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1)

01

本系列文章,起点是正确认识计划经济在中国的真实情况,目的在于分析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历史作用和意义。关于这个作用和意义,在系列文章中已经反复说了不少。这一篇作为总结篇,从理论上做一点讨论。

核心观点是:群众路线和苏式计划经济之间的路线斗争,贯穿了前三十年,而且,“无意”之中,给后来的改革开放、建立市场经济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在这方面,路线斗争的双方,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并不存在一方进步一方反动、一方正确一方错误的区别。双方之间是分进合围、携手并进的关系。

虽然如此,群众路线肯定更重要、更根本。毛主席不大可能预见到后来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种种情况。他老人家之所以伟大,不在于预见一切,而在于他准确地抓住了当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或者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动员群众依靠群众。主要矛盾抓准了,次要矛盾就好办了。

之所以说群众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因为,群众路线和工业革命以来的大众社会,内核高度一致。因此,无论是推翻旧中国,还是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以及后来建立市场经济,都必须高度依赖群众。事实上,市场经济制度,如果良好运行的话,就是一种群众路线。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消费者主权。普通商品的消费者,基本就等于人民大众。消费者通过“购买”在市场中“用脚投票”,决定资源的分配。液晶屏幕,是交给诺基亚生产手机,还是交给苹果生产手机,由亿万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来决定。没有任何人能独断专行。可见,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其实就是走群众路线。

但是,市场经济和群众路线,并不总是相一致。

02

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人认为,中国人在计划经济、国有企业中待得太久,恐怕已经忘记了商业和经营,学不会市场经济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们大错特错。中国人适应起市场经济来,很快。没用多长时间,从生产到销售,从制造业到国际贸易,中国人都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高手。

中国人很快适应市场经济,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繁荣兴旺。最晚要从南宋说起,后来的明朝、清朝中后期,中国国内的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都非常兴旺。市场经济其实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珠三角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火车头。这种情况可不是新现象。几百年来,这两个三角洲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到了现在,只不过是领头羊换成了劲头儿更大的火车头——因为有了工业化。

第二个原因就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群众路线。因为群众路线,所以国家一直不是苏联那种锁死一切的高度中央集权,一直都保持了地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又有普及教育、医疗等重要措施,加之持续的政治运动对人潜能的激发。建立市场经济,对中国来说,实在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其实,这一古一今两方面的原因,是同一码事,那就是,中国很早就是一个平民社会,而不是一个等级森严、贵族分立、分层固化的社会。平民社会和市场经济,有水乳交融一般的内在亲和性。中国人对市场经济,从来都不陌生。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市场经济也是群众路线,如果新中国一开始就搞市场经济,岂不是一步到位么?

关于这个问题,前面文章从事实的角度做过解释,那就是新中国缺乏很多具体的条件。这里要从理论上做出分析和概括,那就是:市场经济是一种难以持续的群众路线。而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资产阶级法权。

03

资产阶级法权是马克思提出来的一个概念。马克思主义的来源之一是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继承了德国哲学家们说话繁琐复杂的特征,写书绕来绕去的。所以,直接看经典原著,不大看得懂到底是什么意思。

其实,结合现实理解,并不难。简单来说就是:资产阶级凭借他们的资产,会拥有很多合法的但不公平不合理的权力(权利)——法权;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资产阶级可以把钱转化为种种政治和经济权力。

媒体一般不敢得罪广告大户,因此也就不敢监督、批评他们。那些企业不必直接要求媒体怎样怎样,媒体自觉自愿地就会自我约束,别得罪投放广告的企业——得罪了,广告收入就没了。

重点在于,这个过程中,企业也就是广告大户没有任何违法的地方,全都是你情我愿自由选择。但这种表面上的公平,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公平。有钱投放广告的企业,就拥有了“免于批评权”。

有的网络平台,设立个栏目,把社会上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招去写稿做专栏作家。创作完全自由,平台不做任何干涉,并且稿酬丰厚。看上去似乎一片和谐,实际上,这就是资产阶级法权在发威——这些伶牙俐齿、有关部门都怵头的“意见领袖”,从此不会再骂这个平台一句。注意,没人干涉他们的创作自由,大家可都是“自由选择”哦。

电商平台的“二选一”,大数据杀熟,以及P2P等形形色色的金融投机者(我称之为“金融贼”),都是如此。他们可不是粗笨愚蠢的流氓小偷,他们的所作所为完全符合自由交易、自愿选择的原则。

P2P的每一份借贷、融资合同,都是双方自愿签订。如果国家固守“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神圣”的原则,那么警察军队法庭监狱这些国家机器,就成了资产阶级法权的帮凶和打手,帮助他们获取不义之财。

这么一来,市场经济制度还算什么群众路线呢?又怎能不堕落败坏呢?

04

资产阶级法权之所以难以应付,不容易解决,就在于它是人性自私自利那一面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包括你我在内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想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源尽量扩张自己的权力(权利)。可以说,这是人之常情。

1965年,毛主席批评卫生部:“卫生部的工作只给全国人口的15%服务,而且这15%中主要还是老爷。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或城市老爷卫生部好了!”

看,新中国的干部虽然都是革命者,但一旦有可能,也禁不住要把掌握的资源用来扩张自己的权利,不顾别人的权利。如果不加以人为控制,任何群众路线和革命事业,都难以为继。

贫富分化、等级分化,有内在的自我加速的趋势。没有外来干涉,任其自由发展,社会很快就会出现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固化的权力分布——“有高薪阶层,必有低薪阶层”。由于人的能力和运气不相等,市场经济自由运转不久,必然出现贫富分化。贫富分化本身或许无所谓,有所谓的是,贫富分化必然造成权力等级分化,然后就是人剥削人、人压迫人。

所以,在新中国农村的合作化运动中,毛主席一直高度重视防止贫富分化。看起来,这妨碍了经济效率,也不公平;但实际上,正是更大的、可持续的公平。这也是中国的大陆性原住民国家,相比殖民主义国家的一个核心差异。在原住民国家,大家的日子是要世世代代过下去的。为了短期效率而牺牲社会的共存共容性,太得不偿失了。

如果没有认识到资产阶级法权的危害,以及克制资产阶级法权的困难,就会以为,任由人们自由发展,自然而然就可以得到一个好的市场经济。但世界各地无数失败案例已经反复证明,因为有资产阶级法权,自由发展并不能产生一个好的市场经济。

很多人认为,市场经济一定要建立在“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基础上,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恰恰充分证明了一点,好的市场经济要建立在对私有制的合理限制上。私有制不受限制,“自己挣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市场经济反而不保。

虽然资产阶级法权很难克制——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自私自利很难克制,但只要贫富差距不大,富裕者的资产总额不太多,问题也不会太严重,或者可以通过正常的国家治理来纠偏。

但是,如果贫富差距太大,或者富裕者的资产总额太多,情况就完全不同了。简单来说就是:一万一百万是钱,一亿十亿是资产,一千亿一万亿就是权力。而对权力,一定要有其他权力来对冲来控制,否则,它必然成为危害社会的洪水猛兽。

05

或许可以得出关于资产阶级法权的政治定律:

资产阶级法权定律一:如果没有有效的约束资产阶级法权的政治机制,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必败。

资产阶级法权定律二:已经建立起来的市场经济制度,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资产阶级法权,市场经济就会堕落败坏。

这两个定律,提供了全新的思考角度和范式。

从原教旨市场经济的角度和范式来讲,即使承认某些国家干预是有必要的,但国家终究是“必要的恶”,也就是说,理想情况是国家干预为零。达不到,或许可以接受,但毕竟是遗憾,是不完美。

而新的思考角度和范式则认为,政治上对资产法权的控制,不但不是遗憾,反而恰恰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就好像铁轨对火车,不但不是约束限制不完美,反而正是火车可以高速行驶的前提条件。国家不是“必要的恶”,国家是必要的善。没有国家,就不会有市场经济。国家治理不力,也不会有好的市场经济。

进一步展开,市场经济其实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高级市场经济,也可以称为强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一方面价格规律是资源分配的主要力量,同时,资产阶级法权被国家权力严格限制,最大限度地减少“钱转化为权”。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最大限度地保持在经济范围内。“犯规越界”超经济竞争的情况,最小化。

另一种市场经济,就是低级市场经济,或者称为弱市场经济。这种市场经济,任由人们自由竞争、自由选择,对资产阶级法权不作控制。结果就是:首先是很快贫富分化;接下来,就是按照资产分配政治权力。人们的竞争,不局限在经济领域,而是扩展到政治、文化乃至军事领域——毕竟,军事政变也可以看作是一场创新。政府军和叛军之间的厮杀,也可以看作一种自由竞争。

06

明确了这两种市场经济的区分,就能看出,我国从一开始建立的就是强市场经济制度。而前三十年为此做了充分的制度准备。国家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市场的管制,也就是没有放松过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控制——虽然这个概念很少提。

很多发展中国家和转轨国家,之所以建立市场经济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上述第一条。一些发达国家,之所以逐渐陷入停滞,社会方方面出现堕落和败坏,原因就在于上述第二条。我国的成功和伟大复兴,充分证明了他们做错了什么,和我们做对了什么。

从这个角度,也就说清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内在一致性,用文件的话来说就是:“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建国以来几十年,一以贯之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计划和市场是低一层级的技术性概念。

实际上,强市场经济和弱市场经济也是多余的概念。早已有现成的概念,那就是:强市场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弱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不但符合中国国情民情,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最先进、最高级的社会制度。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李子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