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在中国近代史开始之后,便已经坠入到深渊之中。甲午海战之后,北洋水师覆灭,一系列中日丧权辱国的条约就此签订。

随后,从八国联军侵华到21条的签订,从卢沟桥事变再到南京大屠杀。一幕幕不堪回首的往事,诉说着日本同中国结下的血海深仇。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

“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田中奏折

1945年,伴随着两颗“烟花”在广岛长崎落下,那可能是中国百姓8年抗战以来最激动畅快激动的一天。随后,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落下帷幕。

然而在那之后呢?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世界的舞台之上,中国终究要与日本再度会面。

这是难以避开的结果,那么到了这一时候,中国对日本又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呢?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种种细节或许能为我们揭开他的看法。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2)

邓小平访问日本

中日的恩怨纷争

《日本国史略》记载:孝感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在中国的历史文书中也曾提到,早在公元前210年,徐福便出海来到了日本。

因此,中国同日本最早的联系,早在秦朝便已经产生。而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同日本便已经有了正式的往来。

可见,中国同日本的关系无比深远。中日之间还诞生过鉴真东渡传教以及诸多历史故事,在日本的文化中也能发现明显的中华文化特色。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3)

然而原本是友好的邻邦,却彼此走向截然相反的陌路。1853年,美国炮轰日本,“轰破”了日本“闭关锁国”的“大门”。

1868年1月3日,日本发生了一件决定命运的事情,那就是“明治维新”。通过这一事件,日本从原本的封建主义,开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明治维新令日本迅速崛起,在极短的时间内便通过崛起的国力,逐步废除了同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随后,日本天皇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开始鼓吹武士道,并以效忠天皇为目标,推行军国主义的教育。这就导致天皇权力过大,原本的君主立宪,成为了天皇制。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4)

黑船事件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在这一政策的影响下,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并制定了他们的大陆政策,以“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定下了逐鹿世界的目标。

因为日本这个岛国,刚好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的交界处、不仅火山地震海啸频发,而且资源极度匮乏,生活环境非常恶劣。

因此便日本蓄意“三个月灭亡中国”,再利用中国广袤的物资以及领土,吞并整个亚洲大陆,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生存宝地”。

然而他们挑错了对手。日本的侵略没有达成自己的目的,反而进一步刺激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和抵抗意识。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5)

伴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百万日军就这样被困在了中国战场。中国人用血与泪,堆叠塑造了一部波澜壮阔的抗战史诗,粉碎了日本猖狂的野心。

然而这并非历史的终结。

中、美、日三国的明争暗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美国同苏联的新一轮对抗正在逐步拉开帷幕。日本这个岛国对于美国十分重要,因为他距离苏联十分接近。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6)

因此,美国人的心里打起来小算盘,那就是扶持日本,将日本打造成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军事基地”并以此来胁迫苏联并抑制中国的发展。

果不其然,得到美国帮助的日本很高兴地认了这个“大哥”,将这个“大哥”给自己扔了两颗原子弹的事情丢在了一边。

在美国的扶持之下,日本很快成为了太平洋乃至世界上的一个资本主义大国,而美国也在日本的战后重建之中,得到了无比庞大的经济财富。

按照美国的计划,接下来的策略是帮助日本争夺南千岛群岛,遏制苏联出海口。出兵朝鲜扶持韩国统治朝鲜半岛,再加上拉拢蒋介石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7)

皂盒天皇

这样一来,中国以及苏联的要害便全部落入了美国手中。然而南千岛半岛苏联死抓住不放、出兵朝鲜却被一场朝鲜战争打了个稀碎,就连蒋介石也并不顺利。

这让美国的战略破碎一空,于是他们想出扶持南越南对抗北越南的胡志明政府,以此来在中国的“肚子”上插上一柄“刀子”。

谁知这越南竟是一个泥潭,美国军队一脚踏进去便被拖住了数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大量的物资投入到越南战场上,可取得的成功却极为有限。

伴随着多轮经济危机的爆发,在美国国民怨声载道之下,尼克松上任后决定改变这一现状,而具体的做法便是——拉拢中国。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8)

1971年基辛格访华,随后尼克松公开宣布自己将于1972年访问中国。这一事件的发生,令日本极为不安。

他们害怕美国这个“大哥”不要了自己这个“小弟”,于是为了表示诚信,日本人做了一个举动,那便是赶在美国前面,同中国进行建交。

1972年9月29日,田中角荣应周总理的邀请来到了北京。这一历史事件,在当时引起了中国人民的轩然大波。

当时的日本,不论是经济还是科技,都已经是世界的前列。因此,新中国无法忽视这么一个国家。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9)

1978年8月12日,双方正式在北京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10月22日,邓小平同志亲赴日本互换批准书,为推动中日关系踏上了访问的道路。

访松下邓小平寻“仙草”

10月22日,邓小平同志的专机抵达日本。日本首相对于邓小平同志的到来显得格外紧张和激动。

在周总理不懈努力寻找改善中日关系的过程之中,虽然中日关系明显得到改善,但是因为战争的血海深仇,两个国家一直隔着一层极为深厚的冰层。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0)

在福田首相的带领之下,邓小平同志同日方代表相继落座。领导人之间的会面并非朋友见面那样无拘无束,日本方面也没有毛主席那样庞大的人格魅力。

眼看气氛十分尴尬,邓小平同志淡然从兜里抽出一条“熊猫”牌香烟。他给在场的男性官员人手发放了一支,这种儒雅淡然平易近人的态度,很快便起了作用。

原本冰冷紧张的会议室,气氛瞬间活络了起来。从熊猫烟的制造到两个国家的历史。邓小平同志指出,两个国家互为近邻,只有友好合作才能谋求共赢。

他同福田首相说道,自己这次同福田首相会面,为的除了交换批准书以及改善关系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来为中国谋求一株“仙草”。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1)

这个仙草是什么呢?那便是在为从困局中走出的中国,寻找最为迫切最为急需的“经济力量”,也就是来自日本的经济合作。

在访问日本期间,邓小平同志就曾亲自拜访了日本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的大名,想必许多人都听说过,甚至家里还有松下牌的电器。

1972年尼克松访华,可以说将当时的电视带到了中国国内。然而这种东西在中国还是一个极度高端的奢侈品,因此邓小平同志才特意来到了这里。

他希望松下能在中国建厂,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为中国打造一批造价低廉的民用电视机,让电视机这个电器能走进千家万户。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2)

邓小平同志真诚地说道“首先要承认我们的落后,实事求是才有希望。再就是要善于学习,这次来到日本就是要向日本请教。”

“值得我国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希望松下老先生和各位能不吝赐教。”

听完邓小平同志的话语,84岁的松下幸之助无比感动,他拉着邓小平同志的手,深情地说道:“我们什么都可以协助,我愿意再活30年,看到21世纪!”

就这样,松下电器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来到了中国市场。而邓小平同志在得到松下幸之助的帮助之后,也写下了“中日友好,前程似锦”的祝福语。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3)

见天皇记者提刁难

然而,这一路上却并非一帆风顺。正如之前所说,中日之间的矛盾犹如隔着一面偌大的冰墙。邓小平同志在访问的路上,就受到过刁难。

那是在邓小平同志和福田纠夫首相第二次的交谈之中,一名记者忽然问为何不讨论钓鱼岛归属这样带有争议的话题。

很明显,这个记者来者不善。这不是一个可以正面回答的问题,尽管从事实来看,钓鱼岛确确实实是中国的领土,可是在这里,却不能这么明显直白地回答。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4)

他面对的是400多名来自美联社、法新社、路透社、共同社这些世界级的报刊媒体。同时,这也是最高领导人出访时第一次同意以西方方式公开接见记者。

这其中的压力可想而知,邓小平同志身后背负的不是自己一个人的观点,而是一整个中国在世界上面对世界的观点。

因为是“第一次”,因此,这些西方媒体和记者都渴望从邓小平同志的话语中找到破绽,进而给国家提供充足有利的漏洞情报。

所以,邓小平同志不得不谨言慎行。只见他说道:“钓鱼岛,也就是你们所受的尖阁列岛。你看,这个名字叫法不同,双方也有着不同的看法。”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5)

“实现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谈论这一话题,这一次也约定了不涉及这一问题。到了现在,反倒是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挑刺来妨碍中日关系。”

“这个问题避一避是不要紧的,等十年也没问题,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统一,那下一代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1982年在邓小平同志回忆的时候曾经提到,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可以不涉及两国的主权争夺共同开发。

这样的回答,既避开了敏感的话题,又封上了记者的嘴。如果记者再进行追问,便成了邓小平同志嘴里那个“妨碍中日关系”的“挑刺者”了。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6)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邓小平同志还同日本的昭和天皇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在这之前,昭和天皇一直害怕邓小平同志不愿与其相见。

在和邓小平同志见面之后,昭和天皇说道:“在两国悠久的历史中,也有不幸的事件”。

对此,邓小平则回答:“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今后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和平的关系。”

这些话语,在昭和天皇原定的提纲中是没有的,是昭和天皇自己想要说出的话语。他说道:“日中两国这样的关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要永远这样继续下去。”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7)

看得出来,邓小平同志对于两国和平的决心以及个人所展现出的豁达大气和大局观念。同时,对于致力于中日友谊的国际友人,邓小平也不曾遗忘。

他在23日抵达日本,在24日便访问了1972年拜访中国的前首相田中角荣。这让田中角荣无比感动,因为这一时期的他正处于人生的最低谷。

因为洛克希德丑闻遭到软禁的田中角荣,在这一段时间里就连日本的百姓都看不起他,却没有想到邓小平同志竟然愿意亲自来拜访自己。

只见田中角荣激动地说道,自己等待中日正式建交,已经等了整整6年。见到邓小平阁下,就像见到了周总理一样,当时的廖承志先生也在这里。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8)

邓小平和夫人卓琳在雨中游览京都古迹二条城

邓小平同志握着田中角荣的手说道:“我们对于老朋友是不会忘的,这是中国人民特有的感情”。

10月29日,结束了访问的邓小平同志踏上了回国的飞机。12月18日,11届三中全会正式召开,改革开放的策略正式得到施行

日本一行,不仅为中国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更是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经验参考。

时至2022年,距离田中角荣1972年访问中国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经度过了50年整,距离改革开放也已经过去了44年。

日本记者挑事(1978年日本记者刁难)(19)

邓小平在日本首相福田赳夫的陪同下检阅仪仗队

回望中日走向合作的50年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合作所带来的利益要远远超出彼此的对抗。

1978年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的经历,时至今日依然能为处理中日关系,带来丰富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而邓小平同志对日本的态度策略,也充分展现了他作为新时代设计师的智谋以及独一无二的眼界和目光!

为邓小平同志的奉献,献上最崇高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