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这个故事,这是一部经典。
一个小女孩被继母赶出家门,冻死在冰天雪地之中,而更加可悲的是所有路人都是间接的伤害者,是那些人的漠视导致了一个女孩子的思想。
而更加奇怪的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本来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却被用来当作童话故事和睡前读物,这个女孩即便走了,也没有逃过被利用的境地。她被那些大人们用来当作安慰孩子的工具。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能够有自主意识的话,那么当她得知自己的故事成为幸福家庭中父母用来安慰孩子的工具,她是幸福家庭中的唯一不幸,那么这个小女孩会感到开心吗?
恐怕不会,她活着的时候就被父母拿来当作工具,被路人们嫌弃。作为一个孩子,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爱,作为一个人,她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为什么没有人肯去救救她?这样的话听起来可能有点道德绑架的意思了,但是看过这个故事的人,只要稍稍有点爱心,就会忍不住发出这样的疑问。
以往我们看到电视上的那些报道,看到那些孩子的悲惨遭遇的时候,可能不会有太大感触,毕竟只是图片和数据,没有人真实看到过。所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也是如此,这部童话的作者用幻想麻痹了人们的神经,让这部童话成为了最美的幻想,也让它变成了孩子的喜爱的小故事。
小孩子或许会不懂,但是成年后的人会懂,发生在这个小女孩身上的事情不仅仅是童话中出现的,这个故事本身是一个虚构,但却是历来受苦受难的所有孩子们的缩影。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童话的含义太深刻,才有人开始改编。
这个最不像童话的故事成为了传播最广的故事,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知道这个故事,可是很少有人会关注到这个故事的内涵。于是改编变成了一种创新,《卖火柴的小女孩》被一个名叫罗杰的导演制作成了动漫。
那个雪夜里的悲剧被真实地展现出来,那个小女孩悲惨的遭遇并没有完全的被幻想的美好遮盖住。可能光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的时候,很少有人会去想象孩子的悲惨境地,可是当这个悲惨被赤裸裸地展现出来的时候,那隐藏在幻想中的现实才更加触目惊心。
是什么让一个小小的孩子,只能靠着幻想汲取一点温暖呢?是人性的冷漠和社会的经济萧条。社会的失败是根源,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大部分人无法保障正常的生活,人心也是在贫穷和无奈中日益变得冷漠起来。所以真的很难去指责那些不买火柴、冷眼看着小女孩死在路边的人们,因为那些人可能也有自己的难处,小女孩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陌生人罢了。但是小女孩的继母毫无疑问地是狠毒,因为她没有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
人性是灰暗的,唯有想象"取暖"
很多时候,人性是灰暗的,正如这个社会一样。《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被改编成了动漫,这部动漫也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它之所以优秀也是有原因的,罗杰导演抓住了这个故事中最核心的要素,那就是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一方面是现实的残酷和冷漠,另一方面是幻想的美好与温暖,正是因为二者对比过于鲜明,反差实在是太大了。
幻想与现实中间隔着一条长长的分界线,而罗杰导演在这条分界线中来回跳动,是他让这个故事变得更加讽刺。故事中没有人讲话,导演只用音乐来表达人们的感情,同时也调动了所有观众的感官。
音乐一开始是深沉的,小女孩被赶出了房屋,走到了路上,所有路人对她都是厌恶与呵斥。这时的音乐是压抑却悲伤地,因为那是孩子内心情感的呈现。孩子也知道自己的遭遇,她知道自己被人嫌弃着。
可是音乐到了最后,孩子变成了灵魂,恍惚之间,小女孩奶奶的灵魂好像出现来接走小女孩了,这时的音乐才渐渐开朗起来,好像充满了希翼。多么讽刺,明明活着才应该是最美好的事情,但是对于小女孩来说,死亡才是她最幸福的时候。
现实是灰暗的,唯有想象取暖。放在小女孩的故事中是这样,放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也是这样吗?现代社会中有多少人会通过幻想解压呢?现代人的压力太大,房子、车子、存款等等,这些都是巨大的压力,而比压力更可怕的是自己的无能为力。
有多少人幻想过自己变得很有钱呢?有多少人幻想过自己有钱后的生活呢?幻想很美好,但是现实不会迁就你的幻想。《卖火柴的小女孩》与其说是一部简单的故事,不如说是展现人性最真实一面的故事,人就是在不断的幻想中,与现实交织着,最后等待死亡的来临。
用颜色的转变,衔接故事场景的变换
这部动漫有一个很巧妙的地方,那就是颜色的转变。当孩子被继母赶出家门,被路人严厉呵斥的时候,动漫的色彩是灰暗的,就像孩子的内心一样,也反应了她悲惨的遭遇。可是当孩子点燃了火柴,幻想出事物的时候,动漫的色彩才鲜活起来,变成了正常的颜色。多么可悲,世界的色彩全部集中在幻想中。
而最后,小女孩死了,但是她的灵魂逃脱了身躯,她的奶奶幻做了最美的灵魂,两个灵魂有色彩的人共同飞向了天国,与之对比鲜明的是世界的灰暗,小女孩离开了世界,去往了更美好的地方。这或许也是创作者们最美的期望。因为他们无法改变故事结局,但是他们能够送上最美的祝福,这就足够了。
莫言,用音乐表达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