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作家威廉·哈兹里特曾说:“当一件事不再是争论的焦点时,它也就不再成为人们关心的对象了。”争议会带来公众的关注度,因此, “黑红也是红”的思想被一些人奉为圭臬。

已经火了34年的国宴饮料——椰树牌椰汁就深谙其中的道理。

椰树牌椰汁的广告,在初期十分文艺,被称赞具有“王家卫”风格。包装也是简约的黑色,用椰子图案装饰。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1)

然而后来,大量抄袭的椰汁品牌也纷纷用清一色的黑色易拉罐,与椰树牌椰汁抢占市场。

为了在与同品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椰树牌椰汁的广告就开始各种博眼球的操作。从穿着暴露的美女模特,到具有暗示性的广告词,再到极为诱人的奖品与招聘广告……

多年以来,椰树牌椰汁因为这些“擦边球”、“低俗”的广告备受争议,也一直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中。

当然,椰树牌椰汁有如今的表现,离不开椰树集团的董事长王光兴的指挥。

美工出身,临危受命,拯救海南三个厂,一路攀升至董事长

1940年,王光兴出生于海南。

古代的海南被称为“天涯海角”,因其荒远瘴疠,一直被当作流放之地。而近现代的海南,在改革开放前,也是我国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王光兴的家庭也很贫穷,他的父亲早逝,母亲靠着贩卖旧衣来养活家里的三兄妹。王光兴上初中后,就早早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王光兴的第一份工作是海口工人文化宫的美工,十几岁的他不会想到,正是这份美工的工作,为将来设计国宴饮料椰树牌椰汁的包装打下基础。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2)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扶持海南的经济建设。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物产资源,于是,很多国营工厂拔地而起。1959年的国营海口罐头厂就是其中之一。

海口罐头厂简称海罐,在当时,由于“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优势,在就业市场上很有吸引力。

王光兴也选择了去海罐工作。十几年间,他勤勤恳恳、吃苦耐劳,从一个小小美工干到政工办主任。因此,海口市的领导非常赏识王光兴的才能。

1982年,王光兴被调到海口饮料厂。当时,海口饮料厂已经处于停产的状态,只剩下仓库里滞销的800多吨酒。王光兴冥思苦想,决定给这些酒换个噱头。他针对经久不衰的婚庆市场,把酒瓶换成喜庆的包装,推出“恭喜红枣酒”。果不其然,营销策略的改变是有效的,一年之内,饮料厂就逆风翻盘,盈利颇丰。1985年,海口市领导又把王光兴调到海口市电子公司,也成功扭亏为盈。

1986年,王光兴又被调回海罐厂,彼时的海罐厂也已经风光不再。六七十年代的海罐厂业绩一直欣欣向荣、全国知名,甚至在七十年代中期还有利税333万元的赫赫战功。然而,1981-1985年,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海罐厂连年亏损。五年间,从720万元亏到只剩2万元,换了四任厂长也无济于事。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3)

然而,王光兴却欣然揽下了这个烂摊子,并在就职大会上承诺,让海罐厂“两年减亏、三年盈利”。他不顾旧情,开除不干事的人;把市场竞争机制全面引入工厂,不看资历,只看业绩和能力;把九个车间变成分厂,各厂自负盈亏;让员工持股,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在王光兴的“暴力”改革下,海罐厂逐渐恢复了生机。

机缘巧合下转型做天然椰汁,并成为国宴饮料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民的饮食开始升级换代,海罐厂的罐头类食品渐渐不受欢迎。在海口饮料厂工作过的王光兴认为,饮料的发展前景比罐头更为广阔。于是,他决定推进海罐厂向饮料行业转型。

1988年,海南椰子滞销。由于当时没有冷链运输体系,椰子只能在南方城市售卖。王光兴发现当时市面上的椰汁都加香精防腐剂,而天然椰汁还是一片空白,便拍板决定,研发不加香精的椰汁新产品。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4)

然而,想做不加香精的椰汁并不容易,必须解决“油水分离”这个世界难题,因为椰汁是用含有大量椰油的椰肉制成的。如果不把椰油分离出来,直接做成椰汁,很快就会 “酪化”,结块变质。

王光兴迅速召集了20名技术人员,许诺椰汁研制成功后,每位有功者都可以分得新品销售利润的3%到5%。丰厚的条件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在383次试验后,终于解决了“油水分离”的难题。

当年,海罐厂净赚240万。

然而,之前承诺的奖金却成为新的难题。因为最多的一笔奖金甚至达到了30万,而1988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1181元,当年的30万相当于现在的800多万。王光兴遵守承诺发放奖金,于是,他被冠上了“私分国家财产”的罪名。《海南日报》专门在头版位置讨论这件事情:“30万元科技奖该不该发”,后续由于97%以上的民意支持,事情才得以平息。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5)

九十年代初,海罐厂的椰汁产量、销量、利税等各项指标逐年飙升,从海南销往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同样是饮料行业的健力宝,成为了“中国体育总局专用饮品”,这给了王光兴深深的启发。王光兴找来中国科协做背书,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天然椰汁“世界首创,中国一绝”的新闻发布会。

当时海罐厂的天然椰汁,不仅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健康饮料,还入选中国国宴饮料,受到外宾的称赞。

1995年,海罐厂正式改名为椰树集团有限公司。此后,连续五年,椰树集团的销售额都超过10亿,销量也在持续增长,红极一时。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6)

但是,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饮料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又加上抄袭的椰汁品牌层出不穷,椰树牌椰汁腹背受敌,受到不小的挑战。

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用各种博眼球广告吸引关注

在2004年以前,椰树椰汁的外包装非常简约。它以黑底色为主色调,除了“天然椰子汁”这几个字,其他字眼都比较小,是由专门的设计团队设计的。同样的,早期的椰树椰汁在电视上投放的广告也比较文艺。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7)

然而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个变故。坊间传言,王光兴和设计团队产生意见分歧,直接遣散了一整个设计团队。美工出身的王光兴决定亲自操刀,设计出了如今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撞色拼接款。

王光兴的设计理念是“字体要大”、“颜色要艳”、“logo要显眼”。因此,他毫不吝啬用各种大字夸赞自家椰汁“在海南岛用鲜椰肉鲜榨”、“不用椰浆加香精当生榨”……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8)

这样的设计在当时的市面上非常稀奇,引来了大量的关注。日本有艺术家非常欣赏王光兴这一设计风格,还将其命名为“新丑风”。

于是,尝到甜头的王光兴,开始致力于用各种博眼球的广告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创造争议,在“黑红也是红”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王光兴的目光,首先聚焦到了美女模特身上。2005年,椰树牌椰汁找了3位年轻貌美、皮肤白皙的泳衣美女,还打出了“每天一杯、白白嫩嫩、丰满动人”这样充满暗示性的广告文案。当年,椰树牌椰汁不仅成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销量也逆势增长。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9)

2008年,椰树牌椰汁又推出了“喝椰汁中奖海南游”的促销活动,大量的消费者纷至沓来,人人都梦想着踏上海南岛感受热带风情。

然而,这一有奖销售活动并没有说清楚活动的起始日期。在消费者的举报下,椰树集团终止了这一活动。椰树集团还缴纳罚款两万元,但与当年的四十亿收益相比,简直是九牛一毛。

2009年,椰树集团在海口市公交车上印出“老婆喜欢老公喝椰树牌石榴汁”、“木瓜饱满我丰满”等“擦边球”广告语,引起许多消费者的不满。有人建议,应该把椰树集团的广告纳入国家“扫黄打非”的工作中。然而,椰树集团在博眼球广告上已经变得驾轻就熟。虽然在海口市工商部门的管制下停止发布,但最后仅以罚款1000元收场。

2012年,椰树牌椰汁邀请身材火辣的徐冬冬担任代言人。此后十年,包装上徐冬冬反手拿椰汁,凹出前凸后翘的S造型,更是成为椰树牌椰汁的独特招牌。后面几年,椰树集团还推出“胸模瓶”矿泉水等低俗营销来哗众取宠。

2019年,椰树牌椰汁一句“我从小喝到大”的广告文案成为导火索,工商局开始大力整顿椰树集团涉嫌的低俗虚假宣传。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10)

椰树集团不以为然,还在公司门口贴出大字报,用邓小平“为什么有人反对画人体啊,这有什么好反对的”,和李先念“中国有的人就是少见多怪”的名言予以反击。

这一次,工商局强硬的态度终于起效。在罚款20万元后,椰树集团找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重新拍摄广告,极力辩解自己的广告词指的是“年龄”从小到大。

此后,椰树集团里的女模特的衣服越穿越多。但是,王光兴从来没有放弃过博眼球这一营销方法。

2021年3月25日,椰树集团在社交平台发布一则招聘广告,“入学就有车、有房、有高薪、有前途、能致富”、“肯定有美女帅哥追”等广告字眼非常诱人。很快,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就认定椰树集团“肯定有美女帅哥追”违反广告法,对其处以罚款40万元。

然而,椰树集团却对此颇为骄傲。在今年1月29日椰树平台发表的《开门红报喜:“椰树”今年1月销量与去年同比预计增长36%》一文中称: 2019年“我从小喝到大”广告风波和2021年“椰树”培养职业经理学员招生广告风波时应对决策成功,合计引起5亿多人次网民关注,再次提升“椰树”品牌知名度,促进销量持续逆势增长。

老牌椰汁广告(广告辣眼营销出格)(11)

4月11日,椰树集团和瑞幸咖啡联名发布新品“椰云拿铁”,由于其一贯的“土潮”包装,受到消费者热捧,上线第一天就卖出了66万杯,还引发了大量消费者的“玩梗潮”。第二天,椰树集团把去年的招聘广告删去“肯定有美女帅哥追”,再度挂上社交平台,登上微博热搜。

长期以来,椰树集团乐此不疲地致力于用博眼球的广告保持热度。从之前的“低俗虚假宣传”到如今“玩梗”的年轻化尝试,椰树集团一直活跃在争议中,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本文由 财经十三叔 团队原创,作者 周萌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留言互动交流)

参考资料:

1.知未科技:《“清奇”广告遭吐槽,椰树牌椰汁的国宴光环还能顶多久?》

2.人民网:《椰树椰汁低俗广告背后的企业危机》

3.贝壳财经:《因“恶俗”被立案调查,曾罚款千元,椰树椰汁广告为何频引争议?》

4.大河网:《豫论场丨椰树广告“旧病复发”,为啥“屡教不改”?》

5.阿Test正经比比:《椰树椰汁为什么能火30年?成为与茅台齐名的国宴饮品?》

6.何理财经:《椰树椰汁,饮料泥石流为啥能火34年?》

7.青年门派:《雄霸中国33年,椰树独占80%份额,三大战术如何垄断椰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