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这首诗名为《题八咏楼》,是李清照的作品。别看她填词的时候,柔柔弱弱、悲悲切切,写诗的时候竟然有一股巾帼不让须眉的气魄。这是一首关注现实的诗,通过描写山河破碎、物是人非,抒发她的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李清照在战乱中四处漂泊,经历了太多困苦。她变得关注朝堂政事、百姓疾苦,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诗。

李清照写的诗生当作人杰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1)

八咏楼,位于浙江金华,始建于南北朝时期,曾经名为玄畅楼、元畅楼。南朝文人沈约曾经登楼欣赏江山美景,一时间诗兴大发,连写八首诗,名为《八咏》。后人为了纪念这段文坛佳话,把这座楼改称为八咏楼。

古人喜欢登楼远眺,俯瞰壮美山河。李清照来到八咏楼后,没有抒发思乡情,而是发表人生感悟。生活发生了巨变,李清照不再局限于爱恨痴缠的创作主题,她的创作格局发生了变化。她表面上说,不应为时局发愁。实际上,她有话要说,不吐不快。

李清照写的诗生当作人杰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2)

终于到了文人口口相传的风景名胜八咏楼,那就赶紧登楼远望,抛下心中的抑郁吧。山河残破之类的话题,留给后人发表意见吧。八咏楼靠近婺江,水系纵横,沿着水路可以周游南方三千里。这么重要的地方,一看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八咏楼所在地区的安危,关系到整个江南地区的安危。

李清照写的诗生当作人杰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3)

诗中提到的“三千里”是泛指,“十四州”是真实存在的。通过虚实对比,表达她对时局的敏感。想这一下,就能理解李清照的心态了。她真的不想再漂泊了,没有了亲人,没有了半生收藏,她已经无处可去。一旦八咏楼所在的江南陷入战乱,她就只能坐以待毙。到底是谁,让她遭遇了这些困窘。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南宋朝廷。

李清照写的诗生当作人杰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4)

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只考虑他们自己的骄奢生活,宁愿献上金银珠宝,大片土地,换取眼前的和平。李清照对这种投降的行为表示极大愤慨,一个平常只顾关心自己感受的人,也发出了嘲讽的声音。李清照再有才华,也无法在乱世中保护好自己。她关心国事,希望可以等到收复失地,返乡过上清净日子的那一天。

李清照写的诗生当作人杰 山河破碎物是人非(5)

一句“江山留与后人愁”,既是怨怼,也是警醒。面对残暴的敌人,一定要针锋相对,不能处处忍让。忍让的结果,只会滋生敌人的嚣张气焰。李清照可以看明白的道理,其他人应该也可以想到。遗憾的是,投降派在朝堂上人多势众,她的讽刺改变不了芸芸众生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