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狮是一种东亚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源于中国。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作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张庆典、迎春赛会等,都喜欢打锣打鼓,舞狮助庆。

舞狮子酷似真狮的北狮吗(舞狮子酷似真狮的北狮)(1)

舞狮亦跟随着华人移居海外而闻名世界,马来西亚 、新加坡等地相当盛行舞狮。聚居欧美的海外华人亦组成不少醒狮会,每年的春节或重大喜庆,他们都会在世界各地舞狮庆祝。

(由来)

舞狮起源众说不一。神话传说是以前山中出现狮子,吃掉村庄内的村民,后来村民学会武功,格毙狮子,村民模仿狮子的形态而成为舞狮;亦有神话版本说是如来佛把狮子引走,因此南狮中常有“大头佛”引领狮子。亦有传说有村民以纸扎狮子及锣鼓驱走年兽,演化成为舞狮。

北狮

北狮的造型酷似真狮,狮头较为简单,而狮身披金黄、橙、红色毛。舞狮者的衣服、裤子、鞋都会披上毛,故而未舞看起来已经是惟妙惟肖的狮子。一般来说二人舞一头狮子,但若是小北狮则是一人。北狮表现灵活的动作,与南狮着重威猛不同,主要是以扑、跌、翻、滚、跳跃、擦痒等动作为主,甚至利用台凳、踩球、摇摇板等道具。

北狮一般是雌雄成对出现,狮头上有红结者为雄狮,有绿结者为雌性。由装扮成武士的主人前领,手拿绑有彩带的狮球。有时一对北狮会配一对小北狮,小狮戏弄大狮,大狮弄儿为乐,尽显天伦。北狮表演较为接近杂耍。配乐方面,以京钹、京锣、京鼓为主。

南狮——

舞狮子酷似真狮的北狮吗(舞狮子酷似真狮的北狮)(2)

南狮

南狮又称醒狮,造型较为威猛,舞动时注重马步。南狮主要是靠舞者的动作表现出威猛的狮子形态,一般只会二人舞一头。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眼帘,嘴都可动。严格来说,南狮的狮头不太像是狮子头,有人甚至认为南狮较为接近年兽。南狮的狮头还有一只角,早年甚至以铁制做,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南狮,历史上由唐代宫廷狮子舞脱胎而来,五代十国之后,随着中原移民的南迁,舞狮文化传入岭南地区。明代时,醒狮在广东出现,起源于南海县。现流传于广东、广西及东南亚各国华侨中间;在广东境内主要分布在佛山、遂溪、广州等县市。

(各地舞狮)

福建林坊——

林坊青狮属北狮武功狮,俗称公狮。其狮动作灵活敏捷,狮头内可藏兵刃作质牌使用,可攻可防。掌狮头和掌狮尾两人,动作配合默契多变,模仿雄狮的各种姿态,惟妙惟肖展示力与美的艺术结合,是客家人原生态传统武术文化遗产。

1989年林坊林氏成立“林坊武术协会”是连城县最早成立的武术协会。武术协会成立后,设有狮队12个,龙队10个。林坊武术协会组队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县组织的各项比武活动,并多次获得奖牌。

广东阳江——

阳江舞狮是舞狮中的一种,源于广东省西南沿海,结合本地的文化发展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

阳江舞狮的习俗与众不同:一是大年初一清晨的狮子拜屋。这是因为当地人认为狮子威武勇猛可以驱逐那些躲在屋里的邪魔,有“旺屋”作用,可以迎来一年的好运气。而造成新屋,也会特意邀人舞狮,进行“旺屋”。二是舞狮求子。因为阳江语音中“狮子”与“是子”谐音,所以想要求子的年轻夫妻,也会请人舞狮,而且还要狮子进入卧室滚床,这叫“狮子上床”,意思是“是子上床”,是生子的好兆头。三是狮子“采青”。当地狮子“采青”有时候会换成“采椰”。采青很有难度,是让“狮子”沿着人梯向上爬,把主家在楼上用竹竿高高地挑起来一个大红包和青菜张口“吃进口中”。而“采椰”难度更大,必须把上面悬挂的椰子打开才行,无论是用牙齿还是用拳头,都得有真功夫才行。从这种特殊的采青形式上,我们可以看出阳江舞狮的高超技艺。

河北徐水——

徐水县北里村舞狮可说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北狮狮舞之乡的美称。明清时期就以花会的形势在张家庙会逢年过节,重大事件等场合中演出。

徐水狮舞分为文狮和武狮,文狮表现狮子的静态和性格温柔的一面,恐吓时的怕,互相亲密时的吻,期待时的盼以及搔痒,舔毛,伸腰,打滚,掏耳朵,打舒张等,形态细腻逼真,憨态可拘,真得是惟妙惟肖。

武狮正是以技高一筹,通过狮子的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表现狮子的动态和性格凶猛的一面,尤其是梅花桩、三狮踩球的表演,更是独具匠心,惊险纷呈,令人叹为观止。

几十年来,徐水为国家和兄弟省市培养输送了大批的专业舞狮演员和人才,传授帮教了大批的狮舞团体,在京津冀一带享有独一无二的美誉。

武汉黄陂——

僵狮子是一种流行于湖北的黄陂和孝感两地一带元宵节的一种民俗活动。僵狮子也称“将军狮子”(舞狮者叫“将军”或“马脚”)。僵狮子表演很特别,他们的跳跃在很多人看来仿佛是在打太极,僵狮子 即“马脚”在香熏过后,处于半清醒状态,仿如天上神仙附身,舞狮者就变得非凡起来,很有祭祀的味道。特别是十五的夜灯最热闹最精彩,僵狮子不仅会爬到堆成山的桌子上,还会叼咬蜡烛,从煮开的柴油里拿取吉祥物等等;狮子还会到每家每户去游玩,每家的当家人都会拿出烟花和爆竹迎狮,然后旁边有个长老说灯彩以图吉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故热闹非凡,是湖北黄陂独特的文化遗产。

湖南长沙——

湖南属于我国中部地区,介于舞狮派系的南北分支处,20世纪80年代前湖南只有民间北狮表演社团,后引入广东南派醒狮技术并结合本地舞狮的技法,不但继承了南派醒狮的高空梅花桩舞法,还新创南狮北舞、醉狮、南派威风锣鼓等;在湖南各大媒体受到广泛好评,并多次受政府委派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

广西田阳——

田阳舞狮具有世家相传的特性,传统特色保持相对完整,最难能可贵的是,田阳舞狮在近代的发展中,不拘泥于单一的传承,而是在传统舞狮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提高了技术含量,增强了观赏性。有史料记载以来,它已经流传了450多年,并逐渐由建国初期以拜年、庆典、助兴为主的地面舞狮发展到拥有“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金狮雄风”等一系列绝技的高空表演,并频频涉足体坛,誉满全国及海外。

浙江新昌——

新昌的狮舞资源极为丰富,也爱用“舞狮”这种方式来期盼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年景。所以,县域内的舞狮队众多,较有名气的有儒岙镇的洪塘狮舞和上道地狮舞、城南乡的下洲狮舞、大市聚镇的寨岭黑毛狮子等等。

上道地村的狮舞活动自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已成气候,至今一直没间断。上道地狮舞班一般有13-16人,其中乐队3-5人(可转换交替)。一般在晒谷场上表演:一位队员荡起一个抛向天空的彩球,两位队员忙钻进狮子皮里面,一个舞起狮头,一个把好狮尾,一头凶猛的雄狮就腾空而起追逐彩球,踏着鼓点乐声,摇头摆尾,威风凛凛,狮子诙谐有趣的生活化状态以及舞者高超的舞狮功底即刻淋漓尽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