晋是一脉相承的。

豹眼认为,赵翼的看法是公允的,处于改朝换代之际,修史者需要顾及更多实际背景。如果实话实说,陈寿的脑袋没有了,哪里还有《三国志》呢?!

就是后世房玄龄等人修《晋书》,不也得看看李世民的脸色吗?李世民不喜欢看的东西,也不能直接说哦!

不得不说,尽管曲笔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毕竟是史书的一大缺点。所有的史书都如此,也就不能否定《三国志》这一缺点,遭受质疑也是合理的。

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4)

其四,陈寿生活中一些误会遭受诟病,继而被怀疑其品行,拖累《三国志》。

修史贵在真实,修史者的个人品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著作的可信度。

陈寿少年好学,师从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历任许多官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但陈寿不肯屈从黄皓,屡遭遣黜。

适逢陈寿父亲去世,在守丧期间,因为生病而让婢女伺候自己服药、饮食,结果被来客看见,乡党因此对他颇为议论、指责。

就因这件事,时人及后世不仅对陈寿的品行诟病,进而对其《三国志》也给与质疑。

这本是一场误会,但有些固守封建礼制的人就拿来说事,孰是孰非,读史者自己判定吧。

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5)

其五,陈寿的师傅谯周是积极的投降派,也影响了其作品的信誉度。

谯周是蜀汉很有影响力的人物,陈寿又是其得意门生。在蜀汉投降邓艾时,谯周是积极的策划者。

对于谯周的历史评价颇有争议,这里不去赘述。但那些反对蜀汉投降的人,看到其弟子陈寿所著《三国志》,就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舒服了哈,说几句怪话也就在所难免。

这本身也是一个谁为正统的问题,是站队的问题。

第六,金无足赤,没有完美的著作。

除了以上那些因素之外,陈寿在《三国志》的叙事时,也出现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比如有些人的传记存在自相矛盾之处,这是《三国志》存在的、不可否认的硬伤。

同时,《三国志》只有纪和传,而没有志和表,也与一些传统的史书不同,是其一大欠缺。

总之,《三国志》是备受推崇的信史,但由于作者陈寿以曹魏、司马氏为正统的历史观以及朝代更替之际的特殊历史背景,其站队立场及取舍必然存在跑偏的问题。

加之持有不同立场的人添油加醋,借此说事,于是在当时及后世有一些人对《三国志》诟病不少,进而对一些历史事件及传记记载怀疑其真实性。

对此,豹眼认为,对于任何史书都不可绝对的信其真,也不可盲目的信其假。用自己的眼睛和脑袋去看、去思考才是唯一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三国志有多少个历史事件(三国志作为前四史之一)(6)

注:图片及部分史料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