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杨万里[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清新小诗,描写了初夏池塘的美丽景色,现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就收编了这篇文章。

在学习这首诗时,最常考的一个问题便是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大人们可能觉得这首小诗描写的景物直白而又简单,但是当下10后的这批小学生们可能从小生活在城市之中,他们没有见过天然的池塘、清澈的泉眼乃至真实的蜻蜓。所以家长们在讲解的时候只能跟他们去不停的描绘这些东西,对于大自然接触较少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晦涩难懂,毕竟让他们去想象也得基于见过的基础上进行。

此时,我对于这个问题突然有了另一个想法,古代的文人骚客的日常娱乐大多都是饮酒赋诗、品茶观景。在或悲愤或愉悦或惆怅之时都喜欢赋诗一首来抒发情感,回到这篇小诗,我们不难代入杨万里当时的场景。

一年级小学生书法诗词(从小学生诗词到书画的联动)(1)

春末夏初之时,午后闲逛至一处小小的池塘,此时你可能置身于池塘边的草坪或是一处凉亭亦或是一道小小的木桥之上。然后,你停下了你的脚步,背手远眺,池塘的远处有着一洼小小的泉眼,慢慢的在往外流着泉水,与池塘的水相融着,水流平缓,听不到声音。近处,绿树成荫,倒映在池塘的水面上,清风徐徐,水面微微波动,树叶也轻轻摇摆。池塘的水面上已经有了微微露头卷起的荷叶尖,飞舞的蜻蜓不时的停留其上。

一年级小学生书法诗词(从小学生诗词到书画的联动)(2)

如果,此时你把上面的景色脑补成一副水墨画,跟随着诗句,跟随着画面的展开,墨水散于纸面,一幅画卷便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你的眼前。

古人们的很多书画作品都是诗词相配,现代文章大多是内容多配简短插图,古代国画则是画完画题诗

其实我个是认为,很多中国古代山水绘画作品更像是现在的“全景照片”,不仅整体观看的时候协调富有美感,单看某一个局部的时候同样舒适美好不会显得突兀。而且很多长轴作品,例如著名的《千里江山图》,整体观看大气磅礴美不胜收,若顺着画面的徐徐展开来观看则有一种由静到动的感受。就像一部纪录片,画面慢慢推进,引人入胜。

一年级小学生书法诗词(从小学生诗词到书画的联动)(3)

《千里江山图》

我想这也许就是国画不同于其他西方绘画艺术的独特之处,早在几千年之前先人们就学会了用画笔表现出现今照片乃至视频所传达给人的感受。

一年级小学生书法诗词(从小学生诗词到书画的联动)(4)

图源网络侵删致歉

另一方面,这种感受不仅可以通过绘画来展现亦可以通过诗词用简洁的词汇去叙述丰富的画面和情感,再由书写进一步表现到书法作品之中,所以人们一直以来都说“书画同源”,我认为不单单指技法,还指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进行相同的表达。

我觉得无论是在学习书法、国画还是古代诗词文章之时,去尽可能的把自己设身处地的代入作者,想古人所想,想古人所见,想古人所情。那么对于我们去理解其文章作品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