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谭楚翎 韦 佐 “人员资料补上了吗?” ,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鸡蛋里总是能挑出骨头来?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鸡蛋里总是能挑出骨头来(是为了舌尖上的安全)

鸡蛋里总是能挑出骨头来

本报记者 谭楚翎 韦 佐

“人员资料补上了吗?”

“补上了。”

2月1日,这样一段对话发生在东兴某食品加工厂的车间里,一问一答的正是东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和企业负责人,问的是整改进度,答的是整改结果。不久前,自治区食药监督管理局派员到东兴进行为期3天的飞行检查,将检查出的问题详细列出,限期整改,因此发生了开篇的一幕。

什么是飞行检查,就是事先不通知、不下函、不打招呼,直接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检查,简而言之,就是搞突然袭击。

此次飞行检查的主力是四个职业检查员,都是年轻姑娘。虽然年纪轻轻,检查之时却铁面无私,毫不怯场。记者随其走进食品加工厂的检验室,只见检查员分工合作,“翻箱倒柜”,逐一查看用于检验成品的仪器设备,一项一项仔细检查,手不停笔地在本子上进行记录。检查得差不多了,冷不丁地向工厂员工抛出专业问题:“大肠菌落的检验应该怎么做?都有哪几个项目?哪些步骤?要用到哪几个仪器?”“留样室该怎么留样?样本都放哪里了?”……工厂员工磕磕巴巴地答完后,检查员摇了摇头,说:“不对,你们的留样室里没有留存样品,甚至还拿来放档案,用途根本不对。”

飞行检查是一项考验耐心的活,每一个步骤都有严格的规定,每一步都不能少。除了现场查验,四位检查员还要查验工厂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证件,对照着证件的许可范围查验相关的档案记录和仔细核对明细表,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她们笑着打趣自己是“鸡蛋里挑骨头”。如此严格,正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不让检查走形式,走过场。

在食品安全关注度日益高涨的今天,飞行检查被应用到食品安全保障领域,效果不俗。尤其是近两年以来,自治区食药监局制定了具体的检查体系,培养职业检查员,并多次下文,确保飞行检查落实到位,达到真监管、见成效、敲警钟的目的。

不打招呼,直扑企业,突然检查,让企业措手不及,要看的自然是企业生产的最真实状态。在这种突击检查下,管理不善的企业无所遁形。按说食品生产企业最怕这种检查,但此次被抽查的企业负责人却反而十分欢迎,他说:“安全是食品生产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最大风险,如果查出问题,那就是我们还有欠缺,管得不够细,不够严格,整改了问题我们才能进步。”这位企业负责人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监管部门来检查,其实是给我们省了风险成本,希望能常来,多来,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做好了,谁来检查都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