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统一六国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秦始皇统一六国)(1)

战国中期华夏地区诸侯国状况图

魏国与韩国处于中间,领土全部位于华夏地区的核心区域,主要处于中原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文化最发达。

赵国东部、齐国西部也位于中原地区,处于华夏核心区域,经济发展,人口稠密,是这两个国家的精华区域。赵国既有中原地带,也有北部可以大量饲养马匹的草原地带,比如现在的河套地区在那时属于赵国,这是赵国骑兵在赵国占据重要地位的原因,是胡服骑射的物质基础,毕竟赵国马匹多!但是,那时的马匹意义还不大,骑兵在其他诸侯国只是军队的辅助力量,在赵国虽然重要一些,但也仅此而已,不能算是主力。赵国人口数量低于秦国。

当时楚国人口数量略低于秦国,广大的南方人烟稀少,北部是华北平原的南部区域,人口也是较为稠密的,这是楚国的精华区域。楚国地域太广,不利于力量集中,在那步兵时代,是很不方便的。

秦国的关中地区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促使人口稠密,是秦国的核心或精华地区,集中了秦国大量人口,可能会占秦国人口数量的一半,关中地区距离东方国家比较近,在与东方国家战斗时,秦国参战人员主要来自这里。

燕国南部处于华北平原上,人口比较稠密,是燕国的精华区域,但是范围很小,导致燕国人口数量较少,是战国七雄中较弱的一个,与韩国国力类似。由于远离秦国,经常处于旁观状态。

齐国是很逍遥的国家,是秦国的拉拢对象,对东方国家抗御秦国,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从这个地图上可以看到,如果秦国解体,楚国就很有可能成为统一华夏地区的国家。楚国的实力可以通过秦末大起义来感觉到,楚国人口数量确实与秦国类似,如果组织得当,基本可以与秦国抗衡。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秦始皇统一六国)(2)

秦王政即位时的七国状况图,此时七国状况与战国前期或中期已经大不一样了,秦国已经占据当时华夏核心地区半壁江山,且有巴蜀之地。巴蜀之地在秦国统一华夏的过程中也发挥了一些作用,曾经出动水兵顺江而下配合秦国主力占据楚国西部长江中游地区。其他六国中的韩、魏二国已经是苟延残喘,赵国地域大幅度缩小,具备的国力也随之减少,秦灭六国已走上计划日程。

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并不是他有天大的本事,而是秦国国力长期发展的结果,不过秦始皇还是很有能力的,其能力在诸侯王中,应该类似于春秋五霸或赵武灵王的水平,不会更高。由于秦始皇所处的位置或时间段,其对中国的影响就不是这几个著名的诸侯王所能比拟的了。

前247年,秦王政(前259年~前210年)即位,前238年亲理朝政。前230年灭韩。前228年,赵王被迫降秦,公子嘉率宗族百人逃亡代城。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未遂,秦军攻燕。前226年,燕王退守辽东,杀太子丹以求和。前225年,魏投降。同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打楚国,秦军屯兵练武、坚壁不战、以逸待劳,这几乎是秦国对外战争的最高水平表现。前224年,王翦率领60万大军渡过淮水,围攻楚都寿春。前223年,楚军斗志涣散、粮草不足,遂从前线撤军,王翦乘机追击,消灭楚军主力,俘虏楚王。

前222年,王贲打下辽东,俘燕王喜,接着打下代城,俘代王嘉。燕、赵彻底被吞并。前221年,王贲率军南下攻打齐国,齐王建不战而降,并齐。至此,秦并六国,秦王政自称“功过三皇,德兼五帝”,创建皇帝尊号,自称始皇帝,宣布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命改为制,令改为诏。秦的附庸卫国于前209年灭亡。

秦国在新占领地区推广自己原来运行的政治经济体制,也就是商鞅变法后形成的新体制,逐渐推向全部华夏地区,并逐渐形成了郡这一级地方政府体系。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是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地方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相当于省级单位),郡县主要官员由朝廷任命。郡下面为县,形成中央、郡、县三级行政制。为了方便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成为必然选择。修建驿道,秦驰道,筑灵渠,方便了交通或通信,提高了中央政府的管理能力。迁万姓充屯边地,谪判罪犯戍守边防。在秦国和燕赵所建长城的基础上修建万里长城,以防匈奴骚扰。

秦国历代帝王一览表(秦始皇统一六国)(3)

为了便于统一岭南地区,秦朝从前219年到前214年,用了近5年时间,开凿了连接长江支流湘江和珠江支流漓江的人工运河——灵渠,随着灵渠的开通,秦朝很快统一华夏人口之前未涉足的岭南地区,这是秦朝给后人留下的又一个大手笔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