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法制话题(法治文化看哪家)(1)

山西法制话题(法治文化看哪家)(2)

你见过什么样的山西?是一重又一重古城错落底蕴深厚,亦或流芳万里的劲道面食陈醋飘香……近日,“游山西·读历史”活动启动仪式在大同云冈石窟景区举行,省委书记楼阳生讲话并宣布活动启动。正如楼阳生书记所说,五千年文明看山西,游山西就是读历史。

五千年中华文明在古老三晋大地上留下无数印记,山西不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法系的重要源头,三晋先贤们为中华优秀法治文化作出哪些杰出贡献,我省在挖掘法治文化方面又做了哪些有益尝试?带着这些疑问,8月18日,记者采访了山西省法学会秘书长秦伟。

具象化挖掘弘扬三晋法治文化

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如何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山西的法学机构、专家、学者信心满满投入到了挖掘山西法治文化、讲好山西法治故事的行动中来。秦伟告诉记者,2018年时,省法学会牵头开展了关于山西法治文化的课题研究工作。研究的重点专项课题《山西法治文化地图册》和《山西法治文化图鉴》分别从地域和人物的视角挖掘、弘扬三晋传统法治文化,填补了中国传统法治文化研究方向上的空白,引起学术界、法律界的广泛关注,获得省法学会法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受到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和时任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的充分肯定。2019年,省法学会设立“山西法治故事”重点专项课题,通过人物、器物、事件等,以多层次、多视角讲好法治山西的历史故事。通过一系列专项法治文化课题的研究和推广深入挖掘山西传统法治文化,达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化的目的,以涵养社会法治氛围、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文化自信。

课题研究是一部分,这些法治文化如何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在一次推介会上,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山西传统法治文化底蕴深厚,要加大挖掘、研究、宣传、弘扬的力度;在深入研究方面,可以开展系列研究,如山西法治器物、山西法治典籍、山西法治事件等;在课题成果转化上,着重与其他文化产业相融合,不断开发新的成果载体,如印制系列文化产品、建立法治文化博物馆或专门展厅、与旅游业相结合等;在推广方式上,要与“七五”普法相结合,大力推介研究成果进学校、进课堂,利用互联网 、与相关文化团体合作、电子化展示等多种方式不断扩大课题研究成果的推送力和影响力,在全社会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打造山西法治名片。随后,省法学会将课题成果正式出版为《山西法治历史地图》《山西法治文化图鉴》以及《山西法治故事》系列图书、图册,并推出山西法治文化创意产品。

108位法治名人带您穿越三晋历史

“狄仁杰刚正廉洁,断案如神;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制度;陈廷敬“因时制宜”进行变法,被康熙帝认为“宽大老成,几近完人”;徐继畬、杨深秀是近代中国变法图强的理论家和实践者;张友渔、彭真为共和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山西法治文化图鉴》课题组主持人、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郭相宏谈起山西的法治名人滔滔不绝,眼中闪烁出作为山西人对山西法治文化的崇敬之情。

《山西法治文化图鉴》分别列举了从上古三帝到近代,具有“奉法国强”法制精神和法治理念并为中华法系形成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108位山西法治名人事迹并集成图册。在研究之初课题组团队坚持的原则就是要来源于史料,图鉴最终成册是在课题组调研多地、查阅大量资料基础上完成的。在查阅过程中,课题组也遇到了种种困难,比如人物头像不完整,像素过低;人物经历需反复查证、核实等等。郭相宏表示:“尽管困难重重,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这些人物也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是颠覆了之前对某些人物的看法,把这些人物事迹重新整理对全面发掘我省文化特色,形成山西文化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法制话题(法治文化看哪家)(3)

一张地图勾勒山西4000年法治史

作为中国第一位大法官,皋陶创设监狱,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开德法结合之先河;獬豸断狱,追求司法之公正。晋文公作“被庐之法”,以“修唐叔之法”……一张涵盖28个法治历史人物、10个法治历史事件及场所,共计38处专题点位的法治地图,详尽地展示了山西法治历史文化的渊源和脉络,例举了从有限资料中找寻、总结归纳出山西法治历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器物、设施等,第一次见到的人都会对这幅地图刮目相看。

“整张图采用DEM数字高程模型图为衬底,以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划为框架,通过对专题要素的统一化、艺术化、符号化设计处理,使其更加符合地图的表现形式。外观上整幅图主题突出,设色典雅,古朴厚重。”设计绘制地图的山西省地图院地图文化创意部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志强介绍道。由于设计了这张地图,他还被邀请参加了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此地图还被作为优秀作品参与展出,感到无比自豪。

《山西法治文化地图册》课题组主持人、山西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周子良教授表示,本课题的价值在于,以地图的形式表现山西法治历史文化。在山西法治历史文化地图上,不仅有描述性的文字说明,也有形象直观、寓意丰富的图像呈现。描述性的文字有体系化和时间先后顺序的排列,而地图上的图像则以地理方位的方式予以展现,文字与图像互相说明,相得益彰。不仅让每个山西人都能了解山西及其本地市的法治历史文化,激发建设法治国家的热情,而且也能为山西法治人才的培养、山西法治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作出贡献。

本报记者  邢晓瑞 潘帅

●关注山西法制报官方微信,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sxfzbwx(长按复制)

,