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陈熟美就是陈熟美,陈世美就是陈世美,陈熟美不是陈世美,陈世美也不是陈熟美。秦香莲的民间力量之所以那么大、那么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夫妻情感美满,不希望男人变成见利忘义的负心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下这个“小三”横行的时代,《铡美案》仍然不失为一个好故事,依然有着教化育人的文学或者戏剧终极功能。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陈世美有可能变成女性或者已经变成女性,但谁也不能否定这种功能的存在。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1)

电视剧《开封府》热播,又将人们引向了陈世美与秦香莲的话题。

戏剧的事情分明用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即:陈世美家境贫寒与妻子秦香莲恩爱和谐,十年苦读陈世美进京赶考,中状元后被仁宗招为驸马。秦香莲久无陈世美音讯,携子上京寻夫,但陈世美不肯与其相认,并派韩琪半夜追杀。韩琪不忍下手只好自尽以求义,秦香莲反被误为凶手入狱。在陈世美的授意下,秦香莲被发配边疆,半途中官差奉命杀她,幸为展昭所救。 展昭至陈世美家乡寻得人证祺家夫妇,半途上祺大娘死于杀手刀下,包拯找得人证物证,欲定驸马之罪,公主与太后皆赶至阻挡,但包拯终将陈世美送上龙头铡。

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好故事,否则,不会被人们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电视剧《开封府》虽然做了一些细节上的处理,但看得出来,不会在大的方向上有变化。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个陈世美却有人不断地为其“翻案”,认为其为官一生,颇有清政廉明之声,在在均州,甚至有在全国都很有名声。理由是:陈熟美不是陈世美,秦馨莲也不是秦香莲。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2)

然而,陈熟美是谁?即陈年谷(1625年—约1690年),字丰之,号熟美。湖广均州城(今湖北均县)人。其个人简历大约是这样的:

清顺治八年(1651年),陈年谷降清考取举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考取进士,经吏部考核选任直隶饶阳知县。任期三年后,吏部考核其成绩最优,升任吏部主政、郎中。由于政绩突出,陈年谷受满清主子顺治帝重用。康熙十年(1671年)后,陈年谷升任户部郎中、侍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携妻秦馨莲告老还乡。

这个是不会有错的,陈熟美不但做了官,而且官声不错,还夫妻恩爱,是个模范丈夫。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3)

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已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十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进士。初任河北某地知县,后因康熙帝赏识,升为贵州省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参政。在贵州为官时,同乡同学来投,谋取官职,他多次接待,并劝以刻苦攻读以求仕进。后因来投者多,难于应付,乃嘱总管家一律谢绝。有两个家住均州城郊秦家坡的士子,昔日与他进京赴考时,曾以钱物相助,因遭管家回绝,顿生报复之念,遂将社会上一些升官发财,忘恩负义而抛弃妻儿之事,捏在一起,加在他身上,编成戏剧《秦相莲》,在陕西、河南等地演出。

这些话的意思很简单,即“陈世美”混好了,但他的形象却被被丑化了,只是因为他的同窗好友(据说叫仇梦麟、胡梦蝶)从均州到京城找他求官,陈年谷对他们讲明道理后婉言拒绝。仇、胡大为不满,认为陈年谷在求学期间,他们曾接济过他,现在他仕途已就,反而忘恩负义,不念旧情。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4)

返回途中,仇、胡二人怀恨在心,在河南南阳遇上当地上演曲剧《琵琶记》。二人看到戏中所演的正是忘恩负义之事,于是计上心来,不惜花费银两,请戏班子按自己的意愿,把《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人公蔡伯喈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年谷,编造了一出他们认为赛过《琵琶记》的新戏,所以《铡美案》(又名《秦相莲》)也叫《赛琵琶》。

说到这里,我们大约都明白了,陈熟美这个人分明是被陈世美给弄“坏”了,而有人也路见不平地出来为其寻找“被弄坏”的证据:

第一种方法是以文学或者戏剧之道还文学或者戏剧之身。即清朝某年正月十六,有一个戏班子演《秦香莲抱琵琶》,看戏的人格外多,他们嫌戏文太短了,唱不到半天,不肯散去。掌班的没办法,只好在正戏前头加个《陈州放粮》的短戏。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5)

戏唱到中午,陈世美的家将韩琪受命追杀秦香莲,又放走秦香莲,韩琪自刎,秦香莲拉着儿女倒在血泊中……

此时,应该煞戏了但看戏的不肯走,大家齐声吼:“杀了陈世美!”砖头瓦块齐向戏台上打来。掌班的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不敢在前台露头,赶紧溜到后台。这时,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未下装,他问:“台下怎么啦?出了什么事?”掌班的一见“包公”,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他说:“快,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说:“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6)

如此一来,就把隔代的“包公”与陈世美搅和在一起,让人看到陈世美不是陈熟美,只是因为“观众”力量大的迫不得已。

第二种方法是找证据,用历史说话。主要是找陈世美或者陈熟美的历史资料,以证明陈世美不是陈熟美,进而说明是陈世美“玷污”陈熟美的好名声。在这方面有人下了大力气,据说丹江口市一位老人还找到了陈熟美或者陈世美的墓碑。据碑文记载,陈熟美或者陈世美为官清廉、刚直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那些强加在他身上的所谓嫌贫爱富、杀妻灭子之事,乃系嫉贤妒能之辈所为。因此,均县有“北门街不唱陈世美,秦家楼不唱秦香莲”的俗话。

历史与文字或者戏剧在这里被牢牢地拴在一起,打得不可开交,但我们要说的是,这么干是没有多少意思的,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戏剧就是戏剧,历史不是戏剧,但戏剧可以是历史,也可以不是历史。

秦香莲表达了什么思想主题(秦香莲为啥会有那么大的民间力量)(7)

陈熟美就是陈熟美,陈世美就是陈世美,陈熟美不是陈世美,陈世美也不是陈熟美。秦香莲的民间力量之所以那么大、那么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是因为从古至今人们都希望夫妻情感美满,不希望男人变成见利忘义的负心汉。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当下这个“小三”横行的时代,《铡美案》仍然不失为一个好故事,依然有着教化育人的文学或者戏剧终极功能。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陈世美有可能变成女性或者已经变成女性,但谁也不能否定这种功能的存在。

所以,秦香莲也只能是秦香莲,她不可能成为秦馨莲,与陈熟美和陈世美完全一样。而那些企图为陈熟美“证明”的人,其实在一开始就把历史与戏剧混为一谈了。如此,只能是茅台酒兑水糟蹋了两样好东西。(文/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