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枭首而亡的皇帝不多,而去世埋葬后,又被挖出来砍下头颅的帝王更是鲜见,偏偏宋理宗赵昀就是其中一位。
(宋理宗赵昀)
那么,赵昀的尸体被谁砍了头?那人为什么那么残忍?砍去的头颅又做了什么呢?
要捋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交代一下宋理宗赵昀其人。
赵昀既非出生纯正的皇室血统,更非皇子,只不过是个与赵家皇室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房亲戚。但最终却阴差阳错地坐上了皇位,这是怎么回事呢?
赵昀在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全氏带着他回到了娘家。本来赵昀的一生便应该在这种没落和潦倒中度过的,但吉人自有天助,就在此时,他一生中的贵人史弥远出现了。
宋宁宗有8个儿子,但偏偏全部夭折。不得已的宁宗,只好将侄儿祁国公赵竑立为太子。但赵竑又桀骜不驯,嚣张跋扈。不但和权相史弥远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还和宁宗的杨皇后也多有嫌隙。
在宁宗病重之际,史弥远在皇室宗亲里寻找赵竑的替代人选。经过多方打探,赵昀进入了史弥远的视野。宁宗驾崩后,赵昀废掉了太子赵竑,扶赵昀上位,做了皇帝。
虽说赵昀像做梦一般,从野鸡一下成了凤凰。但毕竟得位不正,加上自己的血统不纯,同时史弥远把持朝政十多年,在朝中盘根错节。所以,他实际上只是一个傀儡皇帝,朝中大小事务,都是由史弥远和杨太后操控。
赵昀选择了韬光养晦,小心翼翼地在夹缝中积蓄自己的力量。终于熬到了那俩人的先后归天,赵昀才真正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将朝政大权悉数揽入手中。《宋史》记载为“赫然独断”。
(史弥远剧照)
大权独揽的赵昀雄心勃勃,决心洗刷宋朝皇室的百年耻辱。
终于,赵昀等到了机会,在金人被蒙古揍得满地找牙的时候,赵昀乘机联合蒙古人,在金人的屁股上狠狠的来上了几脚,出了一口恶气,顺带将金国给灭了。
其后,赵昀和蒙古又因为分赃不均,相互咬了起来。结果自然是南宋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并由此和蒙人结下世仇。
其后的赵昀便在声色犬马、荒淫无度中度过了余生。1264年,赵昀去世,被葬入位于绍兴的南宋帝陵。
仅仅在十二年之后,蒙古人就攻陷了南宋都城临安。绍兴的南宋帝陵,也就落入蒙人之手。蒙元统治者为了彻底切断南宋龙脉,放任蒙人盗掘宋陵。故事的主人公杨琏真伽就此粉墨登场了。
杨琏真伽是一个番僧,时任江南佛教总管,深得忽必烈的信任。他在历史上可谓声名狼藉,臭名远扬。《续资治通鉴》说他“怙恩横肆、穷骄极淫”。
杨琏真伽在挖掘赵昀的陵寝时,曾遭到守陵人的拼死抵抗。结果,杨琏真伽命人将守陵人强行拉开,公然掘墓。守陵人最后只好一头撞死在陵寝的墓碑前,以身殉职。
(忽必烈剧照)
杨琏真伽打开宋帝陵寝后,将里面的财宝洗劫一空,又对泡在水银中尚未腐烂的赵昀尸体产生了浓厚兴趣,认定赵昀的尸身里藏有宝贝。于是他将赵昀的尸骨倒挂起来,沥出水银,但未发现财宝,于是愤而割下赵昀的头颅。
割下赵昀头颅后,杨琏真伽发现赵昀的头骨很大,特别适合做成佛教的法器。据说用人骨做成的法器,在施行法术的时候,不但可以向人警示世事无常的道理,还可以增强驱邪的效果,或者能更有效地施咒和控制他人。
杨琏真伽得到赵昀的头骨后,最终把它带回了蒙元都城,给它描金镶银,涂漆作画,做成了一件“饮器”,献给了忽必烈的帝师八思巴。
“饮器”由此在蒙元朝廷流转了近百年,直到朱元璋在1368年攻破元大都北京城后,才下诏命人多方搜寻,最终在元朝宫殿里找到了这件“饮器”。
朱元璋面对赵昀的头骨,想必心情是无比复杂的。因此,朱元璋决定将“饮器”暂时埋葬在南京,后又重新迁往绍兴,埋入宋帝陵。并对惨遭破坏的宋帝陵进行了重新修葺。
至于杨琏真伽的结局,史书中没有更多的记载。只知道他的盗墓行为太过猖狂,得到忽必烈的惩罚。忽必烈不但罚没了他的全部家产,还把他“械之于市,士民称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