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山, 位于河北省尚义县和内蒙古兴和县交界处,远眺色青,故名。大青山属阴山余脉,面积50平方公里,海拔1919米,山势晚宴飞绝,为坝上地区所少见,山阴有鸳鸯河,由东向西,归入洋河。

大青山林区林区森林面积3.8万亩,其中:天然林1.6万亩,人工林2.2万亩。林区物种丰富,野生植物有628种,野生动物有443种。树种主要有桦树,椴树、山樱桃、野刺瑰、山杏、油松、樟子松、落叶松和云杉等;动物主要有狐子、狍子、獾猪、野兔、松鼠、苍鹭等。林区内最高海拔为1919米,为尚义县最高峰。

大青山林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0.6-1.5℃,春天碧草蓝天,夏天凉爽宜人(平均气温14℃),秋天层林尽染,冬天千里冰封,有“塞外小天山”之称。大青山森林覆盖率高达97%,负氧离子含量10-100万个/cm远超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级标准,58%的空气湿度是人体最适宜湿度。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青山曾经有过多种不同的称谓。战国是称为梁渠山,《山海经》有“梁渠山五草木,多金玉,修水出焉”的记载,东汉称弹汗山(弹汗系鲜卑语)。匈奴西迁后,匈奴西边的鲜卑族逐渐西进,占据了匈奴的故地,今大青山一带为鲜卑西迁初期重要活动地域。东晋称东木根山(东木,即“无根”的意思),又称七宝山。元代,成为大南山。北魏后,随着鲜卑族由盛转衰,大青山的辉煌历史逐渐为历史的尘埃所淹没,以致在此后的岁月里,整整沉寂了几个世界之久。清代,大青山之名见于史籍(如《口北三厅志》),直至今日,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鲜卑等少数民族史上,大青山是一座值得书写的历史文化名山。

尚义县的大青山旅游区(尚义大青山的前世今生)(1)

尚义大青山

欢迎有共同情怀的朋友们@尚义大妞一起讲述关于你的故事

作者:尚义大妞,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