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精华十句,点醒执迷,开悟人生!

此文章来自V:身心性

1、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胜负之心不断除,就会增添法执,执著在四相里。

2、故知万法尽在自心,何不从自心中顿见真如本性。

真如本性:指本来就有的性,如来藏性、佛性。因此,一切的佛法都在自己的心里,为什么不用自我心中的顿悟来觉悟真实的佛性。

六祖坛经精华大全(六祖坛经精华十句)(1)

3、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如果心里有任何邪念,就会产生出罪恶的想法、行为;如果心里想着如何去做善事,则会产生出善意的想法、行为。

4、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实性既不断灭也没有常住状态,没有到来也没有离开,不在中间也不在内外,没有任何方位来形容;既不生存也不灭亡,与众相圆融不二,真实地存在着,没有迁移变化,称之为道。

六祖坛经精华大全(六祖坛经精华十句)(2)

5、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静,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

顿渐的法门没有两个,心也是如此。所修行的佛道是清净,没有各种差异。虽然说其没有差异,但你们切勿执著于“观静”,也不要守着“空其心”

6、自性若悟,众生是佛;自性若迷,佛是众生。自性平等,众生是佛。

众生如果能够觉悟到自身的佛性,那么众生就是佛;自性如果被掩盖或遮蔽了,佛也就成为众生。能够体悟自性的平等不二,没有差异,那么众生即是佛。

六祖坛经精华大全(六祖坛经精华十句)(3)

7、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不知方便者,犹春池拾砾。

因为有守无常的心,所以佛说佛理是有常性的。不懂得佛所说的方便破执的教法,这就像在春池里捡到一块石头,没什么用处。

8、当知愚人、智人,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要知道,世间无论是愚迷无知的人或者是富有智慧的人,他们所具足的佛性并无差别;只是因为迷惑或开悟的不同,才有愚人和智人的分别。

六祖坛经精华大全(六祖坛经精华十句)(4)

9、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佛法全在一念之间,因此凡夫即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一个念头迷乱即为凡夫,后一个念头觉悟就是佛。

10、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不染,离诸法相,一无所得,名最上乘。

关于所有的众生、现象以及道理圆融贯通、具足完备,一切情识都不关联,也不执著,最终修到一无所得的状态,这就称为最上乘。

此文章来自V:身心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