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云南,大家一定会想起金庸先生《天龙八部》里,那个有着“六脉神剑”的绝世武功、风流倜傥的段公子,他所在的大理国,就成了大家对云南最深刻的印象。

然而,早在大理国之前,就曾经出现过一个强大的古国——南诏国。

可是,南诏国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最后又为什么神秘消失了呢?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1)

隋唐时期,在今天的云南地区,曾经散居着许多的部落,据《新唐书》中记载:“群蛮种类,多不可记。”但其中最主要的种族有白蛮和乌蛮。

在古老的云南地区,有一个“哀牢国”。“哀牢国”即傣族史籍中记载的“达光王国”,它是傣族先民在怒江、澜沧江流域建立起来的部落联盟国家。也是云南历史上的古国之一,开国之王为“九隆”。

哀牢国的中心地带在云南的“保山”,那里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物产丰富、民族众多,据说是云南重要的人类发源地之一。乌蛮蒙姓家族以前就居住在这里,他们是彝族的先民。

蒙姓家族到了“蒙舍龙”这一代,因家族与人结为仇敌,为了躲避仇家,蒙舍龙带着儿子“细奴逻”,举家迁入了“邪龙川”,也就是今天的“巍山县南面的巍宝山麓前新村”一带。

早在西汉时期,邪龙川就被设置了“邪龙县”,地属中原王朝。但是到了唐朝初年,中原并没有派遣官吏前来管理,只是采取了“以夷制夷”的办法,给川内的大部落一个“酋长”封号。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2)

蒙舍龙与儿子细奴逻来到邪龙川以后,他们低调处世,乐善好施,很快就得到了当地人们的拥护。不久,蒙舍龙便被众人推举为当地以“乌蛮”为主的部落首领,邪龙川也以最高首领的名字改为了“蒙舍川”。而以蒙舍龙的名字命名的部落联盟就叫做“蒙舍诏”。

“诏”在乌蛮里是“王”的意思,也是部落首领的意思。此时的洱海地区,已经形成了六个大的部落联盟,它们分别是:蒙舍诏、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而其中的蒙舍诏,因为地处其它五诏的最南面,所以又被称为“南诏”。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蒙舍龙去世,他的儿子细奴逻继位,他自称“奇嘉王”,改国号为“大蒙”。

细奴逻即位以后,继续走父亲的“独奉唐朝为正朔”政治路线,为后来“南诏国”的建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3)

  • 02 白族接三公主的风俗由来

在云南的西南地区,有一个古国,叫“白子国”。它的都城就在今天的云南大理“祥云”,它是白族人的故乡和发源地。

据“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南征时,到达白崖,杀雍闽,擒孟获。并封白子国的国王“仁果”的十五世孙“龙佑那”为酋长,赐姓“张”氏。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封白子国酋长“张乐进求”为首领大将军。后张乐进求见蒙舍诏日益强大,而且首领细奴逻又十分贤明,所以就把白子国的酋长之位禅位给了细奴逻,并把自己的三女儿“金姑公主”嫁给了细奴逻。

而对于彝族和白族祖先的这次联姻,三公主的出嫁,在白彝两族之中,还有一个美好的传说。

相传,有一天,白子国的三公主金姑,因与父王吵架,便离家出走。金姑娘沿着美丽的洱海向南走,不知不觉来到了一个树林里,又累又饿,便倒在了一棵老松树下昏睡了过去。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4)

这时候,正在山上打猎的细奴逻经过这里看见了金姑,正想上前问个明白,突然发现了一条大毒蛇向姑娘窜去。细奴逻眼疾手快,马上拉起弓箭射死了毒蛇。

惊醒的金姑看着眼前的景象吓呆了。细奴逻走过去告诉金姑,说他是巍宝山打猎的猎人,要她不要害怕。

两位年轻人,经过交流,金姑爱上了这个英雄救美的憨厚的小伙子,细奴逻也十分喜欢这位美丽的公主,金姑跟着细奴逻回到了蒙舍川。不久,全部落的人们都来祝贺,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金姑聪明能干,教彝族姑娘纺纱织布,挑花刺绣,大家都十分喜爱这位善良美丽的三公主。白王张乐进求知道以后,对女儿的私订终身虽然十分生气,但是想到既然木已成舟,也就作罢了。

后来,因为思念女儿,便吩咐手下去接金姑回门。白族上下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家非常高兴,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带上干粮,吹吹打打去蒙舍川接他们的金姑公主去了。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5)

从此,“白族接三公主”成为了白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三日,大理地区的白族群众,身着白族盛装,便按时来到巍川举行接三公主的纪念活动,并和当地的彝族群众举行联欢。

延续千年的“接三公主”、“送驸马”、“绕三灵”,这三个民俗活动,是洱海地区白族和彝族对祖先永远不能忘怀的记忆,也是白族和彝族人民团结一致的千年赞歌。

蒙舍诏的细奴逻当上了当时最强大的白子国的酋长之位,成为了当地各族的酋主!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6)

  • 03 灵映山下的白族树花会

公元653年,细奴逻为了得到唐王朝的信任,加强与唐王朝之间的关系,他把儿子“逻盛炎”遣入唐朝为质。这一举动令唐朝政府十分高兴,唐高宗当即任命细奴逻为巍州刺史。

虽然在细奴逻时期,蒙家在云南地区已经成为了一颗耀眼的明珠,但是,真正令蒙氏达到顶点的是细奴逻的后人——皮罗阁。

在乌蛮部落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习俗,就是父子连名制。也就是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是儿子名字的第一个字。

比如南诏国的历代国君:细奴逻——逻盛——盛罗皮——皮罗阁——阁罗凤等。再比如大理国:段智祥——段祥兴——段兴智。这种父子连名制,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之中颇为流行,并不是哪一个民族或族群所特有的习俗。

南诏在经历了细奴逻、逻盛、盛罗皮这三代王,到第四代王“皮罗阁”的时候,当时的吐蕃王朝也正是强盛的时候。吐蕃在征服青藏高原以后,又把手伸上了云贵高原,并时常与唐朝为敌。因南诏与其它部落相比,是距离吐蕃最远的部落,所以受威胁较小,因此可以依然与唐朝保持亲密的关系。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7)

唐王朝为了牵制吐蕃,而此时的皮罗阁也正有统一六诏的野心,所以,在唐朝的军事力量帮助下,皮罗阁统一了六诏,创立了“南诏国”,定都“太和城”。

当然,皮罗阁在征战其他五诏时,并不像获得白子国这么顺利,比如在与“浪穹诏”的征战中,传说蒙舍诏的数万将士就曾在那里获得了惨败。

在农历的二月十五,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蒙舍诏的首领皮罗阁带领数万将士,准备攻打浪穹诏。

此时的浪穹诏实力比不上兵强将勇的蒙舍诏,浪穹诏的诏主于是命令将士们从灵映山上折了许多的树枝花朵,栽插在广阔的三营坝子里,并在树枝花朵上洒了许多的蜜糖水。这些香甜的蜜糖气味,和花儿的清香混和在一起,引得蜜蜂和蝴蝶都闻香而至。

当蒙舍诏的将士们来到了浪穹诏的三营坝子时,只见眼前一片花海无边无际,瞬间都被“花海”迷住了,手中的武器也不知不觉放到了一边。大家都争先恐后地都跑进了花海里,闻香采花。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8)

没想到,惊动了花丛中的蜜蜂,数以万计的蜜蜂猛向士兵们叮去,叮得他们个个抱头鼠窜,鼻青脸肿。

这时候战鼓也响起来了,埋伏在附近的浪穹诏将士乘势追击,很快战斗就结束了,蒙舍诏大败。

浪穹诏的将士们打赢了这场战斗,白族村民们自发端来了蒸好的白面馒头和大麦酒,犒劳将士们。从此以后,每年的农历二月十五日,白族人们都会有过“树花会”的习俗。

在树花会的前几天里,白族村寨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要在一起赶做绣花巾。绣花巾的四个角上分别要绣上一只蝴蝶,绣花巾的中央则要绣上绿叶和蜜蜂,以此来表达对蜜蜂和蝴蝶的感激之情。

在树花会期间,村民们在房前屋后都要栽上几棵“蜜蜂树”,再种上几棵“蝴蝶花”,以表达“怀古思祖”的心情。

有了这次教训以后,蒙舍诏的将士们从此武器再也不离手。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皮罗阁终于统一了六诏,建立了南诏国。第二年,唐玄宗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进爵封为“云南王”。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9)

  • 04 南诏国神秘的宝藏

自南诏国建立以来,南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广泛,强盛时期,其疆域北抵大渡河,南到越北,西接印、缅边境,东到达了贵州北部和广西的西部。

世事变迁,没人能够阻挡历史匆匆前行的脚步。南诏后期,公元859年,南诏的第11代王“世隆”,因他的名字犯了唐太宗和玄宗的忌讳,所以唐朝没有给他任何册封。导致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决裂。而此时的南诏国内部,各贵族之间擅权专政,南诏国已是摇摇欲坠。

到了南诏国13代王“舜化贞”,公元902年,权臣“郑化嗣”杀了南诏王舜化贞,建“大长和国”,从此,南诏国灭亡。南诏从第一世王细奴逻到末代王舜化贞,一共经历了13个君主的统治。

从南诏国灭亡后的30年里,洱海地区经历了3个短命的朝代更替,致使民不聊生。公元937年,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占领了大理区,建立了“大理国”的新政权。从此,“大理”开始以国名在史籍中出现。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10)

在金庸的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小说中的段誉,是不是就是大理国的16代国君“段和誉”呢?而小说中的段智兴,又是不是大理国的18代国君“段兴智”呢?

南诏国和大理国的所有历史典籍,最终在明朝时期,被朱元璋毁于一旦,南诏国的神秘往事也最终消失于历史的长河里。

直到有一个叫李浩的人,他曾经参与了明军扫荡大理城的战斗,他在别人抢掠财物的时候,却调动了500名战士,抢救了大理国的藏书。后定居于云南大理,根据收藏的宝贵资料,写成了一本关于大理掌故的笔记《淮城夜语》。

这本《淮城夜语》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间流传了四百多年,书中记载了一个关于南诏的秘密。

传说,南诏王世隆与唐朝决裂以后,曾多次派兵进攻四川成都,掠夺了许多的金银财宝。回到了南诏以后,世隆又命俘虏3000人,在点苍山开凿了四座宝库,用来储藏这些掠夺来的宝物。一共花费了五年的时间,才把西库、中库、南库、北库这四座宝库修成。

金庸笔下大理段氏的一门绝世武功(你知道金庸天龙八部里的段氏大理国)(11)

四库修成以后,参与修建的工匠被全部处死,所以外人无从知道宝藏的具体位置。

当郑买嗣夺得南诏国的政权后,曾经在南诏宫发现了四库的藏宝地图,但却一直没有找到四库,地图也被当作宝物保存了下来。

直到段氏大理国建立以后,按图寻宝,终于发现了收藏白银的北库。取宝过程中,共有22人中机关而死。后来又发现了南库,得到了数万件兵器和两部兵书。但另外的西库和中库这两库始终未能找到。

明军在占领云南以后,也曾试着找过,却一无所获。南诏王留下的巨大宝藏,曾激起了无数人的发财梦。

有的人说《淮城夜语》根本就是一本靠不住的伪书;也有人说,南诏王根本就没有给后世留下什么巨额的财宝。

总之,南诏国在近200年的统治中,留给世人的历史遗存太少了,正是因为人们对它的了解太少了,所以才给南诏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参考资料:盖志芳著作《神秘消失的古国》

杨军著作《南诏王国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