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350和787哪个好(从无到有从有变强)(1)

图:集团先进集体照片。

民航资源网2018年11月26日消息:“2018年01月22日,随着第1000台APU(辅助动力装置)的顺利出厂。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APU修理车间APU修理再创佳绩。”当日,整个民航业都在刷的这条新闻说的是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简称“西北分公司”)附件部的APU车间,于是,APU车间成了民航业的“网红”之一,那么,问题来了,APU是什么?

其实,所谓APU其实是英文Auxiliary Power Units的简写,也就是飞机辅助动力装置,通常被安装在客机的尾部。它的作用主要是,当飞机在地面主发动机关车的时候,给飞机提供空调引气和电源,或提供压缩空气以供飞机主发动机启动,而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有发动机意外停车,也可以通过启动APU来帮助发动机重新启动。

那么,那我们接着探究下,成为“网红”的APU车间这些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路从脚下起,硬件提升铺道路

1998年,原东航西安维修基地(简称:”基地”)刚刚启动APU修理项目的时候,只有一台标准试验台,而基地先后三次对APU车间的厂房进行改扩建,厂房面积从最早的550平方米,发展到今天的2300平方米,而试验台设备则从最早的一台,发展成现在的两台。随着2014年11月美国ATEC(先进涡轮发动机公司)公司二号实验台的投入使用。目前,APU车间可满足多种型号APU双线检测工作,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APU车间还拥有SCHENCK申克公司设计制造的动平衡试验台及辅助打磨设备,能够完成150公斤以下级的高速转子动平衡工作。拥有德国ZEISS蔡司公司三坐标测量仪,将零件检查标准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而独立的全自动温控清洗设备和400多套特种工装设备,则可以满足多种APU设备的清晰与检测、装备需要。2018年截止9月份实现产值2.65亿元,产值同比增长16.8%,周期同比缩短36%,有力的保障了机队的运营。

2000年8月,APU车间就正式取得了4种型号APU的CAAC维修许可证。

2002年6月,又完成了首台36-300APU的翻修工作。

2008年9月取得GTCP131-9A型APU的维修许可证。

2009年底又取得GTCP131-9B维修许可证。

2013年修理量首次突破100台大关。

2014年,APU修理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正式获得美国Honeywell Aerospace(霍尼韦尔航空航天集团)授权维修单位证书的维修单位。同年取得了EASA(欧洲航空安全局)颁发的维修许可证书。

2016年5月东航技术西北APU车间成功完成国内首台A330飞机GTCP331-350[C]APU大修工作。填补了国内该型号维修能力的空白。

2017年4月取得了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项目维修许可证。

2018年1月,东方航空技术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APU修理车间APU修理总量突破1000台,再创佳绩。

东航350和787哪个好(从无到有从有变强)(2)

图:1000台合影。

人才 技术,从简单拆装到深度维修

从APU车间二十年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到的是,每一年他们都有技术突破,每一年他们都有产量提升,而这其中除了分公司一步步根据市场需求逐步加大对APU维修的硬件投入之外,还与APU车间大力培养技术骨干,形成良好的技术探索氛围分不开。

1998年APU车间刚成立时,只有10人,学历大多为专科院校,当第一台APU进行维修时,当时的老APU人只能进行对APU进行简单的拆装,一年之后,APU车间的创业者们硬是通过自身的钻研和努力,于1999年11月,完成了GTCP331-250APU的翻修工作,开创了当时西北地区翻修APU的先河。此后,技术的探索和经验的积累如同离弦之箭一发而不可收拾,今天,2018年APU车间58人,学历95%是本科及以上。人力的不断补充,需要有计划的培养。近年来,APU修理任务逐年加大,车间每年都会引进人才,为了不使工作脱节、保证APU维修工作的连续、稳定、可靠性。APU修理车间采用了广泛的名师带徒方式来提升全员的技术水平,车间每半年对带教情况检查考核一次,并进行评级。这种考核即考师傅也考徒弟,在外部的压力下,提升内部的动力。采用这种方式后,仅仅一年,APU车间就有4名新员工,因业绩突出,而被提拔为小组长,成为技术骨干。此外,车间经常性的员工技术比武活动,则让每个员工都感受到了改进自己技术水平的压力与动力,使车间内形成了一股比学赶帮,刻苦钻研的良性技术探索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

除了内部的培训学习,车间还积极为员工争取到外面先进单位的学习机会,比如美国,新加坡等国外OEM厂家直接学习的机会,使得员工学到了最根本的东西,为自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因素。另外,还组织员工前往国内本行业的先进单位进行学习考察,比如厦门Honeywell,上海普惠发动机厂等等,给员工创造了如此之多的学习机会,既增加了员工的积极性,开阔了视野,又提升自身的修理能力。同时,人员技能的快速提升将为车间未来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内外部的培训使得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2016年2月,APU车间首次完成EASA标准的131-9B型APU大修工作。2017年4月1日,APU车间收到了大洋彼岸FAA维修许可证。同年7月,分公司首次开始实施FAA标准的131-9B型APU大修工作。该维修工作的实施标志着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APU修理能力再次迈上新台阶。此前,分公司已经顺利完成了多家兄弟航空公司所属的131-9B型APU大修工作,而维修质量则获得了广泛好评,被许多单位誉为最具有性价比的APU维修单位。目前,APU车间已经拥有东航空客A320/A330系列,波音737NG系列三大主力机队的APU修理能力。

东航350和787哪个好(从无到有从有变强)(3)

东航350和787哪个好(从无到有从有变强)(4)

降成本缩周期,延长APU在翼时间

一般来说,一台APU从进厂到出厂必须经过以下流程:检查、孔探、验证试车、分解、清洗、检查、申报、物料接收、平衡、组装、试车、出场、报告、出厂。APU车间引入精益化班组管理理念,合理优化维修流程后,对于TSO/CSO较高的APU,通过进场预检、修理工作包、履历本及DMM数据的解读,施行了可跳过孔探和验证试车直接进入翻修程序。而TSO/CSO较低的APU,则依据使用时间,故障原因进行分析,进行孔探、排故、试车、出厂。生产流程的优化,减少APU的修理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在APU修理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改善物料准备环节,按照APU型号制定了零件摆放清单,将需要装配的APU按清单准备物料,周转件串件等需求,要求员工在零件准备环节就已全部完成,消耗件则通过7S管理方式,按不同型号及IPC图号分类在装配作业前准备齐全。采用零件刻槽定位,形迹化管理,防止金属间磕碰,唯一性。同时为每一名组名制作了10个使用物品追踪牌。工具离位时,定位工具去向,便于清单追溯。通过以上措施,减少了工作者寻件、等件、寻找工具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APU修理周期。

而对于外委部件的修理,严把零件送修关。每台APU在做零件检查前,工作者和检验员组成工程师评估小组,对特殊零件进行评估。据悉,一般零件送修费用占全新件价格的30%左右,经工程师严格评估后,该零件报废不送修,还能节约10%的运费及检测费。另外,对于一些不经济修理的零件,通过不断协商,APU人和Honeywell(霍尼韦尔)建立了置换件清单,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修理成本。

在APU航材保障方面,通过推动供应链的优化和模式创新,建立了按季度计划滚动储备器材的拉动式供应链保障模式,以及附件修理常用消耗件现场寄售等流程创新,使得修理器材保障周期平均缩短了34%,不但有效地降低了库存成本。更提高了生产效率。对于保障车间生产,缩周期、降成本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APU班组成立了应急排故党员突击队,针对各兄弟单位航线APU保留故障第一时间进行技术支援,延长了APU的在翼使用时间。

调整技术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合拍

提升维修水平,提升管理标准,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向旅客提供更为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从而走向市场,走向国际。APU车间在大力投入硬件和人力资源改善自己工作流程和水平的同时,早就把自身定位瞄准了国际市场。从2013年开始,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提出了向着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飞机工程与维修服务提供商”这个目标发起挑战的战略。而APU车间则以这个战略发展目标为契机,迎难而上,同时开始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内一流的APU维修单位。目前车间已获得FAA/EASA维修认证。

对于一个民航机务维修单位而言,要发展进步,就须时刻强健自身,从技术实力,从生产流程,从规章制度各个方面改善与进步。作为一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西北民航维修单位,取得FAA/EASA维修许可证,获得兄弟单位的质量认可,标志着东航技术西北分公司APU车间具备了进入国际民航维修市场的实力,但并不意味着基地将固步自封,举步不前。未来,东航技术公司西北分公司的APU人还将积极、持续、严格地将FAA/EASA的理念和标准真正体现在维修管理和维修行为中,为未来更广大的客户提供专业的、高质量的飞机维修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