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很早就产生了民歌,也使得中国很早就形成了诗词的文学传统。在这样的传统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民间的歌谣和文人诗词的创作并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态势。
我们从《诗经》当中就能够看到,民间歌谣和诗词发展几乎起源于同一个源头。在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笔下,更是诞生了以《竹枝词》为代表的系列文人创作的民歌风味的唐诗。这样的诗词大多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甚至可以唱出来。其内容所表达的都是对日常所见镜像的直接反映,充满浓烈的生活趣味和民间气息。
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首词就是如此,虽然不知道作者是谁,虽然这首词知名度也谈不上很高。但是其中有着鲜明的民间诗词的特点,而且还渗透着物理知识,贴近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体验。
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首词的题目是《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只知道大概产生于五代时期,但是具体的作者已经找不到是谁。这首词入选宋词300首,是其中经典的婉约写景诗词。跨越千年的历史,这首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以及独特的经历和体验,我们也都能够感知,而且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更是今天的我们每个人都感同身受的。
甚至在初中刚接触物理的时候也会学习到。
诗词的一开篇。就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一叶扁舟江中漂流的景象,“五两竿头风欲平,长风举棹觉船轻”,抒情主人公撑着长篙顺着风在江中漂流。因为是顺江而下,船撸船帆不怎么动,就可以迅速前行,甚至觉得船舶变得非常的轻盈。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顺风扬帆,乘风破浪。没有任何的人工动力,船却能够迅速的通行。人在船上不必费力,就能让船只自由飘荡,这实在是一件很赏心悦目的事情。
这首词最精彩的部分还在于下片。“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抒情主人公放下手中的船桨,坐在船头欣赏两岸的美景。江水波光粼粼,多有闪烁。看两岸的山,就好像迎头向船、向诗人走过来一般。
“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但是等到诗人仔细看山之时,才发现原来并不是山扑面而来,而是船一直前行。
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我们曾经学过一个叫相对静止的概念。参照物的不同,可以分辨出另外的物品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在词中,诗人把自己和船视为静止的,所以才会感觉到青山迎面而来。不过再仔细一看,原来山是静止的,这才发觉原来是自己的船还在急速行驶。
这就是渗透在其中的物理知识,也非常贴合每个人的生活体验。诗词的押韵比较自由,并没有特别用心的雕琢,有着浓厚的民间诗词风味。诗词中轻快的节奏,传达出船夫愉悦的心情。其中不乏重复的字眼,而且用词用字都极为自由、朴素明快,这都是民间诗词的重要特点。
也正是因为这首词能够表达出行船人轻快的心情,写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而且符合每个人的极致追求。也才使得这首词得以入选宋词300首,流传后世千余年。
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