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平凡的世界》第一次出版的时候。人们在书中读到这样一句话: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而路遥也正如他所写的这句话一样,一直在自己所处的那个平凡的世界里挣扎奋斗着,才最终写下了这部激励了中国万千青年的鸿篇巨著,成就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一、在贫苦中出生,为理想而挣扎。

1949年冬天,陕西清涧县的贫困农民王玉宽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看着妻子怀里瘦弱的男婴,这个淳朴憨厚的农村汉子是既欣喜又忧愁,欣喜自然是不必说的,谁家媳妇生了娃能不高兴呢?可高兴之后就是忧愁了。此时正值新中国刚刚成立,土地改革还没完成,大多数的农民还在温饱线上挣扎,而陕北地区又地处黄土高原,更是地少粮少,每年打的粮食才堪堪够家里这几口人的温饱,而此时家里再添一口人,小时候还能顾的上,可再大一些怎么办呢? 看着妻子怀里熟睡的男婴,汉子忧愁的心情顿时又得到一些安慰,似乎是感受到了父亲的目光,男婴突然醒来,回头望向父亲,父子的目光在此刻交融,或许是感受到父亲复杂的心情吧,在多年以后,他把以父亲为代表的这一代农民写进了自己的书里。这个男婴就是路遥,汉子给他起的名字叫王卫国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1)

路遥与平凡的世界

在路遥七岁那年,父亲的担忧成为了现实,因为家里的情况实在是太过贫穷,父亲把路遥过继给了家庭条件稍好的大伯家,希望他能够去读书识几个字,就这样,路遥在村里读完了小学,并且成功的考进了延川县立中学学习,中学时期的路遥,非常喜欢读书看报,不仅阅读了许多国内外的名著,还看了大量的报纸,了解了国内外一些事情,便愈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家里的情况能供他上到中学就已经是艰难了,怎么还能允许他不劳动而跑到外面闲逛呢。中学结束后,路遥回到家务农,可是已经上过中学读过书的他脑子里已经有了外面的世界了,又怎能安心一辈子在这里当一个农民呢,于是路遥在说服家里人之后跑到了延川县城揽工,初入社会的少年自然是碰了一鼻子的灰,在延川揽工期间,路遥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这使得他对人生对社会又有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2)

青年时期的路遥

更深层次的观察和思考,为以后写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家里人看来,这样始终在外面揽工作不是长久之计,既然他不想当农民,那就应该找个正正经经的工作安定下来,于是,在家里大伯的走动下,在外漂泊两年多的路遥回到了村里当小学老师,在这段时间,路遥的生活过的是比较幸福的,物质上来说,当教师不仅能挣工分,还有不菲的工资补贴家用,温饱上得以解决,精神上来说,当教师算是国家工作人员,受到村里人的尊敬和爱戴,并且每当看到教室里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时,也会感觉自己是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而且在这段时间,因为不用为生计奔波,也有了空闲时间去读书看报,这使得他度过了一段幸福而又难忘的时光,也正是这段时光,让路遥重新燃起了读书的念头,在经过两年的准备后,路遥成功的考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这在路遥的人生中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此时的路遥,真正意义上走出了黄土高原,走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命运,走入了以前在书中在报纸中看到的那个广阔的世界。

二、在文学道路上攀爬的日子,从崭露头角到一举成名

进入延安大学以后,深知自己不足的路遥开始刻苦学习,发愤图强,大量的阅读国内外的经典名著,同时也开始了文学创作之路,而因为从小就爱读书,路遥在写作上面也是有一定的天赋的,早在高中时期,路遥的多首诗歌就已经被当时的陕西人民出版社收录到诗集《延安山花》里面,创作的短片小说也被发表在陕西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文艺》上,因此,他还受到了《陕西日报》的点名表扬,这一切,都让他备受鼓舞,让他坚定了文学创作的决心。在进入中文系后,中文系当时接到了省里发下来的政治任务,要求系里征集一些好的歌颂延安的诗,中文系的学子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而路遥也在其中,由于从小就爱读书看报,路遥的优势立马显现出来了,相比于其他同学,他阅读视野广,而且艺术感出众,每当同学们出现争议的时候都能提出独到的见解,为老师解决了许多问题,让同学们刮目相看,并且在课堂上,路遥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学生,经常发言,他的表达能力特别好,善于总结而又视野开阔,很快的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欣赏和认可,被推举为班长,在当班长期间,路遥积极参加并组织各种大型活动,他觉得,作为班长,是对同学们负有责任的,恰逢当时邓小平恢复总理职务,全国教育回暖,中文系提出要提高同学们写作水平,于是,作为班长的路遥开始为同学们组织文艺讲座,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当时已经成名的作家来到延安大学中文系给同学们做文艺讲座,谈文学鉴赏,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里,路遥为同学们创造条件去享受难得的文学大餐。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3)

延安山花

毕业以后路遥受邀进入《陕西文艺》编辑部成为了一名编辑,由于编辑部经常召开座谈会,路遥得以认识了许多有才华的创作者,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同时,路遥自己的创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在编辑部的一年多时间里,路遥先后在《陕西文艺》上发表多篇诗歌,使得编辑部的同事们都对这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刮目相看。在陕西文艺工作的这一年多,是路遥一生中文学创作的重要驿站,他在这里不仅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还受到了较为系统的文学训练,为以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1年夏天,路遥再次回到了家乡,看着家里熟悉的场景,又想到自己在延安大学求学的日子,回想起以前那种身在农村心在城市的精神挣扎时,路遥百感交集,突然有了创作灵感,于是在这样一种心境下,路遥在甘泉招待所开始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创作,那段时间,路遥每天写作18个小时,脑子里不断回荡着过去的种种,终于,路遥在21天后写出了那个叫高加林的年轻人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叫《人生》,这部短篇小说发表后,一举获得当时全国第二届中篇小说奖,路遥一战成名。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4)

《人生》

三、人生的意义就是在平凡的世界中铸就辉煌的人生

《人生》的获奖,给路遥带来了巨大的成功和荣耀,从此确立了路遥在文坛的地位,但是,通过这次创作,路遥好像被打开了任督二脉,之前一直苦苦思索的人生的意义终于在此时找到了答案,他决心要写一部能够献给他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的长篇巨著。于是,路遥从《人生》成功的幸福中抽身而退,选择开始更加艰苦的文学长征之路,潜心去创作《平凡的世界》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5)

平凡的世界最初版

1985年,路遥回到清涧县,在曾经担任过小学教师的那间院子里开始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开始他给这部书定的名字是《走向大世界》共分为三部、六卷、一百万字。为了创作这部书,路遥先后去读了一百多部长篇小说,除此之外,他还阅读了当时经济、政治、农业、商业、工业、等多方面的书籍。然后再去走访陕北的农村,并且还阅读了近10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的合订本,他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阅读,为了使书中的故事内容更贴合实际,他还去亲身接触各个社会阶层群体,体验各种社会生活,上到省委书记,下到普通百姓,只要能接触的就去接触,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准备,路遥才开始动笔写第一部。由于写作的地方条件艰苦,而他又给自己定下了每天的写作量,这使得他在写作的时候过于疲惫。第一部写完发表以后,由于情节并没有充分展开而且当时的文学风气中写实主义也不是潮流,所以并没有取得太大的影响,然而这样也并没有影响他创作的决心,他又投入到第二部的创作当中,在第二部的创作当中,路遥更加的殚精竭虑,这使的他在第二部创作完成之后身体彻底跨掉,这时的路遥已经得了肝病,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倾向,这使的他在改稿子的时候,就像一个垂危的病人一样半躺在床上,完全不是在用体力脑力工作,而是纯粹的意志力,死亡的阴影一直笼罩着他,但越是如此,他越想快些完成,就这样,路遥燃烧着自己的生命去进行着最后的创作。

1988年5月25日是一个注定载入文学界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是路遥创作完成《平凡的世界》的日子。为了庆祝路遥完成创作,他的弟弟和好友准备了一桌酒席,而在朋友们准备酒席的时候,路遥坐在书桌前静静地抽烟,往事浮现心头,六年的艰辛长征,对路遥而言,今天是一个收获的日子,在这一刻,路遥完成的不仅仅是一部书,而是他自己的人生。

路遥是如何写出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6)

路遥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矛盾文学奖,这部长达百万字的小说,真实的反应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中国全景式的农村生活,路遥将自己化身为孙少平、孙少安,在这部时代的画卷中为我们展现了他为人生奋斗的信念。成为一部流传广泛,激励中国万千青年拼搏奋斗的经典作品,而在《平凡的世界》获奖一年后,1992年的11月17日,路遥在弟弟的怀抱中离世,这位将自己的心血注入作品,燃烧生命去实现自己理想的作家 在自己平凡的世界中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