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灌输的无用功将知识从教师的笔记本传递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只是枯燥的搬运工作学生即便上课认真听讲,期末也要突击背书,这让他们在上课时间也不再专心记录从未主动思考,是教学内容没有被记住的主要原因因此灌输知识没有意义,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技能运用中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对创新教育的理解?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对创新教育的理解(为什么要创新教育)

对创新教育的理解

1.灌输的无用功

将知识从教师的笔记本传递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只是枯燥的搬运工作。学生即便上课认真听讲,期末也要突击背书,这让他们在上课时间也不再专心记录。从未主动思考,是教学内容没有被记住的主要原因。因此灌输知识没有意义,应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技能运用中来。

2.课堂讲授的局限

慕课平台被开创之后,很多人认为这是能够让教育水平在更大范围大规模提升的有力手段。但第一代慕课平台的课程完成率捕到5%,因为那些在课堂上无法掌握信息的学生,看视频也是一样的效果。教育的创新不仅仅是利用手机或者网络视频,而应该从学生的思想训练开始。

3.教育的作用

当知识可以在网络上免费方便地获取,教育的目标更应该着眼于发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掌握关键技能和学习的能力。这是一个奖励创新,惩罚刻板的时代,我们要让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保持,并且发挥。

4.不要好为人师

大部分教师在教授知识前,会假定学生处于某一个水平,并且去引导学生寻找“标准答案”。但这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的动力。在印度的一项实验中,“阿凡提学习组织”由于预算拮据,只能找普通人担当社工组织教学,课堂上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得出自己的答案,并且和其他人通过讨论,逐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信息触手可及的今天,正确答案可能还比不上学生的思考能力提升更加重要。

5.创新课堂的原则

●专攻富有意义、能调动起积极性的挑战。

●能充分利用资源。

●经常要努力好几天才能取得一定的进展,并在过程中学会怎样从失败中复原。

●形成自身观点。

●参与频繁讨论。

●学会提出优质问题。

●协作。

●公开展示成果。

●因为内在的强大动力而刻苦用功。

6.试卷的用途

标准化测试的命题就是为了保证所有人的成绩呈现“钟形曲线”也就是最优秀和最差的两端学生数量最少,而大部分人的成绩集中在中间。这是为了进行区分,但和人生技能毫无关系。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用到哪些诘屈聱牙的生僻词和人聊天,也不用解答幂次函数,更不用在45分钟内决定影响人生的重要决策(绝大多数情况)。因此不要过于看重成绩,那只是为了将学生进行分层,并且这个标准也没有现实依据。

7.成绩的参考意义

高分的学生在一段时间之后再次对同样的科目进行测试,成绩和普通的学生一样一塌糊涂,学生们没有通过考试增加了对任何技能的掌握,并且也不会在现实领域中比其他同学更有才能。那么成绩对于学习能力的参考意义,就十分有限了。

8.体制的目的

教育体制不应该把标准化测试成绩,或者用学生的标准化成绩对教师进行考核当作最终目标。教育体制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学生的成功,当然这种成功绝不仅仅是指财富或者功成名就。

9.教师的反思

作业或考试的内容是否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上网得到?

讲解的时间是否超过了20%?应该给学生的主导的讨论或者互相学习留出更充分的时间。

学生是否有机会自己创建项目,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向群众介绍讲解?

10.学习的根基

由内容、技能和意愿构成的黄金三角是21世纪所有学习形式的根基,意愿或者动力包括坚定的毅力、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自律精神。

关键技能4C,即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沟通(Communication)、

协作(Collaboration)和

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Creative problem-solving).

以上来自对《什么样的教育更有可能成功》一书的部分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