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之前,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三的山东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和奖励行动计划,山东一步一个台阶,如今已培育认定四批709家瞪羚企业、13家独角兽企业短短数年,山东就实现零的突破,并且开始成批量涌现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其中的奥秘何在?,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瞪羚跑得有多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瞪羚跑得有多快(齐心鲁力瞪羚)

瞪羚跑得有多快

2018年之前,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三的山东没有一家独角兽企业,自2017年开始实施瞪羚企业认定培育和奖励行动计划,山东一步一个台阶,如今已培育认定四批709家瞪羚企业、13家独角兽企业。短短数年,山东就实现零的突破,并且开始成批量涌现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其中的奥秘何在?

在这里,我们先要解释下何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通常而言,瞪羚企业是指创业后跨过死亡谷,以科技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为支撑,进入高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这类企业像瞪羚一样,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发展态势。

而独角兽企业则是指在中国注册的、具有法人资格,成立时间不超过十年,获得过私募投资且尚未上市,估值超过10亿美元(以企业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为依据) 的企业。

虽然体量不同,不过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大多集中于科技驱动的产业领域,而瞪羚企业经过更长时期的快速发展,就有可能成为独角兽企业。可以说,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数量多少,代表着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高科技及新兴产业的茁壮成长,以及当地在培育、聚合及推动此类型企业和产业上所具备的比较优势。

山东为何能够在短时间内交出一份超出大家预期的答卷?原因就在于围绕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做强做大的关键点,不断完善相关公共服务。在专项补贴等政策扶持上力度更大、为有潜力、前景看好的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所需资金,让其专注于技术、产品能力的不断提升。

其次,山东本身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在瞪羚企业中,济南的信息产业企业数量居全省首位,去年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软件业务规模总量占全省比重达54%。这意味着济南的相关新兴产业形成了集群效应,产业链配套日趋成熟、人才和资金不断集中、市场需求也持续打开,这就给相关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了加速发展的土壤。

除了以上两点外,山东还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提供了更加向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比如主管部门的撮合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加快,打通从高校研究机构实验室到企业再到市场终端的所有环节,让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可以借力山东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人才资源、技术研究能力,与自身产业发展方向形成深度融合,从而转化为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知本”,赢得市场和用户。

《济南市培育独角兽企业行动计划》提出,政府对入库企业生产经营、融资估值等信息数据,实行动态更新和跟踪管理,及时准确掌握企业的发展动态,提供精准政策扶持和“一对一”服务。这种更具针对性的一站式公共服务,能够让政府更实时对接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各类需求,并快速调整和优化相关举措,推出尽快解决问题的“及时雨”新政,也就能够让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获得更为良好的外部条件。

在以往成绩面前,面向新的一年,新的谋划,新的担当,新的作为,成为推动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词。

2021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在培育壮大新动能上求突破见实效,新培育3家独角兽企业、150家瞪羚企业。此外,山东还将瞪羚、独角兽企业作为“十四五”时期加快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更有效的措施正在研究中。

通过顶层设计,政府可以为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的相关培育与发展,构建更具长效性的规划蓝图。同时,在人才的引进、高新技术以及产品的引入和市场化、资本的支持以及政策体系完善等方面,举全省之力加以打造所需制度、经济和社会各层面的软硬件,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与战略设计相适应的发展格局。在政府“有形的手”与市场“无形的手”协同发展下,将为瞪羚、独角兽企业带来新的成长环境、新的成长良机、新的成长能量。

这也就要求各级职能部门,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要抢抓机遇、只争朝夕抓落实,紧盯问题、突出重点抓落实,从而发扬服务优势 让“瞪羚”跑得更快、“独角兽”长得更壮,也就能够让山东更好地收获制度创新下瞪羚、独角兽企业不断涌现所释放的发展红利。

作者:毕舸

投稿邮箱:qilupinglun@sina.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