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了电影《樱桃》,这是一部老片子,周围的朋友对这部电影的评价多是:

“太露骨了”

“什么片子!少儿不宜”、

“这部电影好低俗,简直是在耍流氓”

……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曾被许多人误解的电影,因为电影中有不少全裸的镜头,这在依然重视电影尺度的中国绝对是一个不小的噱头,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那些切实看过电影的人都不会对其中的裸露部分特别在意,因为不多的几次裸露都被化解得淳朴自然。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1)

《樱桃》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一位智障母亲与捡来的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完美地呈现了一种最淳朴、最原始、最感人的母爱。

故事发生在南方的一个名为爱村的小山村,患有智障的女主人公樱桃自幼失去父母,被患有小儿麻痹症的男主人公葛望的母亲养大。

由于家境贫穷,娶不起媳妇,于是樱桃就这样嫁给了葛望。樱桃喜欢孩子,可是村里的小孩见到他就会叫她“傻子”,并跑得远远的。

樱桃无意中捡到了一个女婴红红,并将她带回家抚养,但由于农村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葛望将红红送给了别人。

樱桃开始不断寻找红红,最后葛望深受感动,将红红带回家继续抚养。

在红红的记忆里,童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也最快乐的时光。

随着红红不断长大,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母亲是个傻子,同时也因此遭到同学们的嘲笑、歧视,红红感到自卑,她开始排斥、讨厌母亲。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2)

经过长时间的相处,樱桃为红红做的点点滴滴,心甘情愿地对红红好,最终打动了红红。

从此红红开始改变对樱桃的态度,重新接纳樱桃,教樱桃写字。

后来,樱桃失踪了,大家找了好多天也没找到,最后村里人在河边发现了樱桃的衣服,原来樱桃是为了给红红摘樱桃不慎掉入河中淹死了。

为了报答对母亲的爱,红红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医科大学。

我从未见过高大的樱桃树,只在五月的时候吃过小颗的樱桃,略带酸甜,核儿娇小,却很迷人。

或许正是樱桃这种迷人的特性,让许多电影大师都拜服其下,以樱桃命名的电影,往往数不胜数,仅仅是伯格曼和阿巴斯两位大师,就足以使樱桃之名,流传天下。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3)

我也就想当然地把樱桃当作一个人来爱恋,在我心目中,樱桃是那么一个灵气十足的女子,仿佛在尘世间微微颤抖地那一些晨露,晶莹剔透地活着,不热烈,不张扬,却是动人心魄的美的宁静。

在中国,有一个女子确实也如樱桃般有着美的宁静,她叫苗圃,在电影《樱桃》中饰演疯妈樱桃,我初见之下的惊愕,到最终的潸然,真正是被苗圃不露声色的演技给征服了。

母爱至纯

这部影片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份纯粹、不夹杂任何杂质的母爱,它完全发自母亲的本能;母爱可以超越智力,超越世俗,超越心灵。

樱桃这个名字,充满甜美与质朴,在本片中化作一种鲜艳火红的母爱。

同时由于樱桃智障,不会说话,完全靠肢体语言和情绪表情演绎整个故事。

在影片中,樱桃爬到高高的树上为红红摘樱桃;为红红冲奶粉;当葛望把红红送人时樱桃不顾一切地寻找红红的下落;躲在角落里偷偷地看红红写作业;帮熟睡的红红写作业,即使不会写字,也用乱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红红的爱;下雨天从高高的窗户爬下去为红红送伞;经常坐在靠近红红教室的角落里, 傻傻地注视着红红;当红红感冒发烧时,樱桃不顾一切地抱起红红冲进医院急诊室; 因红红被人欺负而替红红打架;最后为红红摘樱桃而不幸掉入河里淹死。

有两个情节特别有感触,第一个是,出于女人的天性,樱桃十分喜欢孩子,每次都把摘到的樱桃拿去给村里的小孩子,可是小朋友一见到她就边叫她傻子边躲得远远的。樱桃特别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孩子,总是会照镜子看自己的肚子,家里墙上有一幅年画,画上是一个微笑着的胖娃娃举着条鲤鱼,于是樱桃将其撕下来贴在自己的肚子上出去炫耀,见到村子里人都会害羞地掀起来让别人看,告诉别人自己有孩子了。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4)

第二个是,当红红被葛望送人时,樱桃不顾一切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追赶,一找就是好几天,露宿街头,一幕幕极其感人,甚至最后抢走别人家的孩子而被误以为是人贩子,遭人毒打。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说过:“ 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 他们的心始终一样。

每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母爱是什么呢? 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在我出生之前她就急切地等待着问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环绕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入到我的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

正如电影一样,樱桃作为母亲,虽然智障,缺乏口头表达能力,除了养猪之外,其他基本都不会,但她那种爱孩子的本性依然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

她依然竭尽所能地保护红红,不让红红受到伤害,最后用自己的行动一点一滴地感化红红,使红红开始接纳她,理解母爱的伟大,明白母亲是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因此,作为母亲,应当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应当竭尽所能去爱护孩子、教育孩子、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生活,提供避风的港湾,为他们的成长护航。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小天使,无论孩子走多远,母亲永远都牵挂着他们。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5)

母爱至深

母亲的伟大和我们青春期的青涩又是紧密联系的。

每个人的青春期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叛逆,但这也是每个人青春期的必经之路。

正值青春叛逆期的红红也不例外,出于虚荣心或者所谓的自尊心而嫌弃智障的母亲,产生这种心理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作为母亲,面对孩子的反感与排斥,应当学会宽容与包容孩子的小脾气与缺点,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导,转变他们对母亲的态度,培养他们对母亲的爱,从而让他们明白不是每个母亲都是完美的。

他们不仅要正视母亲的缺点,更要去接受母亲的缺点;教育他们爱是不分贵贱的,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英国诗人乔治·赫伯特曾经说过:“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由此可见, 母亲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如影片中的红红一样,没有母亲,也就没有她的今天。

这让我联想到了当今的一个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经济条件不允许,只能将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抚养。

由于代沟问题,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长期下去,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比如现代年轻人较为熟悉的词语“恋母情结”,这都是由于缺乏母爱导致的。

所以说,既然选择了下生他们,就应该有能力去养他们,所谓的生养即是有生有养。

一个孩子的前六年决定着父母的后六十年,因此母亲的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作为一个母亲,应该更多地关注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外出务工,孩子一有问题,就给孩子寄钱,其实更多的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金钱、物质,而是母亲的陪伴和爱。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6)

母爱至远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我看完影片后最大的体会,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在外奋斗拼搏,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才有时间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可是时光飞逝,转眼间父母都慢慢地变老了,时间是不会等人的。

因此我想说的是有事没事多往家里打电话,常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正如影片中的红红一样,刚刚开始接纳樱桃,还没来得及好好报答,樱桃就死了,这也就成了她一辈子最大的遗憾,这种遗憾是没有什么能够弥补的。

因此,我们应当教育当代的年轻人要及时行孝,对父母充满责任感。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一种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当代,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者,首先我们应当做到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一种责任感,让这种责任感成为一种习惯。

只要有了足够的责任心,他们才能在社会上做好公民,在家庭里做一位好父母、好儿女,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

樱桃小时候的事(樱桃一个傻子妈妈)(7)

母亲是孩子生活中一个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一名母亲,要知道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母亲。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懂得反思当代社会的教育问题, 并寻找合适的解决途径。

《樱桃》这部电影充分地描绘出了一个母亲最纯粹、最朴实的爱,相信樱桃的所作所为将会深深地影响着红红的一生。

红红也会在樱桃的影响下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心的年轻人,这将会一代人影响着一代人。

写到最后:

《樱桃》这部影片,最先让我想起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因为前者是现实主义者的旧衣裳,后者却是浪漫主义者的天鹅绒。

而且两个疯妈之间,苗圃更贴近一个人子的心,她所诠释的正是我们所能感同身受的东西,因为浪漫能够打动我们,而现实则是在撼动我们。

如果说乌兰塔娜的《暖春》是因为弱者的彷徨与无助牵动我们的心肠,那么,《樱桃》这部电影,全然是美的体现,无论是电影场景,还是故事情节,一种为我们所不知的爱,以及我们所淡忘的乡村。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不光能让我们联想起母爱的伟大,更能够使我们回到了初生,惟有在初生那一刻,我们才能够毫无保留地哭泣,尤其是在我们几乎忘记哭的时候,突如其来的哭泣,恰恰将我们抛回到爱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