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古堡赋

任武德

夫靖安堡[1]者,乃家自为守之意也;靖为定乱,安喻平安,堡同保也。位之于弱水河畔,居之于人祖山南。南入甘蒙路以达区市,北倚合黎山而继嗣延,东连三闸镇以振经济,西通临泽县而扼乡关。久有米川之秀,更藏古堡之玄。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1)

盖辟名鉴史,稽历寻源。即于明初雏置,兴于明末纷繁;应时世宗巡疆[3]际,入史嘉靖廿八年;质为保家守土,责定卫国安边。堡初同为一域,置业兴盛百般;屯粮足以养武,继文博而崇贤。后堡丁兴旺,随分上下[4]缘;上堡修庙宇筑堡城,址集于堡南;下堡建祠增碉,据于北缘。东西相济,南北互援。随济农耕商旅客栈,复置钱庄互市神龛;石艺木雕称妙,花市灯阵流鲜。塞境久经风雨,古堡遍历烽烟;几度红旗遍舞,旧制喜换新天;复改人民公社,中设乡府机关。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2)

乃纵览古今,感慨万千。陈堡沧桑苦砺,百姓耕读情坚。处逆境而不气馁,居荣华而不骄欢。奈何天灾人祸不断,怎堪危殇悲事连绵;忆破四旧[5]风起,摧堡破而城残;尽毁高楼廊院,惟遗断壁余檐。有曰:最是古堡伤心处,月落花残怎入眠。欣有仁人志笃,得维遗迹承传;虽古堡墙园破,但人文精神延。更喜改革春风久沐,至若景观覆地翻天;览靓街畅路香车,高楼别墅花园;感文化长廊景美,小康规划图蓝;山水湖同筹,生态优先;农林牧并济,民食为天。一腔热血,继以往瀚海杨帆;满怀豪情,绘未来快马加鞭。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3)

嗟乎!今建靖安古堡,再显明貌清颜;堡楼门面两方匾,解读靖安风韵;际域新沟八处楼,谱写时代新篇。看堡城雄壮,巍巍然与合黎齐天;听弱水涛急,殷殷乎共西风和弦。入城堡醉雕廊画栋,览街坊骇凤壁龙檐;邻里水巷突显文化气息,风华苇岸宿集[6]乡野时鲜;峥嵘年华训练游旅情趣,耕读研学启迪仁孝家传;入古出新融进爱国情怀,寓游于乐悟出朴善箴言。有诗云:

遗史由来几度闻,每观旧迹忆纷纷。

残垣断壁终成故,靓巷长街始作勋。

载韵明清多秩事,复城当代总迷君。

新修古堡呈盛境,水绕庄山沐霭云。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4)

噫嘻!看日新月异古堡,喜家富民康新颜。嵌玉带于堡间,波光粼粼;置碧田于堡围,翠色蹁跹;风吹芦苇,一望琉璃之世界;波映胡杨,百鸟繁衍之乐园;天道弥长,一任云易时迁;人生苦短,但求物阜民安。欣逢盛世,醉赏桃源;融身时代,续写新篇。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5)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6)

注释:

[1] 堡:有二种释义,其一,据《甘州府志》(卷五·营建)载:“‘堡’字于‘保’,乃家自为守也。”意思是自我保卫。其二,堡子为有城墙的集镇。北方多指围有土墙的城镇或乡村。

[2] 靖安:释义为:靖,平乱、平定;安,安定、和平之意。

[3] 世宗巡疆:据《甘州府志》(卷五·营建)载:堡在唐宋时期就在全国多地设立,明代为加强北方防御,在北方各地增设了无数“堡”,靖安堡就是明世宗朱厚熜在嘉靖28年(公元1549)巡抚杨博时所建,同建的有甘浚、古城、龙首、红泉、靖安等堡。

[4] 堡分上下:据上堡村老辈人相传,靖安堡建立后,最初用作防御外敌,但随着农牧各业发展和人丁增多,堡内已容纳不下过多人丁。于是堡子当权者召集众人商议将堡分为上下二堡,上堡定址原堡南面(今靖安乡上堡村五社附近),下堡定址原堡北面(今靖安乡靖安村十社北侧),此后上下堡 各自加固城墙,修建宗祠、集市,繁荣经济,遇到紧急情况相互支援。

[5] 破四旧:指1966年开展的以打破所谓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为主要目标的行动;部分地区盲目地焚烧古典著作、捣毁古代文物字画、破坏名胜古迹。靖安堡也没幸免,堡内重点文物得到严重破坏,目前只剩堡边近1公里城墙。

[6] 苇岸宿集:靖安乡新建靖安古堡内其中的项目之一。新城堡项目包括:宾礼广场、邻里水巷特色文化街、苇岸乡野宿集、耕读研学体验营、花样民游区、峥嵘年华训练基地、浮梦温泉度假山庄等。

(作者简介:任武德,甘肃甘州人;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甘肃诗词研究会会员,中华《诗词月刊》张掖工作站站长,《八声甘州》微刊主编,喜好诗词、联赋创作和研究,自创诗词6000余首,赋作10余篇,联200多幅;作品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100多个刊物。参加全国各类诗词联赋大赛150多次,获奖56项。撰写了《格律诗创作要素》等多篇诗词创作理论文章。被国家诗人档案典藏委员会、中华诗词研究会评为“国家一级诗人”。)

应县木塔风铃赋(任武德靖安古堡赋)(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