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先秦的历史上,三家分晋通常都被看作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废除自己的主君而自立为诸侯,甚至得到了周天子的承认,这也标志着周王室权威彻底扫地。三家分晋后,魏、赵都在之后的故事中大放异彩,魏国称霸战国前中期,赵国胡服骑射后也跻身顶级强国,反观三晋中的韩国,在战国时期一直默默无闻,是公认的七雄最弱,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家分晋的韩赵魏都在哪 韩赵魏三家分晋(1)

首先,韩国的土地质量和土地面积都不如魏、赵两国。三家分晋之后,魏国得到了肥沃的河东之地还有渭北平原这样的粮食产地,而赵国也有太原平原和大同盆地这样适合耕种的地方。但韩国国内并没有这样的主要粮食产地。战国时期,国家人口是极其重要的国力象征,韩国的国土面积本来就不如其他诸侯,再加上没有粮食产地,所以国内人口很少。如果韩国补是在早期抱住了魏、赵的大腿吞并了和自己差不多大的郑国,韩国甚至都不能在七雄中排上号。

其次,韩国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韩国居天下之中,扼咽喉之地,看上去似乎非常不错,实际上却大大限制了韩国的发展。韩国四周强国环伺,北方的赵、魏,东、南的楚国,西面的秦国任何一个都不是韩国所能抗衡的。这也导致韩国根本没有方向去扩张,像燕赵可以向北扩张,楚国可以向南扩张,秦国可以向西扩张,韩国被人包夹着,根本没有扩张的空间。

而且由于韩国的有利位置连接四方,导致每一次战争都极其容易被卷入。之后秦东出六国,也是第一个拿韩国下手,秦赵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地区打长平之战,韩国也只能任人宰割,不敢说一个不字。哪怕是韩国最强势的申不害变法时期,也只能做到“国治兵强,无侵韩者”,最多只能说是堪堪自保。

三家分晋的韩赵魏都在哪 韩赵魏三家分晋(2)

最后,就是战国时期许多国家都面临的变法问题。魏国通过变法成首先称霸,赵国通过变法完成崛起,秦国通过变法横扫六国,这些完成了变法的国家都在那个时代大放异彩,而韩国也曾为了富国强兵而实施过变法。韩昭侯任用法家人士申不害实施变法,使得韩国国力有不小的飞跃。但是申不害变法的深度和广度,对比当时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胡服骑射来说,并没有更有优势。

申不害是法家术派的支持者,变法重点自然在于“术”,也就是强化君权限制贵族和官员,他的变法虽然一度使得韩国国力大增,但却并没有像秦国变法如此彻底,从根本上改变韩国,而是严重依赖君主本身的能力。所谓“一言正而天下定,一言倚而天下靡。”韩国君主能力优秀自然能够保持国富民强,而君主能力如果不足,就会导致变法的失败,等韩昭侯死后申不害变法也就被废除了,十五年来的心血最终化为泡影。

三家分晋的韩赵魏都在哪 韩赵魏三家分晋(3)

韩国天生的地理位置和国土面积,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战国时期举足轻重的强国。但得益于贤明的君主和合适的改革,韩国也一度能在乱世中有一席之地,只不过韩国缺乏贤明的君主和变法的决心,最终只能仰仗他国的鼻息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