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小超市一年以来,95后腾超没在凌晨2点前关过门,但他乐在其中:“开店最怕没生意,只要有订单,再忙再累也高兴。”
去年4月,腾超“裸辞”回到家乡合肥蜀山区,开了一家小超市。与传统的超市不同,他瞄准了即时零售的消费特征,将线上和线下融合经营。经过一年打拼,小超市月营业额已经达到50万元。
和腾超一样,一批年轻人正回归家乡,投身便利店、蔬菜、水果、医药等看似“传统”的行当,借助即时零售的新业态,让这些实体小店重新焕发出生机。
“传统小店是刚需基本盘”实体小店是经济社会活动中微观具象、最具活力的个体,这些“毛细血管”对于市场的冷暖变化也最为敏感。
过去几年时间里,陆续有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复盘自己开小店失败的经历。其中,案例最多的,是咖啡店、烘焙店、奶茶店、花店。
“网红店开得最多,倒闭也可能最快。很多网红店在刚启程时,就偏离了轨道。”腾超说,不少店主空有情怀,却没有真正做好创业的准备,开店只是为了“很美好很小资”,但“梦想”和现实往往难以两全。
“最满足居民刚需的,才最可能扛住市场的变化。”腾超在杭州打拼期间,就持续调研超市行业。他注意到,在疫情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把“外卖当快递用”,从而催生了扎根本地供给的即时零售模式。察觉到这一消费趋势的变化,腾超决定回家创业,开个小超市自己做老板。
由于主做线上外卖订单,腾超在选择店面时,不再以传统的临街旺铺、人流量大、装修通透为标准,而是以3至5公里的线上用户密集度和人群画像作为重要参考。
“省下房租、装修成本,就有更丰富的资金铺货。”腾超说,“对于线上的用户而言,商品种类多比库存量大更重要。”
腾超总结发现,从酒水饮料到日杂百货,商品种类越丰富,能被满足的需求就会越多,被用户搜索、复购的机率也就越高。
“疫情影响下,实体门店客流不稳定,但顾客对日用百货、快消品的需求还是旺盛的。”腾超表示,疫情加速了线上线下融合的消费形态,能很大程度帮小店和顾客连接起来,直接促进销售额的增长。
经过一年的运营,今年以来,腾超的超市月销售额已稳定在50万元。
▲即时零售业态的迅速发展,为实体店开拓了复苏、壮大的新路径。摄影:王恭
“平价才是消费主流”在腾超为顾客准备生活必需品时,同为95后的武烨东,正忙着打包这个夏天被热议的另一种“刚需”。
今年入夏后,“雪糕刺客”成了众矢之的。从钟薛高66元的一支雪糕,到茅台推出同等高价位的酒味雪糕,由高价雪糕引发的讨论和社会情绪持续蔓延。年轻消费者纷纷呼喊:平价雪糕到底都去哪了?武烨东笑称,“都在我的店里!一块钱一根的有三四十种。”
两年前,武烨东拿出工作积攒的10万元,在太原解放路上开了一家雪糕批发店。店名虽是“批发”,武烨东开店面向的却是大众消费者。“叫‘批发’能让人知道你便宜,走平价路线。”武烨东解释说。
“小时候夏天想吃雪糕,爸妈都会到批发市场买一大袋雪糕放在冰箱里。”武烨东观察发现,身边的便利店越开越多,便宜的雪糕却越来越难找寻,“线上线下一起专卖平价雪糕,应该是门好生意”。
线下,他在较为繁华的解放路租下80平米门面房,在每台冰柜上都显著写出每款雪糕价格。线上,他在开店之初,就接入美团等外卖平台,按价格明确分类:1元区、2元区、3元区……最高是“6元以上”。
“今年上半年多地疫情反弹,消费者开始尝试通过外卖购买商品,同时,‘雪糕刺客’的价格不透明问题在线上也可以顺利解决。”武烨东说,公开透明的价格和额外的优惠,让更多客群开始尝试点雪糕外卖。
当下消费逐渐复苏,一个个像武烨东这样的实体小店,成了消费者真正的“护卫”。武烨东说,从线上销售数据来看,平价还是市场供给的主流,也是消费者的主要消费需求。
如今,武烨东的雪糕小店,不仅获得附近居民的青睐,每月能在美团等平台销售3000多单,外卖占比近四成,日营业额超1万元,成为美团平台上太原杏花岭区超市便利人气榜第1名。武烨东说,扣除掉房租、电费成本,每月可净赚4万多元。
▲雪糕批发店里,扎堆的外卖订单等待骑手取货。摄影:王恭
“新地图才能找到新大陆”店主从冰箱拿出新鲜的瓜果,戴上手套在案板上现做果切,熟练地接单、备货,再把一些水果小赠品装进袋子,一并交给外卖骑手。
在上海人头攒动商业区看到的这一幕,被安徽马鞍山一名小女生看在眼里。
“在三线城市能不能行?”裴裴暗自琢磨。她的父母1991年在马鞍山开了一家传统水果店,这门生意在经营了近30年后遇到了危机:连锁品牌水果店大规模铺设线下渠道,一开就是十几家,给本地单体小店带来很大冲击。
如何在留住老客的同时,尽快拓展新客群?裴裴从父母手中接过接力棒,决定开辟另一“战场”——上线即时零售,通过外卖找用户。
度过艰难的起步期后,裴裴很快摸索出一套有效逻辑:“最重要的是引流,比如爆品、评价、水果图片之类,就很能吸引顾客下单。新顾客一旦习惯了线上下单极速送达后,很容易转变为粘性消费。”
不少老客消费的习惯,都被裴裴记在心里。有位恋旧的顾客,每次点单都一模一样,陪伴小店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店里来了新鲜的时令水果,老客们甘当“试吃员”。在老客的带动下,“自来水”顾客越来越多,销量也快速累积起来。
裴裴的规划很快有了回报。白天有西瓜、毛桃、菠萝等时令水果的订单接连不断,晚上送往周围网吧、娱乐场所、酒店的果切让骑手络绎不绝。
如今,裴裴家的水果小店,成为马鞍山线上销量第一名,月销超过一万单,被顾客称为“神奇小店”。
▲裴裴的水果店在外卖平台的月销量超过一万单。
从线上引流曝光、口碑积累,到精准匹配消费人群,即时零售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将本地的实体小店与本地消费者串联起来,使得本地的消费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
“老话说,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裴裴说,幸运的是,自己是率先拿到“新地图”的人。
“即时零售”对于很多行业而言是个新鲜词汇,但许多像裴裴一样的95后新一代店主,已经通过实践发现了线上线下融合对于实体门店的放大作用,开出一家家“神奇小店”,生意越做越旺。
裴裴感慨说,在“万物到家”的时代,即时零售这个超级内核,将成为本地实体零售小店的“新标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