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有一个观点,他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觉得,“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因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观点也被大家普遍认同为,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研力量很强大,那么其经济实力必然也很强大,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什么样的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

大小

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有一个观点,他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马克思觉得,“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因为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观点也被大家普遍认同为,如果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科研力量很强大,那么其经济实力必然也很强大。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种论点的前提是一什么样的科研力量才是强大的?

这几天,一则新闻让国人又兴奋一下,特别是让长春人也小小骄傲一番。根据世界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发表的分析数据显示,2013年加权分数式计量,中国的科研产出在自然指数中居第二位。《自然》还评选出中国十大科技领先城市,北京和上海位列前两名,长春排名第五,强大的广州市仅名列第九。

《自然》杂志的这一分析结果,根据的基础数据是自然科学方向的论文量,由于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大学,以及近10家科研院所的存在,使得长春在全国排名颇为靠前,而长春人对此也颇为不以为然,因为多年以来长春市的人均大学量也始终在全国前列,所以几十年来我们一直被人家叫做大学城。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重新回到马克思他老人家的理论上,来看一下科技是不是真的是第一生产力。遗憾的是,马克思的观点似乎并未在长春市身上奏效,按照最新的全国36座重点城市的排名来看,长春2014年上半年GDP以2184.1亿元人民币排在19位,这和其自然科学影响力的排名显然不成正比。

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很奇怪的数据背离,因为它显然是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但事实上,这一现象很好解释。因为如果非要把经济实力和科研实力之间的逻辑关系算清楚,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型,毕竟科学还分为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三大类,而且经济增长的模式也很关键,比如中国前几十年的经济增长所依赖的劳动力初级加工、大规模基础建设投资、资源消耗等对科技的需求相对较小,长春也自然不例外。

不过,之所以重提这一话题,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转型,对科技尤其是自然科学提升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全世界的一个共同发展方向,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其基础就是以科技为带头的工业模式升级,这和我们未来要做的新能源、新技术在理论基础上并无二致。这样的话,我们就不得不想一想,究竟什么样的科技才会真的提升国力。

说回到《自然》杂志的分析上,它的一个标准就是论文量。事实上,国际上评判科技水平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则是核心论文的引用量,如果不将欧盟作为整体计算,在过去的十年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了国际论文114.3万篇,排在世界第二位。不过,中国每篇国际科技论文平均被引用6.92次,与世界平均10.69次的数字显然还有不小差距。这一数据说明我们的科研水平在量上已经达标,但在质上却远不及格。有意思的是,科研方面存在的问题似乎也配合着GDP,要知道我们的GDP总量已经是全球第二,但人均GDP就惨不忍睹,同样存在着质的问题。

出现这样的问题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果展开了写几本书都说不清。所以,只能简单探讨一下其中最为严重的问题。这几年,老百姓突然在新闻中看到,越来越多的科研腐败正在曝光,比如说中央巡视组通报,复旦大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再比如说2013年,浙江大学教授陈英旭被指控,授意博士生陆续以开具虚假发票、编造虚假合同、编制虚假账目等手段,将1022万元专项科研经费套取或者变现,非法占为己有,刷新了贪污科研经费的新纪录等。诸多案例能够简单勾勒出一个中国科研费用使用的现状,即专项科研费用已经基本成为高校以及行政审批部门贪腐的温床,这样的现状如何能够拿出更多更好的科研成果,估计不说您心里也自然有数。

另一方面,无论是发展什么,人总是第一重要的因素。尽管各级政府制定了很多招揽人才的政策,但在落实上却连差强人意都谈不上。比如说,笔者认识的一位博士就曾经抱怨称,传说中的博士留在吉林省能拿到一些奖励的政策,就没听说谁享受过。还有一位博士的遭遇更加奇葩,在数次未能找到心仪工作的情况下,只好远赴美国高校做研究助理。实际上,吉林省由于高校众多,早就出现博士、硕士毕业后的就业形势竞争激烈,好位置要求越来越高,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的情况。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转型的完成,相信越来越多的问题会得到解决,而科技就是生产力,甚至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才会在中国真正得以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