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 第275窟建成于北凉,与另外的268、272两个窟合称北凉三窟,是莫高窟现存开凿年代最早的洞窟之一。窟内有一尊交脚弥勒的塑像,塑体充满着犍陀罗式的风格,非常珍贵,而壁画中有很多本生故事,体现着舍身求法的境界。壁画的绘画手法为晕染法,也叫凹凸法,线条的外侧颜色深,里面颜色淡,以此体现出立体效果。而由于年代久远,内侧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所以体现出粗犷的线条,是敦煌壁画最早的绘画艺术。在题材丰富的壁画中,就有一幅“出游四门图”。
莫高窟 第275窟 出游四门 画面左侧是南北朝时期典型的宫阙建筑,一人骑马刚刚走出城门,他头戴宝冠,并散着头光,双手伸向前方。一位上身坦露,下着长裙的人物站在画面中央,作为画面的链接点,左手向前伸出,指向了旁边的老人。老人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发白的头发和胡子表现出他的老态龙钟,一手按住腹部,一手上举,正在娓娓道来。上部是一身呈U形的飞天,姿态僵硬,缺乏动感,是早期飞天的真实写照。
敦煌莫高窟220窟 这幅画面是根据《修行本起经·游观品》记载绘制的,经文中讲到: “千乘万骑,始出东城门。时首陀会天,名难提和罗,欲令太子速疾出家,救济十方三毒火然,愿雨法水,以灭毒火。难提和罗,化作老人,踞于道傍。头白齿落,皮缓面皱,肉消脊軁,支节萎曲,眼泪鼻涕,涎出相属,上气肩息,身色黧黑,头手疣掉,躯体战慑,恶露自出,坐卧其上。太子问言:此为何人,天神寤仆,仆言老人。何等为老,曰夫老者,年耆根熟,形变色衰,气微力竭,食不消化,骨节欲离。坐起须人,目耳聋,便旋即忘,言辄悲哀,余命无几,故谓之老。太子叹曰:人生于世,有此老患,愚人贪爱,何可乐者。物生于春,秋冬悴枯,老至如电,身安足恃。”
敦煌壁画 悉达多太子成人后,看到人世间的各种困苦,经常苦思如何才能解脱众生苦难。太子虽有众妃相拥,乐舞相伴,却依然闷闷不乐,时有出家的念头。国王见状十分忧虑,为了打消太子出家的念头,令太子“出游观于治政,以散道意”。天神难提和罗,想要太子尽快出家,救济百姓,于是就在太子出游四门的时候,分别化为老人、病人、死人和僧人,演说人间诸多苦痛,指明唯有出家修道,方得解脱众苦的道理 。因此,这个佛传故事指的是天神精心导演了一场生活剧,想引导悉达多太子早日出家,最终,悉达多想要出家的愿望更加坚定了。
(来源:李江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