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小吴来源大小吴的数学课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阿基米德三角形最全结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阿基米德三角形最全结论(数学之神阿基米德与他的弓形)

阿基米德三角形最全结论

作者|大小吴

来源大小吴的数学课堂

1 阿基米德与《抛物线求积法》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享有“力学之父”、“数学之神”的美誉,其脍炙人口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阿基米德传奇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道的故事,相信你一定听说过镜子聚光、浮力原理等故事。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入侵叙拉古,阿基米德被罗马士兵杀死,终年七十五岁。伟人之死的故事有诸多版本,最广为流传的故事是这样的:罗马士兵闯入了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正在自家宅前的地上画图研究几何问题,阿基米德说:“走开,别动我的图!”战士一听十分生气,于是拔出刀来,朝阿基米德身上刺下去。自此,一位旷世奇才陨落。

阿基米德在几何学方面继承了老师欧几里得的衣钵,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其数学思想中蕴含早期微积分的萌芽,并已经十分接近现代微积分。他所缺少的是现代数学的极限概念,但其思想实质却延伸到了17世纪趋于成熟的无穷小分析领域中去,即使科学巨擘牛顿和爱因斯坦也都曾从他身上汲取过智慧和灵感。

阿基米德在其著作《抛物线求积法》中研究了求曲线图形面积的问题,并用非常接近现代积分方法的穷竭法得到了这样的结论:

任何由直线和直角圆锥体的截面所包围的弓形(即抛物线),其面积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的三分之四。

此命题用现代数学的语言描述如下:

抛物线与直线交于两点,是中点,在抛物线上且平行于轴,则直线与抛物线形成的弓形面积

为什么会有这个结论成立呢?今天大小吴就来和大家一起探讨神奇的弓形面积。

2 解析法证明

首先我们来证明如下定理:若

在高中解析几何中这类问题比较常见,因为,所以

联立直线与抛物线方程可得:

则根据韦达定理,两根和

两根积

所以点坐标为

又由于平行于轴,且在抛物线上,因此点坐标,因此

又因为

所以

所以

证明完毕。

有了上述定理,我们可以知道只与抛物线参数以及

如图,取中点,中点,并作平行线交抛物线于

显见,所以

因此增加的两个小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倍三角形的面积。

继续上述操作,取每段新弦的中点作平行于轴的直线与抛物线得到交点,并于弦端点连接,计算所得到的新三角形的面积(和),并将此操作无限重复下去。

刚刚已讨论过,第一次操作,增加的面积为

第二次操作,增加了4个三角形,面积共增加

第三次操作,增加了8个三角形,面积共增加

……

可得到一个公比为的无穷等比数列,随着操作继续进行下去,这些三角形逐渐填满抛物线与弦所围成的“弓形”。

所以

证明完毕!

3 积分法证明

作为21世纪的人类,我们当然可以用更强有力的现代数学工具进行计算,来试试看积分!

弓形面积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积分式进行计算(不失一般性,假定点在点下方):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一步步认真算下去即可:

把上次联立抛物线与直线方程得到的结论

代入,原式

所以原式

证明完毕。

4 阿基米德的证明

阿基米德在其短篇论文《方法》(The Method)中介绍了怎样用力学的思想证明这个定理,在这个基本上属于物理性质的推理过程中,他利用了在别处得到的关于重心的一些定理。看完这个证明简直惊为天人,你不得不折服于阿基米德的天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巧妙的方法:

如图,给定一任意抛物线,是其中任意一条弦,是中点,是抛物线在处的切线,又设是平行于抛物线轴的直线(在解析几何中,若抛物线方程为,则平行于轴),直线交于,易证(可用解析几何证明)

作平行于,设直线交于,根据几何知识可证,延长到使得。再在弦上任取一点,过点作 平行于,交于,于,抛物线于,同理有

好了,复杂的构图完成了,准备工作已就绪。

现在阿基米德把弓形和三角形的面积一起进行比较,他把

抛物线的力学模型

上式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就是:若把和看作是杠杆的两臂,其中是杠杆的支点,则若把看作是放在处的重物(假定线段都是有重量的,想想杠杆原理),它就会与放在处的重物相平衡。

因此,把所有像这样的线段放在处,将与把所有像这样的线段各自(把质量)集中于其中点(该线段的重心)后放在处的重量相平衡。

所有的叠加是什么?显然,之前已经讨论过,即三角形,因此,把所有线段(的质量)集中于其重心处就“相当于”把三角形(的质量)集中于其重心处,而三角形的重心显然在直线上,且满足(如图所示)。

而所有的叠加即为抛物线与直线所围成的弓形。

则根据杠杆原理,

现在相当于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弓形面积的3倍,想想接下来该怎么做?

是的,若要最终得到三角形的面积与弓形面积的关系,只要求得三角形与三角形的面积比即可!看看原图,这里蕴含着怎样的几何关系?

显然,由于和分别是,中点,因此有

这相当于我们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4倍!也就意味着有

证明完毕!

参考文献[1](美)M.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第一册)[M].张理京,张锦炎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