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兵法中有一条重要的作战原则,那就是“为将者,重在因利而制权也”。何谓“因利而制权”?简单来说就是要懂得随机应变,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战略战术。

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汤阴战役,我军将领尤太忠及时调整攻城战术的做法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理念。

那是在1947年5月1日凌晨5点,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正式向敌人驻守的汤阴城发起了总攻。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1)

在我军按计划开始炮火急袭之后,六纵副司令员韦杰突然从望远镜中发现一件让他大吃一惊的事,我军一支部队竟然提前向汤阴城发起了冲锋。

指挥作战的六纵政委杜义德勃然大怒:步兵冲锋的命令根本没有下达,哪个部队这么大胆,竟敢擅自出击!

韦杰立即派出通讯员去了解情况,得到的回报却让他哭笑不得。

原来提前发起冲击的部队是六纵十七旅四十七团一营,他们在这次作战中担负攻坚重任。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2)

此次攻打汤阴城是六纵首次动用大量火炮参与攻城,但不少作战单位还缺乏步炮协同经验。炮声隆隆中,四十七团一营有些过于兴奋了,以至于看到城墙被炸开一道缺口后,竟率先冲了出去,却忘了应该等炮火急袭完毕、攻城总指挥下达命令后再出去。

总之,这是一个不应当出现的低级错误,而它偏偏就这样发生了。

更糟糕的是,一营的贸然出击不但没有从缺口中突入城中,反而在敌人的炮火反击下造成大量伤亡。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3)

杜义德怒不可遏,亲自把电话打到十七旅的指挥所去,把他们狠狠骂了一顿,又打电话给十六旅指挥所,提醒他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十六旅接电话的人是副旅长尤太忠,他听完杜义德通报的情况后,主动提出了一个建议。

“政委啊,虽然第一次攻城失败了,但战斗不能停,咱们是不是干脆换个打法?”

“换什么打法?”杜义德有些意外。

“过去咱们攻城老是老一套,先炮轰再爆破再冲锋,就算敌人也傻子,也已经摸透了,该变一变打法了。”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4)

“嗯……有点道理,”杜义德说,“那你觉得该怎么变?”

“这事儿咱们十六旅研究过,我们的意见是来一招‘瞒天过海’……”尤太忠知道这个词有点抽象,连忙解释道,“就是故意搞几轮忽远忽近的炮火急袭,打完不急于爆破和突击,让敌人难辨虚实。等他们思想上麻痹之后,再突然从侧面攻城……”

杜义德听罢连连点头:“这个办法不错,就按你说的办,我马上通知十六旅和炮兵部队,注意步炮协同再用你的‘瞒天过海’之计进攻!”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5)

副司令韦杰和十六旅旅长李德生都对尤太忠提出的建议表示欣然赞同,各部队立即按照这一思路调整进攻部署。

当杜义德再次发起总攻命令后,炮兵部队不再向汤阴城一股脑地倾泻炮火,而是忽东忽西、忽远忽近、忽强忽弱地开炮,让城内的守敌根本摸不着头脑、搞不清主攻方向。

如此这般五六轮“佯攻”之后,十六旅、十七旅同时派出多支突击队,从不同方向向城内发起冲击,让已经被炸得晕头转向的敌人根本无从防范。

十六旅四十六团三营九连如同一把出鞘的宝剑,率先从南门外冲进缺口,登上城墙。

旅长下死命令拿下岭东高地(副旅长献上瞒天过海之计)(6)

当敌人向西门疯狂涌过来时,尤太忠亲自指挥四十六二营战士组成的一支火力队,用前不久从敌人那里缴获的燃烧手榴弹开路,引领着团主力完全攻城了南门。

没过多久,激烈的巷战也结束了,汤阴城内的守敌全部被歼,臭名昭著的孙殿英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在战后的总结会上,杜义德对尤太忠在攻城陷入僵局时献上的“瞒天过海”之计给予高度评价,称赞他懂得“因利而制权”,善于打破常规,创造新的战法,让整个纵队打破了僵局,取得了一场意义重大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