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边是1076万“难兄难弟”,一边是各企业的“开源节流”,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处境的确是不容小觑。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很多毕业生都会深感迷茫,因此有些毕业生为了能不被“剩下”,刚一毕业就草草地找了一份工作,想着抓紧步入“打工人”的行列。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1)

但进入到工作岗位之后才发现,很多方向都和自己预期截然不同,于是无奈又选择离职,结果一来一回之间,毕业生就因为缴纳了社保,失去了“应届身份”。

而一旦没了“应届身份”,毕业生们浪费的可就不仅仅是时间,还意味着将和很多就业岗位无缘,正在求职的毕业生们最好早一点了解,以免将来追悔莫及。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2)

不要小瞧“应届身份”,一旦浪费了,也就意味着和很多工作无缘了

首先,国企校招肯定是不用想了,校招顾名思义就是专门面对应届生开展的招录,一般有4、5月份的春招和9、10月份的秋招两个高峰期,是毕业生进入国企的最佳时机。

但如果毕业生一毕业就缴纳了社保,失去了应届生身份,那么9、10月份的秋招肯定是想都不用想的,就算毕业生能力出众,也直接在报考门槛那里就被卡掉了。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3)

其次,大部分事业编制岗位也将无缘,事业编其实和国企差不多,大部分都是只想面应届生的,但是相比国企而言,事业编的招录还算宽松,并不绝对。

但事业编制不要求应届身份的岗位,往往会要求毕业生有同行业的工作经验,所以毕业生想在失去应届生身份之后报考事业编,没有工作经验也很难符合报考门槛。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4)

最后,失去应届生身份之后,虽然还可以继续报考公务员,但是竞争优势却没有了,像2022年国考中的3.12万个岗位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是定向招录应届生的。

如果毕业生拥有“应届身份”的话,报考这些定向岗位,竞争压力也会小很多,但如果已经缴纳过社保,就只能按照往届生选择岗位,竞争压力可以说直线上升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5)

除了这些相对来说比较热门的岗位以外,还有像“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这种为了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岗位,一旦毕业生失去应届生身份,也基本上等于无缘报考了。

毕业生应先择业再就业,牢牢把握“应届身份”,争取做到“稳中求胜”

看到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涨,刚离开校园的大学生肯定会有一些迷茫,在选择工作的时候,也肯定会有些沉不住气的,想着能上岸就不错了,还挑什么?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6)

这个想法如果放在毕业第二年第三年可以有,但是毕业第一年,其实真的不必这么想,当毕业生还有应届身份的时候,其实完全可以考虑从多个方面去争取就业机会。

大可以先把目标定得高一点,放在考公考编以及国企上,先努力争取一年,如果能够上岸,和理想的工作岗位实现双向奔赴最好,不能的话,第二年再认清现实也不迟。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7)

当然,这也需要获得家长的支持,毕竟这一准备,可能真的就是一年,家长还需要为学生贴补一些生活费,但这个付出其实还是值得的。

大学生如果选择参加社招,应该提前做好哪些功课,才能避免“踩坑”

首先,决定面试之前,先背调一下公司,了解一下企业的经营情况以及风评,如果存在明显问题,可以及时止损,如果情况不错,也能知己知彼。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8)

其次,面试时领导“画大饼”的,要谨慎选择,如果一个企业对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来了能当多大多大的领导,能赚多少多少钱,那多半就是在画饼。

如果毕业生奔着这些入职,那么将来恐怕会后悔,所以比起关注这些虚无缥缈的,不如关注当下的收获,不管是薪资还是经验。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9)

最后,面试的时候,可以委婉地问一下企业的人员流动频繁不频繁,如果人员流动频繁,多半会有一些隐形问题,要么是待遇要么是工作范围。

笔者寄语:

很多同学觉得自己是应届生,没有工作经验,所以求职应该“低人一等”,但其实恰恰相反,就是因为大家是应届生,所以在求职时,反而更具优势,所以毕业生们千万不要妄自菲薄,条件允许,可以先择业再就业,谨慎选择自己的未来。

失去应届生身份会更难找工作吗(不要小瞧应届身份)(10)

话题讨论:你觉得大学生的应届身份重要吗?欢迎留言评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