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办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国家大力提倡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采用产教结合融合的“双主体”培养模式,致力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通过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是现阶段社会人才输送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到各行业企业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论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案论述
产教融合是现阶段高等院校办学的基本形式之一,国家大力提倡高校与企业进行合作,采用产教结合融合的“双主体”培养模式,致力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高校学习期间通过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就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保证了学校的就业率,同时高校的人才培养是现阶段社会人才输送的重要手段,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投入到各行业企业当中,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看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角度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力资源视角下的资源共享,产教融合视角下的校企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出产业内部人力资源的优势,企业内部的指导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们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积累经验,充分利用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其次是实验资源视角,一些专业在学生学习的过程当中需要大量的实验经验才能确保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得到应用,发挥出教育教学的价值,而校企合作恰恰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最后一点是有关项目资源视角的共享,这主要是由于企业在开展项目时,会帮助学生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保证学生能力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后续的工作积累经验。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以能力为本的,在实际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十分注重工作能力的培养,而且学生能够通过进入企业实际的运营环境当中了解自身实力是否存在弊端并及时的进行改进。此外,学生的职业能力并不是简单的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累加就能够得到保证,需要在不断的工作过程当中积累经验,切实的体会企业工作流程,这有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企业按照学校要求提供的教育环境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进步。
现阶段很多产业的发展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脱节,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在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不仅难以满足各个产业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还会降低学生的竞争力,可能会产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但是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推动教学和产业的同步发展,了解现阶段市场环境所需要的人才需要什么技能,在这种环境下,人才的培养才具有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学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相脱离的问题。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下,能够通过多方力量保证协同育人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出各个行业的价值,由于各个地方经济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区域内的政府以及行业龙头企业与产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发挥出区域经济水平和行业发展的特色,同时校企合作也能够成为多方的联系纽带,利用高校更好的将人才输送到行业内部的各个岗位当中。而且各个行业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土壤,能够推动学生们的灵活就业,为学生们的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指导,进而有效地推动区域内部各个行业的发展,保证本区域的经济处于优秀的水平,有利于发挥各行业企业的优势特点,促进行业内部朝着蓬勃健康的方向发展,这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能够拓宽毕业生的职业道路,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当中会积累大量的实践经验,从而在毕业时能够掌握诸多职业技能,在进行工作时也能对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选择,提升了学生们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面,而且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当中也会对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进行明确,进而发挥出自身的优势,这样才能从多个方面充分拓展事业,进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学生在适合的岗位发展也会更加的顺利,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保证企业的稳定运转。
现阶段学生在高校的象牙塔内处于稳定的学习状态,所以可能会忽视现阶段就业问题的严峻,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恰恰能让学生们意识到就业问题离他们并不遥远,在学校内部也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校的就业率;这离不开校园内部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支持,学校只有充分的宣传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们深刻的认识到就业对于自身未来发展的影响,才能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
这种良好的合作氛围,可以通过以下手段进行宣传,学生属于年轻群体,所以对于新鲜事物有着非常大的热情和好奇心,例如互联网信息技术,学生每天在网络上的时间比较多,很多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游戏,学校就可以利用网络这一途径,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可以拍摄一些有关校企合作重要性的短视频,不能过于枯燥乏味,应该保持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们的兴趣,保证学生深刻的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价值,进而积极主动的配合学校的工作,在配合学校工作的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自身能力、积累社会经验,这对于学生、学校和企业都起到了百利而无一害的作用,可见,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是非常重要的。
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开展工作的平台,所以应该重视此项工作的建设,学校和企业双方应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保证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连通性,同时能够满足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的要求。对于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校企双方除了投入资金之外,还要对各项设备进行升级和维护,了解学生们实际的学习状况。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注重学生技能素养的培养,两个基地的使用应该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训练,缩短学生们以后的岗前入职学习时间,确保企业培训成本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此外,校内外实训基地还可以对社会开放,用于企业内部员工的培训等工作,推动行业的发展,保证教育事业的先进性。
校内外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针对校内师资力量建设而言,学校应该聘请相关专业课程的优秀教师,确保各项理论知识能够被学生们消化吸收,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具备优秀的理论基础,为学生的工作实习提供保障。而校外的企业导师应该对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进行评价,在学生实习的过程当中给予指导,确保学生们能够将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过程当中掌握各项技能,解决教学内容和社会企业相脱离的问题,这样能够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发展,确保学校能够为社会的发展疏松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企业和行业内部的高速发展。
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应该积极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可以与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打造学校和企业相关的系统平台,通过平台内部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整体的学习环境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数据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学习状况,分析利弊,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们的行业技能。这种互联网系统平台有利于打破传统模式下教学的空间和时间上的制约,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先进的服务技术,进而改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更加直观的反映出学生现阶段必须具备的行业经验以及行业技能,保证学生在实习阶段就能够明确未来阶段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而做出良好的规划,有效的解决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难题,并为学生匹配出满意的岗位,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发挥自身的价值,打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推动各个行业的稳定发展。
校企合作制度的建设是约束学生行为、推动校企合作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制度的建立上,企业应该明确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根据现阶段企业的岗位需求,开展制度规划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的有规可依,提高学生们的创造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企业岗位的需求量无法通过实际的网站数据表现出来,所以校企合作应该从多方面对制度进行规划。此外,学校也应该出台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保证校企合作的科学性、规范性,还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建立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学校和企业两方面出发,保证评价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将学生的各项能力都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学生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能够明确自身水平,便于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两项制度的建设要具有一定的联系,保证学生在学校学习和企业实践的过程中都能切实学到本领。
在产教融合视角下,学校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该积极接受多方的监督,听取各方的建议。多方监督包括学校内部监督、家长监督、企业监督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这样能够保证校企合作的科学性,当校企合作工作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在第一时间做出对应的举措,降低错误对学校、学生以及企业的影响,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合作的质量,这对于学校和企业来说都能够树立良好的声誉,吸引更多的人来本学校学习和在本企业就业,进而实现良性循环,提高学生们的能力,为社会的发展输送人才。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对于人才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多角度的教学资源深挖教育内核,发挥出各个专业的优势,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教学和行业产业的同步发展,同时也能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所以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企合作氛围,切实的寻求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同时还要重视对实训基地的建设,确保基地内部设备能够满足学生发展要求,保证实训基地建设的现代化水平,为学生实训提供技术设备的支持;此外,还要打造一支具有优秀专业素养能力的教师队伍,确保校内外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素养,能够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提供实质性的帮助,并深化与企业合作的深度,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在符合市场人才制度的情况下,从多方面保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性。
基金项目:
1.2019年度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江苏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编号:19JYB004)
2.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产教融合视角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编号:D/2020/03/23)
(作者:廖海,系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 光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